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酷暑之下
游泳变成了大家最爱的运动
暑假里许多家长都花高价
将两三岁甚至一两岁的孩子
送到亲子游泳馆学游泳潜水
许多家长认为
婴幼儿出生前在羊水中长大
让他们游泳既能发挥宝宝的天性
也能锻炼宝宝的身体
婴幼儿游泳成为了一件时髦的事
婴儿游泳到底该不该?
你知道吗?
溺水是世界各地非故意伤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
在中国,溺水是1-14岁儿童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
孩子四岁前不建议学游泳
鉴于水的风险与幼儿的身心状态,许多机构对于幼儿学习游泳都持有“不建议”的态度。
美国儿科学会表明:1-4周岁的孩子(或者更大的孩子)接受正式的游泳指导可以降低溺水的概率。但目前,并不建议在所有1-4周岁的孩子之中推行游泳课程。
小于1岁的孩子也不应该参加作为游乐消遣的、有父母参与的游泳项目。
《默克家庭医学手册》里说明:没有证据证明教授婴儿及幼童游泳的课程可以减低淹溺的风险。
当然很多家长能举出许多宝宝学游泳的好处,比如能够增强宝宝的适应能力、促进大脑发育、刺激食欲、加速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等等。
但这些好处都是可以通过其他更安全的身体活动获得,游泳并不是唯一的方式。
孩子在家玩水
这些注意事项要牢记
如果家长选择让宝宝在家玩水,也需要严格注意一些事项:
家里不要摆放盛放水的盆和桶,这是幼儿溺水的重要原因之一,13%的1-4岁幼儿溺水发生于居家水容器;
应该购买专门宝宝游泳设备(便携式游泳池、合适大小的游泳圈,千万不要购买颈圈!);
千万不可让宝宝在成人浴缸中游泳,容易造成宝宝溺水;
不要允许孩子使用充气式玩具使他浮在水上,因为这些物品很可能突然放气或者孩子很可能从这些物品上滑入水中;
确保室温(一般在28℃)、水温(31-34℃)适当,防止婴儿着凉或者烫伤;
严格控制宝宝游泳时间,不可以过久,一般15分钟左右为宜。
不管是在家还是在专门的游泳机构游泳,家长都不可以把孩子交给“游泳圈”或“救生衣”。
在宝宝游泳时,家长应该全程监护,千万不要让孩子单独玩水,即使一秒也不可以;
和宝宝保持能接触到的安全距离,防止突发事故。
孩子学游泳最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学会游泳等于掌握生存技能
我们日常谈的“游泳”,只能让孩子强身健体,因为一只要在水中发生危险,定有危及生命的可能。
仅从安全角度考虑,人是陆生动物,最好离水远一点。公开水域里,有太多我们无法预知、无法抗拒的危险,即使学会了游泳,也不要鼓励孩子在公开水域游。
误区二 孩子可以很快学会游泳
大多数人对孩子学习游泳都抱有一种成见——利用一两次短训班就可以让孩子“学会”了。
其实,学游泳也像学任何技能一样,学习的要义应在基本功的训练上。
但大多数人陆上练习和分解动作没练好就急于水下配合游,会使得每一环节中的错误被生硬地叠加、强化、放大,并由此派生出一系列问题。
误区三 不必像专业运动员那样学
游泳是一项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有氧运动,同跑步、跳绳和很多球类活动一样,要想使每一动作做得标准,并成为下意识的本能,只能靠时间来打磨。
如果由于课时所限,无法做到系统科学,最好也能将较短的课时,用于基础的学习和训练上,以保证每一节课的质,而不是量。
即使达不到专业运动员那么高的标准和要求,也请按专业的方法去学习。
误区四 先从蛙泳开始学起
由于蛙泳抬头呼吸和双手同时使用的生理学特点,更利于初学者获得相对的安全感,所以大部分国人都会把蛙泳作为入门泳姿来学习。
蛙泳虽然易上手,但技术最为复杂,游好很难。尤以腿部动作为甚,是游泳所有技术环节中最为复杂的。
比起蛙泳,和自由泳却更加简单、易学、速度快,省力且适宜长距离游。除非您的孩子是百年一遇的蛙泳天才,否则请让他们先学自由泳或者仰泳。
误区五 孩子学习游泳后可减少感冒
这句话是正确的结论,标准训练泳池的水温度恒定在25~27℃,这是低于人的体温的,人在游泳时接受的寒冷刺激会提高免疫系统的兴奋性,促进免疫系统的完善和强。
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个温度稍低了些,孩子们经常在水里打哆嗦。
如果游泳后不注意保暖,孩子很容易感冒。
误区六 放心把孩子交给教练
很多教练是游得很好,可是不一定教得好,好的教练首先,要有很强的责任心,愿意对孩子的整个学习阶段负责。
其次,在初学阶段的教学应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够接受孩子在技术上进步慢一些,承认他们条件上的差异,在确定长期目标后始终对每个学员不离不弃。
所以初学阶段有一个好的教练很重要。家长们不能将孩子交到教练手上就觉得万事大吉了。
误区七 游泳必须在水中才能学好
这话对了一半,因为还有一部分练习需要在陆地上做,尤其是对初学者。
陆上练习的动作标准是非常严格的。这是因为要考虑到在水中练习时阻力大,易疲劳,人在疲劳状态下动作极易变形。
所以,对初学者来说,每个动作花在陆上练习的时间都应不少于水中练习。
游泳有风险,畅游须谨慎!
不过如果选择了让孩子学习游泳,我们就该做好以下准备:
一、让孩子学会正确地淋浴。
游泳池大多采用消毒剂消毒,为保证持续的杀菌能力,会有游离性余氯残留在水中。
如果能在泳后洗个热水澡,不仅能防止感冒,还可清除身上的余氯,对皮肤和头发都有保护作用。
另外,余氯对呼吸道粘膜有一定的刺激性,尤其是对孩子。
让孩子养成淋浴时漱口的习惯,淋浴时捧一捧热水,将鼻子浸入其中稍停片刻,还能防止鼻炎。
二、让孩子学会深呼吸。
学习游泳最集中的问题是无法正常呼吸。
初学者总是觉得喘不过气,或体力跟不上,原因在于不能将肺里的二氧化碳全部吐光。
深呼吸练习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第一步。只有学会了呼吸,才能让孩子脱离身上的辅助教具,真正渡过恐水期。
学会呼吸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让孩子养成不在水中憋气的习惯。
因为小孩子心脏正在发育阶段,经常憋气会导致心肌负荷过重,造成心脏壁代偿性增厚,严重影响心脏的功能。
要让孩子树立出水就吸,入水就呼的概念。
三、教孩子处理耳道中残留的水。
首先要让孩子知道水进入耳道和被排出时的感觉,可以让他偏着头将脑袋完全浸没在水中,这时上侧的耳朵多半会被灌进水。
然后,让他站在池边,一手扶住墙或栏杆,一手揪住耳廓,用进水耳一侧单脚支撑身体跳跃,多跳几下就会将水排出。
四、让孩子学会如何应对抽筋和呛水。
此类突发情况的危险主要在于心理上的恐惧,所以要从一开始就告诉孩子遇到这些情况时不要紧张,教他们尽量放松身体使自己漂浮,并抓住水线,呼叫救生员和教练。
要提醒他们,呛水时大不了把水咽下去,越抗拒呛入肺里的水越多。
家长在身边任何过激的反应只会使他们更加惊恐。水中轻轻地抱他们一会儿,可以使孩子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