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G20峰会、奥运会,“中国灯饰之都”要向全球讲述专利保护故事

南方+ 记者

中山市,

是孙中山的故里。

位于中山市北部的古镇镇,

是国内70%以上灯饰产品的“故乡”。

北京奥运会鸟巢、杭州G20峰会会场……

古镇的灯点亮过很多国际化、高端化的场合,

也点亮了“中国灯饰之都”

2017年3月,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现场,不少参展商和买家在展馆看灯。   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摄

去年公布的全国首批127个中国特色小镇名单中,古镇名列其中。如今,古镇正利用灯饰的文化属性,为产业和城市注入更多文化内涵。最近,古镇的知识产权维权模式,还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立项调研,准备在全球进行发布。

究竟是什么模式这么厉害?为什么这个镇这么牛?

小编这就带大家抢先看看!

小镇名片】

被誉为“中国灯饰之都”的古镇,位于孙中山故里中山市北部,地处中山、江门、佛山市(顺德区)三市的交汇处,毗邻港澳。在改革开放的发展潮流中,古镇人凭着“提灯走天下”的勇气,引领了覆盖周边3市11镇区的灯饰产业集群。2011年,古镇在全国率先建立了首家针对单一行业的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即中国中山(灯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  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摄

2011年,古镇在全国率先建立了首家针对单一行业的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走出了灯饰外观设计快速维权的“古镇模式”。创新设计为核心竞争力,加上知识产权的维护,让古镇发展成国内最大的灯饰专业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也是世界性灯饰专业市场之一。

目前古镇灯饰不仅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70%以上,更出口到东南亚、日本、美国及欧洲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6年,古镇灯饰业总产值达190.3亿元,出口总额3.7亿美元。

灯饰产业不创新,低端蛋糕都吃不到

一根电线、一条弯管、一个灯泡和灯座,经拼装就变成了一盏简易的台灯。上世纪80年代,“三来一补”加工企业在广东兴起,一大批灯饰生产厂在中山市古镇镇涌现,并逐渐形成灯饰专业镇。

近年来,华艺灯饰加大研发投入,和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图为华艺灯饰卖场。 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摄

区炳文人称“文叔”,既是华艺灯饰董事长,也是最早的古镇灯饰人之一。古镇灯饰行业的发展,文叔历历在目。

早年的古镇,企业只要把灯做出来就不愁卖,经销商在工厂门口等着要货,所以很多人都没想怎么把灯做好。但在十多年前,国内灯饰却一直只能分到低端的那块“蛋糕”,像上海高端酒店、别墅,用的都是“外国货”。

到了2010年,古镇的企业家们发现经销商都不上门了。以前通过请客吃饭就能把灯卖出去,但现在就算摆上“九大簋”,经销商也不愿意来。“因为经济环境不好了,市场也变了,人家拿了你的货都不一定卖得出,怎么敢上门。”对于当时发生的转变,天圣高科的董事长蒋富裕可谓一针见血。

山寨横行、品牌乏力、利润压缩……2010年前后,跟很多传统产业一样,古镇的灯饰产业也遇到了发展的“天花板”,如果还停留在简单的加工、装配,甚至是“山寨”阶段,没有自主创新研发,很多企业将面临倒闭。

之前只能吃到低端的“蛋糕”,现在可能连“蛋糕”都没得吃了……

“发展好的时候,你很难看到问题。发展不好时,很多问题就会暴露出来。”在文叔看来,最早的时候整个行业都在抄,但抄是抄不出大品牌的。“古镇灯饰转型的关键,在于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转变意识投入创新。”

后续的发展印证了文叔的判断,一些企业选择逃到低成本的内地,但更多的企业则顺应创新潮流,“咬牙”革新,挺过阵痛期。实践证明,后者活了下来。

用我们的灯,点亮全球的G20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华艺灯饰就曾通过设计吸顶灯挖到第一桶金。

近年来,华艺灯饰更加大研发投入,和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在业内还摇摆不定的时候,华艺灯饰就已经率先尝试LED光源的应用。

杭州G20峰会场馆改造时,项目的灯光设计师却发现,新闻中心综合服务区的灯光设计是按大面积会展区设计的,没法满足媒体公共工作区的照度要求。

凭借之前有为国家博物馆提供照明的技术和经验,华艺灯饰通过竞标成功拿下了改造工程,将现场一半的400W金卤灯换为400WLED灯具,并通过技术实现了设计师们定制化要求的照度、灯光还原性、节能性等,确保了媒体无论什么时候都能拍到清晰的照片。

“灯饰企业的生命力和利润都已经离不开原创,离不开原创所带来的附加值。”琪朗灯饰总经理魏伟明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有着过百人的设计师队伍,同时还跟多位国外知名设计师合作,每年都要投入整个营业总额的5%用于研发和设计。

如今,以华艺灯饰、琪朗灯饰等龙头企业为代表的古镇灯饰行业,正散发着浓浓的创新氛围。

2016年,古镇灯饰业总产值达190.3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以上。图为古镇星光联盟。  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摄

一组数据能说明情况,自2012年以来,古镇镇专利申请量每年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且一直位于中山市全市第一;2016年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更达到了9194件和7498件,同比分别增长39.56%、10.25%。

专利快速维权,敢叫外国人“折服”

前不久,古镇镇政府收到2017年“米兰设计周”主办方的邀请,希望古镇的灯饰企业能组团参展。

这是早年很多古镇灯饰人想都不敢想的。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企业获得“米兰设计周”等大型国外灯饰展会邀请的并不多,不少企业只能私下跑去观摩。

对外国市场的“防范”,古镇镇党委书记刘建辉曾亲身经历。2015年,他带着9家企业参加意大利的“米兰设计周”,几个欧洲人委婉地对中国知识产权的保护提出质疑。

2017年3月,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现场,不少参展商和买家在展馆看灯。   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摄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92.8万件,同比增长12.5%,已经是世界第一位了!”提前做足功课的刘建辉拿出了2014年全国的数据,并详细阐述古镇的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模式后,“很多欧洲人现场就改变了偏见,我们赢得了国际市场的尊重。”

一切还要从6年前说起。

很多古镇灯饰企业品尝了原创的果实不久,就开始发现市场上各种抄袭仿冒产品“群飞乱舞”。

这些山寨厂家直接一比一copy,那叫一个“粗暴”!不能忍啊!

那时,我国正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广东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也迈出了新步伐。国家知识产权局一行到古镇调研,琪朗灯饰的负责人便提出对知识产权维权的困扰。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广东省知识产权局的支持下,2011年,古镇在全国率先建立了首家针对单一行业的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即中国中山(灯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以下简称“快维中心”)。

刚进入试运行阶段,快维中心就接了宗轰动国内灯饰设计行业的“大案”。

2011年4月,琪朗灯饰就找上了门,拿着厚厚一叠“仿品信息表”和相关证据资料,一口气就投诉了28家单位侵犯版权,在当时业界堪称少见。

快维中心工作人员一家家上门,很多销售人员表示“莫名其妙”,个别抵抗情绪强烈。经历2个月的调查取证,快维中心帮企业挽回了损失,释放出“专利保护”的强大信号。

为一盏灯申请外观设计专利,原本可能需要四到六个月,但通过快维中心提前审批,企业最快一周可获得电子授权。如果企业知识产权遭到侵害,从受理到行业调解或移送司法机关,最快可在一个月内结案。

古镇快维中心的试点更被列入2012年度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十大事件。

这里阿伯都知道“抄袭”不对

快维模式给古镇的知识产权生态带来巨大改变。

仅仅6年多时间,专利保护在古镇已家喻户晓。快维中心主任侯玉梅发现,与几年前企业层层设安检,防止产品被“山寨”相比,如今企业都把专利号挂在显眼位置,作为市场竞争的一大“法宝”。

在最近的一次调查中,由于涉嫌侵权的企业已经关门,侯玉梅就找到了门店的业主了解情况。当她正愁不知怎么跟这位60多岁的老人家解释知识产权时,谁知正煮着汤粉的阿伯一开口就说:“专利嘛,我知道。抄袭人家肯定不对,那得赶紧把样品撤下来。”

古镇灯光文化节上,夜光龙的出场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眼球。  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摄

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让古镇灯饰行业市场秩序得到规范,也为古镇灯饰占据行业制高点提供了保障。维权执法量的多寡是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的一个直接体现。据统计,2011年至2016年,古镇共调处专利侵权纠纷案件1806宗,涉及赔偿金额256.67万元。

与此同时,具有原创品牌和自主专利设计的古镇灯饰,在竞争激烈的灯饰行业焕发出崭新的神韵和活力。

“古镇经验”也在全国范围内不断传播复制,如东莞的家具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今年3月刚在成都成立的家居鞋业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等。

2016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立项调研“工业品外观设计保护古镇模式研究报告”,将在近期向全球讲述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古镇故事”。

灯光文化节传播新“古镇文化”

从7月开始,广东省各个地方都进入了“烧烤”模式。

在古镇中心区,一个集生态、休闲、健身及灯光文化旅游于一体的超千亩灯都生态湿地公园,目前已经基本成型。不少市民穿过装点着各式灯饰的木桥,来到水中央的露台上纳凉。

首届灯光文化节上,古镇人民广场上漂浮着不断变幻色彩的水母,将天空妆点成深邃的海洋。  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摄

据说在今年的国际灯光文化节上,灯都生态湿地公园将成为主会场,100多米高的3D音乐喷泉全新亮相,并配以媲美迪拜的灯光投射表演,承载丰富的古镇灯饰文化。

魏伟明认为,古镇镇政府每年都投入几千万元资金,举办像灯博会和灯光文化节这么大型的活动,这是为了什么?因为它能够向外界传递一种文化信号,扩大古镇灯饰产业的影响力。

今天的古镇,正不断努力挖掘灯光科技与文化艺术相融合的地域特色文化。而灯饰产业的蓬勃发展、灯饰文化艺术价值的开发、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模式,也正为古镇交织出新的特色发展脉络。

所以当古镇入选第一批国家级特色小镇时,古镇人第一反应都是:“关键还是要打造好灯饰文化。”

“古镇构建灯博会、灯光文化节等文化交流平台,已经打出了灯饰文化的品牌。希望有一天,古镇灯饰能够引领全球灯饰文化潮流,只要古镇举办灯光文化节,全世界的设计师都过来交流。”文叔憧憬着说。

“当今灯饰产业已经从‘工业化制造’进入‘艺术化创造’时代,文化已成为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要素,是灯饰经济的独特资源。”

刘建辉认为,在未来“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趋势中,古镇一方面要继续引导企业依靠专利打造灯饰设计文化,挖掘灯饰作为艺术品的高附加值;另一方面要利用灯光和灯饰本身的文化属性来传递文化、传播文化,为产业和城市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以展览营销带动产业文化和休闲旅游。

【对话】

关于古镇的升级历程

你GET到了吗?

最后,南方日报记者还对话古镇镇党委书记刘建辉,都来听听这个“特色小镇”要怎么建吧!

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现场,外国友人在展馆挑选灯饰。   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摄

南方日报:作为首批入选的中国“特色小镇”,你认为古镇“特”在哪里?

刘建辉:古镇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三点:一是灯饰产业特色鲜明,是全球灯饰的重要产地,灯饰产业“特而强”;二是空间特色鲜明,“产城人文”深度融合;三是社区创新模式鲜明,以人为本、共建共享。

南方日报:产业是小镇的依托,面对新时期灯饰产业的发展瓶颈,古镇灯饰产业要如何实现新的转型?

刘建辉:灯饰既是工业品,又是工艺品、时尚品,灯饰产业已经从“工业化制造”进入“艺术化创造”时代。灯饰产业就是创意经济,发展灯饰创意经济,关键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支撑。

古镇将从创意设计着手,提升灯饰产业附加值;从品牌打造着手,提升古镇灯饰知名度和美誉度;从产业文化着手,提升古镇灯饰品位和内涵;从知识产权保护着手,营造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

南方日报:接下来古镇将如何打造灯饰特色小镇,并在发展中融入您提到的灯饰文化?

刘建辉:古镇所规划的灯饰特色小镇,需科学统筹城市空间、规模和产业结构,打造设施互通、产业互融、功能互补的宜居宜业宜游精品城镇。

今后5年,古镇将围绕灯都生态湿地公园建设灯饰产业中心,形成商贸、文化、旅游和优质社区聚集区,依托灯饰商贸综合体,系列生态湿地公园、灯饰设计研发中心、国际会展中心、总部基地、优质住宅群等核心要素,投资或引导社会投资近100亿元来完善灯饰特色小镇配套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首位度,彰显灯饰文化内涵。

【记者】陈彧 汤凯锋 郭冬冬

【摄影】叶志文

【视频】万稳龙

【实习生】许兆祺 陈梦璇

【通讯员】张小红

【校对】洪江

编辑 李珩丹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