昨天给大家呈上了一份公共泳池畅游攻略,详见《泳池里到底有多少尿?公共泳池游泳要注意些什么?》
但总觉得还缺了点什么
今天继续送上夏日游泳安全手册
游泳八大禁忌
忌空腹游泳
空腹游泳,由于身体血糖低,特别容易在水中出现肌肉颤抖、头晕眼花、虚脱、昏迷,甚至发生虚脱而导致溺水等意外险情。
忌饭后游泳
饭后饱腹时游泳,不仅影响胃肠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而且极易引起胃痉挛、呕吐、腹痛等现象。饭后要休息30分钟至一小时后再下水游泳。
忌游泳后马上进食
游泳后宜休息片刻再进食,否则会突然增加胃肠负担,久之容易引起胃肠道疾病。
忌酒后游泳
酒后游泳体内储备的葡萄糖大量消耗会出现低血糖。酒精会干扰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节律,头脑昏沉而影响对水中情况的判断能力,这些因素无疑增加了发生游泳意外的机会。
忌剧烈运动后游泳
忌剧烈运动后游泳
剧烈运动后马上游泳,会使心脏加重负担。剧烈运动时体内产热多,体温升高,皮肤汗腺及皮下血管扩张。如果猛然跳进凉水中,体温急剧下降后,皮下血管会急剧收缩,汗孔闭塞,极易引发感冒、急性关节痛等病,严重者可导致肢体瘫痪。
忌不做准备活动游泳
水温通常总比体温低,因此,下水前必须做准备活动,否则易导致身体不适感。
忌月经期间游泳
女子在月经期间,身体抵抗力下降,若是去游泳,受冷水刺激,易导致月经不调、经量过多、经期延长、痛经。病菌还会引发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忌在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夏日外出旅行,对天然水域周遭环境和水下情况不熟悉的情况下,切忌贸然下水游泳,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游泳地点不同,注意事项不同
室内泳池
泡水时间不宜过长
室内游泳池是人们去的最多的地方,但由于人多,有些人没淋浴就直接下了水。有些因检查不严,有皮肤病的人也可能混入水中,更有甚者在游泳池里小便,为感染疾病埋下隐患。一些游泳池通风不好,空气质量较差,霉菌比室外相对更多。
游泳池通常会使用氯气消毒,但如果池水中的氯超标,很可能导致眼睛发红、头发干枯、皮肤潮红发痒等。
所以去室内场馆游泳时,一定要戴上泳帽,不要长时间待在泳池里,每隔半小时就上岸休息一会,喝点水;每次游泳总时长不宜超过1小时。上岸后,有毒物质还没那么快吸附在皮肤上,只要及时清洗全身,就能减轻含氯消毒剂对身体的不良刺激。
海边
提前大量涂抹防晒霜
第一,海边游泳最要防晒伤。
海边往往毫无遮挡,多数人肆意在太阳下暴晒。由于水的折射作用,即使在海中也难逃紫外线的照射,而且强度会增加。
建议下海前10~20分钟就涂好防晒霜,一定要按说明书的要求足量涂抹,最好选择防晒系数(SPF)30以上、偏油性的,避免在短时间内被海水冲掉;每1~2个小时重新涂一遍。如果被轻度晒伤,皮肤发红、疼痛,可以回家后冰敷,然后用炉甘石洗剂搽洗晒伤皮肤。
第二,最好选下午四点后。
需要提醒的是,阴天也有紫外线,经过水的反射会变得非常强。所以建议海边游泳应选择下午4点以后,紫外线相对较弱。
最后,及时擦干,防止皮肤干燥。
有些人上岸后没有及时擦干身体,过会就感觉皮肤紧绷、干燥,眼睛干涩。海水含盐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还对部分皮肤病有缓解作用,但高盐同时会导致皮肤缺水、干燥。
建议从海里上岸后马上擦干身体;回家前先用淡水冲一冲;到家后马上用滋润型的沐浴露洗澡。
野游
三类地点最易遇险
每年夏天因野泳导致的意外事故频发。尤其时值暑假,未成年人溺水事件更是频频出现。
最容易发生溺水的野泳地点:
一是水流湍急的江河,水里暗流较多,一不小心就被卷进去;
二是水库、池塘、深潭,由于水深不可测、水草丰富,容易发生意外;
三是未开发的野海,往往有尖利的石头、未标注的暗礁等,大家对潮汐周期不熟悉,如果再遇上风浪,那危险性就更大了。
所以,尽量不要野泳。
各位亲们,畅游也不要忘记安全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