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公布2016年个人账户记账利率!
人社部和财政部就2016年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等参数问题发布重要通知:
1、2016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含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为8.31%。2、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为5%。3、老办法待遇计发标准中的工资增长率G 2015为6%。
通知指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等参数用于计发养老待遇,直接关系到广大参保人员切身利益,政策性强,精确操作要求高。各地和中央国家机关养老保险管理中心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安排部署,积极稳妥组织实施。
那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利率是怎么来的呢?会有什么影响呢?
基本养老个人账户记账利率的来龙去脉!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是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规定建立,按月记入的,且只有建立个人账户的职工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之后才可以领取。因此,个人账户储存额余额同银行存款一样应按月生息,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就是专门为存储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而单独规定的基金年利率。
1998年公布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个人帐户的储存额按"养老保险基金记帐利率"(以下简称"记帐利率")计算利息。记帐利率暂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参考银行同期存款利率等因素确定并每年公布一次。
2015年,《社会保险法》规定(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不得提前支取,记账利率不得低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免征利息税。
通常而言,养老金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应主要参考三个数据,一是当地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二是银行的居民定期存款利率,三是养老保险基金营运的实际收益。由于我国个人账户结余基本上投向存款和国债,所以多数省市一般按照银行存款利息记账。比如2015年度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山东省4.25%;广东省2.12%;上海、贵州省2.75%;辽宁省2.76%;湖北省1.5%;安徽1.62%。
国际上,很多国家个人账户采用名义账户,记账利率基准是与人口或经济发展水平联动。而根据国际经验,名义账户利率的确定基准有三个:一是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比如瑞典;二是全社会缴费工资总额的增长率,比如拉脱维亚等;三是依据GDP增长率来确定记账利率,比如意大利。
今年4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印发统一和规范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办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7〕31号)。办法指出,“记账利率应主要考虑职工工资增长和基金平衡状况等因素研究确定,并通过合理的系数进行调整。记账利率不得低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按照办法的规定,个人账户实质上有了名义账户的特征,跟国际上名义账户利率基准确定的方法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