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快评|中医诊断航空发动机故障?奇葩论文可以用点心吗?

南方名记:丁建庭
+ 订阅

文|青的蜂

你相信中医理论可以帮助诊断航空发动机故障吗?

最近,一篇名叫《基于中医诊治理论的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新技术初探》的论文在网上引起热议。该文主要是探讨以传统中医理论中的“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穴位”等方法论来诊断航空发动机的故障。简单来说,把发动机想象成人,把各部件替换成穴位。

鉴于论文作者反对“不看内容就评论”,我特意去检索了各大论文库,发现该论文并没有被收录。原来,该文出自某行业研讨会的论文集,至于研讨会是否正规,是否有借机敛财的嫌疑,目前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已知,即该会发论文需要服务费,发论文有助于评职称,该文作者房谋就通过此文加了0.5分。

我深深觉得,该文“中医诊治理论”的提法,很有可能是受了研究界的启发。因为将“航空发动机诊断”作关键词,各大论文库里不乏以“基于XX的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技术”为题的研究,题目基本一模一样,变化的只是基于理论。如“粗糙集理论”“证据理论”,也有“神经网络和证据融合”“改进遗传算法”等,各种跨行业、跨学科的提法。

用跨行业的理论去研究航空发动机没有问题。因为航空发动机诊断缺乏完整的机理和模型库,无法准确对故障进行定位、演绎和推理,只能依靠穷举法,对各个相关部件进行依次实验,寻找根源。提出一个假设性方案,假如通过实证研究证明有效,未尝不可。

“改进遗传算法”和“中医诊治理论”都是研究方法,看起来如果“算法”可用,“诊治”就没理由不可用。但在方法论的具体使用上,差别出现了,前者是提出假设,通过建模研究和实证分析,证明该理论假设能通过有效性检验。但是后者只是提出了一种假设,至于是否可行,论文作者称“以后再建模研究”。

我们都知道,一种标准的实验研究方法是:①提出假设;②发现问题;③通过实验检验假设;④得出结论。在第一阶段,怎样跨学科地提出假设都不成问题,但关键得通过检验,证明可信度。如果缺少后续环节,那我们难免就会有“什么都往框里套”的感觉。很多人对“中医诊断理论”的荒诞感,大概就出自这里。

这就是该论文作者用“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举例不能成立的原因。PHM是医学概念不假,但它能引入工业领域,恰恰是因为它在记录分析电子系统的健康数上面是可行的。“中医诊断理论”也可以引入工业领域,但得证明它的可行性。遗憾的是,作者不仅没有去花时间证实它,还把证伪的责任推给了大众,“你要推翻也可以,但要有证据。”

如果该论文就此止步,那我们就有足够的理由来怀疑,它或许只是为了拿来评职称。

【校对】梁永忠

编辑 李珩丹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