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戈隆东
麻将算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有的人觉得是赌博,有的人认为是娱乐,有的人则将其视为智力比赛。这就是麻将极不纯粹的多元特征,让人爱恨交加、悲喜相随。
近年来,麻将开始广泛走出国门,俨然成为中国的又一张世界名片。特别是在一些国际大赛中,中国的麻将高手每每总能问鼎冠军,这仿佛是在为麻将“正名”。甚至,有一些拥趸直呼麻将是“国粹”,鼓励更多人投身打麻将的“光荣”事业。在我看来,这多少有些亵渎“国粹”二字,因为麻将虽起源自中国,在民间普及程度也很高,却称不上是文化中的“精华”。
如今,麻将不仅被国际智力运动联盟(IMSA)吸纳为继桥牌、国际象棋、围棋、象棋和国际跳棋之后的第六个国际智力运动项目,而且还打算登上更高的舞台——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据国际智力运动联盟主席陈泽兰(同时也是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棋牌中心副主任)介绍:“我们正在向国际奥委会申请,因为2022年北京将成为冬奥会的举办城市,所以我们正在跟北京有关方面磋商,希望将智力运动发展成为冬奥会的室内项目。”
这一想法确实大胆,但真的有必要吗?时机成熟了吗?我只想说陈泽兰主席纯粹是基于个人业务来看待不那么纯粹的麻将。
尽管国际奥委会一直在考虑冬奥会的覆盖性问题,却不太可能偏离冬奥的主题,也不太可能偏离竞技体育的主题,否则冬奥会就变成了大杂烩、四不像。这是其一。其二,即便要推广中国麻将,也没有必要非要走进奥运赛场。就像网球运动,四大满贯赛事水平就远高于奥运会。
而更重要的原因是时机不成熟,其中既有玩法和规则不统一的问题,还有麻将不单单是智力运动,也是赌博工具。后者的影响人群更大、程度更深。倘若急功近利地将麻将推向冬奥会平台,势必会增加国人对麻将的热情,只不过很可能会释放更多赌博热情。
只要麻将身上附着的赌博特征高于智力运动特征,就必须正视其不光彩的一面,实在没必要去凑北京冬奥会的热闹。所以,还是打住吧!
【校对】黄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