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了】全国都在传江门这两条村!快看看是不是你的家乡!

江门发布
+ 订阅

最近朋友圈在疯传一份榜单

而小编在榜单上发现了江门的元素

那么,这到底是份啥榜单呢?

近日,第十三届文博会发布“2017最美古村落”榜单,开平市塘口镇自力村和恩平市圣堂镇歇马村上榜。下面,小编带你去逛逛江门的两条古村!

江门开平市塘口镇自力村时间遗落下的世外桃源

开平碉楼绿树拥翠。黄锡球 摄

开平的碉楼都散落在乡间,自力村碉楼群落,以中西合璧的塔楼式建筑为看点,一座座直挺挺地站立在平原上,似一颗颗国际象棋的棋子,稻田、草地、荷塘和田埂便是景色丰富的棋盘。可以说,每一处都有亮点和特色,可谓是民国建筑精华之地。

这些碉楼风格各异,糅合了欧式建筑巴洛克、洛可可、哥特风格,又加入中式古典传统,飞檐翘角的样式、凤凰麒麟的图案,还有自创的封闭泥墙、铁窗铁门、瞭望台等,远远望去,田园诗意中又有威严庄重。

▲蓝色星空下的碉楼  彭伟宗摄

每当夜幕降临,轻盈的晚风吹散了夏日的燥热与烦闷,漫步在石板路上,月光映射在稻田里,耳畔回荡着夏虫的歌唱,此时仿佛误入了唐词宋词中。夜色笼罩下的开平碉楼是如此恬静温婉,不只有有多少浓缩历史隐藏于寻常巷陌之中,也不知有多少古风遗韵承载在白墙黛瓦之间……

江门恩平市圣堂镇歇马村

不争朝夕的古村记忆

歇马翰闾

少了人来车往的喧嚣,少了五彩交错的光影,这座不显山不露水的岭南小村,建村于元朝至正年间,在其670多年历史中,村上居然培育出670多位功名人士。

励志园

孔老夫子像

在歇马村,尚存的7间祠堂、200多块举人石碑、清朝皇帝的圣旨石碑、八大旗杆夹等文物、古迹,这些都记载了“举人村”的辉煌。歇马村围绕着水塘而建,水塘四周宽阔的道路,周边都种植树木,宁静悠然,宛若一幅雅致的小水墨画,诉说着古村古老的故事。

游走在大街小巷之间,时不时看见鸡鹅排队而过,木门吱呀随处可看到悠闲的老人,玩游戏的孩童、这里来写生的学生……坐在树荫下乘凉的村民们品着茶,聊着天,不争朝夕,小村的生活就是如此惬意。随意串串门,拍拍照,最美不过在这小村深深的记忆里头。

在江门,除了这两个古村落,三区四市还有大量“隐藏版”古村落,等你来探秘!

江门棠下良溪村

与世无争的人间清净地

“良石巷道,青砖石瓦,古风犹存”,被历史学家誉为“后珠玑巷”的良溪古村落,800余年来一直隐没闹市里。

良溪村全貌

良溪村的建筑既传承了中原山西、河南、安徽风格,也结合了岭南潮湿防涝功能特点,灵秀而端庄。村中至今还完整保留着许多从明清时期到建国初期的建筑,古民居屋顶多为“龙船脊”造型,飞檐翘角,非常好看。

江门新会霞路村

据说这里藏着王的后裔

祠堂是这里独特的风景

霞路村坐落在新会古井镇大岭脚下,离崖门宋元古战场不远,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村里四千多人口有九成以上姓赵,是宋朝太宗皇帝的后裔,因此称作“皇族村”。

在霞路村,曾经有过三十多间大小祠堂,皆具有岭南建筑的艺术特色。现存或重新修建的有节庵赵公祠、乐野赵公祠、仰东赵公祠、耀吾赵公祠、敬堂赵公祠等,而最能体现皇家气派的是赵氏大祖祠耿光堂。

五福里是霞路有名的华侨村

五福里是霞路有名的华侨村,距今一百多年。霞路先人怀着“五星拱照,福荫村民”的美好愿望,借鉴外国城市建设经验,在房建规划中首创了统一、规范的建筑设计。村形呈正方,共有二十条东西向的长巷,四条南北向的横街,每条巷房屋为四厢,每厢为六间,纵向的房屋后座比前座高一砖位,横向的高度一致,看起来横竖笔直,整齐美观。

江门新会石咀村堪比广州陈家祠

每一条古村落会为人所知,或许是其自身的历史,又或者是因为村子的某个象征性而闻名,而新会的石咀村显然是后者。

石咀村中,有一座历史已有200多年的古祠堂——林氏家庙,可以说是江门的“陈家祠”。巧的是,林氏家庙与广州陈家祠是同时期建筑,为典型的清光绪年间建筑风格。

林氏家庙是一处始建于清代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林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200年的风风雨雨,林氏家庙饱经风霜,却依然是林氏一族心中最为神圣的地方。

江门台山市梅家大院

不见嘈杂美得格外低调

彭伟宗 摄

梅家大院坐落在大同河畔,河岸绿树婆娑,河中“一里三桥”,田园特色风情尽现,国内少有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华侨建筑群。

经过了70多年的风雨侵蚀,原貌保留较为完整,专家学者视察后都认为:梅家大院是目前全国保存得最完好,华侨建筑的典型代表,并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重点。也是台山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让子弹飞》剧照

《夜谭十记》中的《盗官记》、《临时大总统》、《让子弹飞》等电影、广东省电视台、西班牙国家电视台反映华侨之乡情况的电视剧也以此为外景拍摄,因此梅家大院全国走红,享有知名度。

江门台山浮月村

最美“花园式”侨村

台山浮月村秋收   彭伟宗摄

斗山镇浮月村,这里被评为“台山新八景”之一,村里的15栋洋楼被学者视为“洋楼与碉楼建筑功能相结合的混合型华侨建筑”,浮月村以这种建筑风格独步侨乡。

斗山浮月村洋楼   苏照良摄

一幢幢外观精美、风格迥异的洋楼矗立于在田野村边、掩映于绿树修竹间,它们跟一排排青砖灰瓦的传统民居和谐交融,构成一幅恬静而秀美的田园水墨画卷,让摄影师的镜头都为之停下来。

彭伟宗摄

江门鹤山市古劳上升村古代村落的理想境界

▲山灵水秀 黄继明 摄

吴兆民 摄

上升村家家临水,处处绿波,小桥、流水、人家,一条条斑驳的石板桥连接着一口口大小不一的鱼塘,河道纵横交错,古榕、小桥和鱼塘星罗棋布,颇具“小桥流水人家”诗意,富有江南水乡风韵。

陈靖文 摄

▲弯弯的小桥越百年 麦明启摄

几乎每一座石板桥都有一段有趣的历史,也有自己颇具个性的名字,如“点天灯”、“丁财两旺”、“水龙”等,虽然通俗不雅,但是代表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极具特色的石板桥见证了水乡人的聪明才智,造就了几百年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环境。

江门鹤山市宵南村寻觅最古朴的乡愁

霄南村是一个隐居的古村路,不是隐居奇人异事,而是一个氏族——鲜卑族,霄南村也有了一个极少数的姓氏——源氏。

据考证,源姓始于北魏秃发鲜卑源贺,是鲜卑的后裔,南宋咸淳甲戌年由先人源潜夫自南雄珠玑巷迁往霄乡定居。

江门恩平石头村

石头垒砌的小山村

吴满扬   摄

没有江南那般温软,也没有水乡那样柔情,恩平石头村却别有一种硬朗风情。这是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原生态古村落,这里的民居几乎都是由青灰色的石块砌成。

何思洪 摄

置身其中,到处是古色古香的石屋、清澈见底的小溪、四周山丘绵延;放眼望去,村中房子以石头建造,路面用石头铺设,塘基、菜园地基皆用石头垒成的。在这远离尘嚣的古朴山村,石头已经占据了当地村民生活的一隅角落。

这些古色古香的古村落,

你去过几个?

找一个周末,

一起去探寻江门隐藏的古村落吧!

来源“江门旅游”微信,如需转载请注明。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