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方舟:非虚构写作“套路”侵入青少年,不要走入“机灵的写作者”陷阱

南方都市报
+ 订阅

首届“南都杯中小学生非虚构作文大赛”即将在8月14日举行颁奖仪式。南都记者采访了本次南都杯中小学生非虚构作文大赛名师评审团团长、作家蒋方舟,她点评了参赛作品并给爱写作的学生支招。

这一次,蒋方舟也带着自己的新书《东京一年》来到了南国书香节。下半年,她计划把自己多年阅读的感悟和成果以更为成熟和多样的方式分享给读者。

蒋方舟。

大赛没有人为划定某种界限

对于南都杯中小学生非虚构作文大赛,名师评审团团长蒋方舟认为,“非虚构”是现在新闻写作和非小说创作的一大类,但又不同于传统的“纪实文学”。“语言是存在之家”,更为丰富、准确的语言实际上也就是更为丰富和有层次的情感,以及更成体系和逻辑的思考。然而我们提供给中小学生的文字训练和模范标杆是扁平的、没有真正意义上结构的。这种对文字的简化实际上就是对思维的简化,在一个人一生中最需要接触多样性的材料、思维方式和发掘可能性的年龄段,强行删除掉不重要和不必要的芜杂,制造一种没有什么创造性的标准件。南都杯是对这种“标准化”操作的一种改变。

具体来说,蒋方舟举例,“它首先体现的是对青少年能力和潜能的尊重和信任,没有人为地为他们划定某种界限,所以我们在作品中可以看到很多以很长的篇幅涉及生死问题、抑郁问题的描写。这和主办方对青少年的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这样一个大赛肯定无法在很大程度上撼动我前边所说的整个社会的建制,但是多少给我们社会中不可能被彻底压制的自然表达和自然的生命力一个表达的渠道。这种渠道和形式的存在本身就十分可贵。”

非虚构写作“套路”侵入青少年

作为大赛的终审评委,蒋方舟又是怎么看这些参赛作品的呢?

她表示,第一印象是强烈的社会关怀倾向,而且集中在环保、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城乡关系和经济社会发展等目前公众比较关注的议题。在这个大趋势之内,参赛作品的题材多样。但总的来说都是在“社会问题”和“自我经验”的接入点中试图以小见大,以自己有限的见识和思考去无所畏惧地接触宏大叙事。这种接触肯定怀有稚嫩和不成熟的成分,但不失为一些很好的开始。

她认为,由于没有标准化作文的种种软硬要求(最典型的,如写作时间和篇幅要求),作者们可以比较自由地展现自己对于何谓好的非虚构写作的理解。假如说应试作文表现的是青少年写作的一种“要求”和“底线”,那么南都杯所激励的作品就代表了“期望”和“标杆”。底线代表了一般和平均的大多数,但是期望则直接限制和规定了可能性。所以在期望中表现出的问题,某种程度上就比一般的应试写作的机械和无聊更值得关注。

蒋方舟表示,“在我所看到的作品中,尽管不乏真诚的思考和描写,但是成名知识分子的某种非虚构写作的‘套路’也大大侵入到了青少年写作的领域。越是高年级组,他们写作的笔锋、思路和材料,甚至所关切的问题,就越像是某种我们所熟悉的公共写作的劣质摹本。真实的幼稚标记成长的空间,但是,虚假的成熟标记的就是过早封闭了自己的可能性。”

不要走入“机灵的写作者”陷阱

作为评委,蒋方舟对这些参赛学生又有什么样的寄望呢?

她说,南都杯提供了最大的“自由”,如何利用这种自由就展现了他们对于自己可能性的期望。这种期望很容易陷入某种“迎合”——某种对自己想象中的标杆式的非虚构写作模仿。然而中国目前的非虚构写作仍然没有达到自己的黄金时代,其标准和关切都不是客观和纯粹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学生们自己的责任,而是“成熟的人”没有尽到营造一个更好生态的责任。但是学生们自己仍然可以放宽眼界,去超越浮躁和当代的不完美范本,去看类似于《巴黎在燃烧吗?》这样超越时间和国别的非虚构经典,在自己对社会、人生、自我关注的起步阶段,尽可能扩展对可能性的想象。

她补充道,在这个基础上,坚持对“自己”的诚实。这里的“自己”,不是我们常见的对自身经验和自身体验不成比例的关注和沉溺,而是在更为客观冷静的审视下,所得到的对自己更为真实的看法和评价,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狂妄。这是所有有所追求和成就的写作者,都必须训练而成的习惯和技巧。

“这就是说,我希望超越了同龄人之敏感、聪颖的他们,不要走入‘机灵的写作者’的陷阱,把非虚构写作看成是自己青春期全能幻觉和天赋自然流露手到擒来的果实,而把它看作一门结合了灵感和练习以及不断痛苦和反思的技艺和历程。这个历程的终点等待着的往往不是许多人所设想的(夸张的)虚荣和物质成就,但无论如何是有其内在价值的。”她说。

当下应试作文越走越发达

蒋方舟除了给大家分享对南都杯参赛作品的观感,还对参赛作者的写作困惑进行了解答。

对于参赛者问怎么看现在的应试作文,蒋方舟表示,当下的应试作文是在自己内在的逻辑和可能性上越走越发达。它并没有变得更糟,也没有变得“更好”,它像是旧时代的科举一样,标准化不是它的缺点,而是它的存在意义。并且只要存在标准化的必要和需求,那么到底是中国的高考作文还是广受赞誉的法国高考作文,实际上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那么,非虚构作文与应试作文有什么不同呢?

“不同点在于非虚构作文是一个更大的剧场,在这个剧场里更多体现的是这个社会广义上的文化对我们的青少年所施加的局限,而不是狭义上考试体制对青年们所施加的限制。”她表示。

有人觉得作文培训班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对此,蒋方舟认为,本来应试作文考察的就不是创造性,而是某种更为机械和自动化的能力。例如读题审题,把自己所掌握的材料以符合一定逻辑的关系整合到题目和审稿人的要求中。这种能力当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训练出来。如果说真存在扼杀个性,也不是在这种训练中扼杀的。

怎么样才能写好作文呢?

蒋方舟说,“首先我觉得要明确一点,写‘好’作文这里的‘好’,是特殊语境下的好。指的是在一定的限制内,通过一定篇幅的文字,表现出可以为评卷老师迅速量化的某些能力。所以相对于记叙文,更容易格式化的议论文在应试写作上有着绝对的优势。议论文写作,一方面要求广泛的论据库——也就是新奇的、其他人更少用的例子,可以更精确地切合你想要表述的论点,另一方面要求某种程度的思维明晰性,将自己思维中的有序表现为文字中的有序。它不要求你写的非常简单,或者只有三段论,但是它必须体现为你的论述的内在逻辑性。也就是符合论证的基本形式要求,例如,一篇好的议论文,总是少不了‘论点-论据-可能的驳论-对驳论的反驳-总结论点’,这样的结构。如果不能清晰表达清楚自己的论证,是无法写好议论文的。”

南都记者 许晓蕾

“南都杯”中小学生非虚构作文大赛 / 颁奖礼将于明日举行

2016年11月,2016-2017年度“南都杯”中小学生非虚构作文大赛正式启动。历时半年,大赛共征集作品近万篇。

明日(8月14日)上午,2016-2017年度“南都杯”中小学生非虚构作文大赛颁奖礼将为公众揭晓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组别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获奖作品、潜力奖获奖作品、网络人气奖获奖作品等奖项。届时,南都APP将全程网络直播。

●颁奖时间

2017年8月14日 10:30-12:00

●颁奖地点

1.南都颁奖礼直播室

2.琶洲南国书香节现场

●颁奖形式

1、8月14日10:30,南都直播室开始直播颁奖礼,陆续颁出二、三等奖,优秀奖,潜力奖,组织奖,读者人气奖等奖项。

点击图片长按识别二维码

直达直播间

↓↓

2、8月14日11:00开始,在南国书香节现场举办“2017年广东省十大书香企业暨南都杯中小学生非虚构作文大赛颁奖礼”活动,现场颁发一等奖及伯乐奖。南都直播室将同步直播颁奖现场盛况。

点击下图

打开“颁奖礼邀请函”

↓↓

颁奖礼之前,我们专访了大赛终审委员会主任——广州大学党委书记屈哨兵。他认为,非虚构是我们求真和学做真人的有益探索,它对推动我们进一步推动国民语文教育是一种非常好的价值导向,带有更多责任感,不再是唯分数上的追求,更是一种认同。“因为不同年级的差异,孩子们在观察世界、反映真实的过程中给人的感觉是有差异的。”

那么,究竟小学、初中、高中组的参赛作文都有什么特点?戳视频看看↓↓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