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抗战——记东江纵队

廉洁深圳
+ 订阅

80年前的今天,北京卢沟桥响起枪声,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随后的8年中,举国上下浴血奋战,直至胜利。

全国战场的几大战役,人们早已耳熟能详,那么远在南方边陲的深圳,又是怎么经历这场战争的呢?

今天,“纪律君”带着大家走进这么一支队伍。他们开辟的华南敌后战场成为“敌后三大战场”之一,被朱德同志与八路军、新四军并称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他们就是东江纵队。下面我们就通过他们,看看深圳的抗战史。

危亡关头,队伍初创

1938年10月12日,侵华日军在惠阳大亚湾登陆,东江下游各县及广州相继沦陷。在此前后,中共广东省委及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廖承志,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要在日军占领区开辟抗日游击区的指示,派一批共产党员到东莞、宝安、惠阳、增城等地组织抗日武装。

当年10月15日,王作尧与何与成组建了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12月2日,中共惠(阳)宝(安)工作委员会在惠阳周田村成立了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曾生任总队长;这两支部队就是东江纵队的前身,两支武装共200余人。1940年9月在上下坪会议上决定合编曾、王两部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三大队、五大队。

◎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

1939年初,经与东江国民党当局谈判达成协议,这两支武装分别改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4战区第3纵队新编大队和第4纵队直辖第2大队。

9月,日军再次在大亚湾登陆,两支游击队主动袭击日军,先后收复大鹏半岛的沙鱼涌及宝安县城南头,迅速扩大了影响。广大群众、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踊跃支援和参加抗日游击队。

◎澳门四界救灾队回国服务团第三队

返回敌后,恢复发展

1940年8月,曾生、王作尧等遵照中共中央关于游击队应返回东莞、宝安、惠阳坚持敌后抗战的指示,率部重返东宝惠地区。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坚持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基本方针,将部队整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3、第5大队。

1941年6月,第3大队在民兵的配合下,把进犯大岭山区的600余名日伪军围困在百花洞两昼夜,毙伤日军大队长以下50余名。广州东莞石龙的日军前来支援,最后全军覆没。我军取得百花洞战斗的胜利。日军首脑哀鸣:“这是进军华南以来最丢脸的一仗。”第5大队在羊台山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毙伤敌70余名。

◎曾生检阅部队

到1941年秋,部队发展到1500余人,武装民兵1000余人,建立了广州—九龙铁路以西的大岭山和宝安—太平公路以东的羊台山两个抗日游击根据地。

挺进港九,营救精英

1941年12月,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同时占领香港。游击队即派出武工队进入香港、九龙地区,开展城市游击战,建立新的游击基地。游击队还先后建立了海上中队和护航大队,开展海上游击战,袭扰日军海上运输线,保护渔民和商船往来。

香港沦陷时,有一大批中国文化界知名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以及国际友人滞留港岛,处境十分危险。抗日游击队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克服重重困难,先后从香港营救出何香凝、柳亚子、茅盾、邹韬奋等700多人,一些国民党官员和眷属、遇险的美国航空队飞行员以及港英官兵和荷兰、比利时、印度等国的人士近百人,在国内外影响很大,对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曾生与柯尔中尉合影

艰苦奋战,扭转局面

1942年1月,中共中央南方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张文彬到羊台山抗日根据地的白石龙村召开游击队干部会议,总结了部队对敌斗争的经验,成立了以林平为书记的中共广东军政委员会,统一领导东江和珠江地区的抗日斗争,并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编为游击总队,梁鸿钧任总队长,林平任政治委员,部队编成1个主力大队和东莞、惠阳、宝安、港九4个地方大队。

◎东江纵队在广九铁路两侧打击日军

1943年1-10月,游击总队向日伪军主动出击,拔除了广九铁路及宝太公路、莞城—太平公路沿线的一批据点;争取了伪军1个营反正,2个连投诚;海上独立中队以少胜多,在大亚湾全歼伪海军1个大队。

1943年11月,日军发起了打通广九铁路的进攻作战。中旬,日伪军出动七八千人,号称“万人扫荡”,在空军配合下,对大岭山抗日根据地实行“铁壁合围”;下旬又对羊台山抗日根据地实行“多路围攻”。游击总队在杀伤一部日伪军后,巧妙地跳出包围圈,转向外线袭击敌人,经过一个多月的顽强战斗,粉碎了日伪军的大规模“扫荡”,收复大片失地,使广九铁路两侧的解放区连成一片,卡住日军南线交通运输的咽喉,破坏日军的战略部署,策应了美、英盟军在太平洋对日军的反攻作战。此时,游击总队发展到3000余人。

东纵成立,杀敌立功

为适应斗争需要,游击总队于1943年12月2日在惠阳坪山改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公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司令员曾生、政治委员林平、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作尧、政治部主任杨康华联名签署了《东江纵队成立宣言》。延安新华通讯社和海外华侨报刊,都播发和刊登了东江纵队成立的消息和宣言,它向全中国、全世界人民宣告:东江纵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华南敌后战场的一面鲜红的抗日旗帜。

◎东江纵队成立

纵队成立后,大力加强部队建设,广泛开展杀敌竞赛和扩军竞赛,不断向日伪军发动进攻。1944年上半年,仅广九铁路以西的部队就歼灭伪军20多个连,迫使伪军1个营和1个暂编团团部100余人投诚;港九独立大队积极开展城市游击战,炸毁了香港启德机场的油库和九龙第4号铁路桥;护航大队在大鹏湾海面俘获日军武装运输船3艘。

6月间,日军出动配合进攻湘桂线。为钳制日伪军,东江纵队沿广九铁路、宝太公路等交通线广泛出击,先后全歼广九铁路常平、平湖等站的伪军、伪警大队。同时,东江纵队还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粤北挺进,一度解放清远县城。

北进东进,抗战胜利

1945年春,东江纵队派出两个支队挺进东江北岸,开辟以罗浮山为中心的江北抗日根据地。5月,纵队领导机关由东江南岸转移到博罗县罗浮山。8月初,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向粤北发展的指示,在珠江纵队一部配合下,集中主力1000余人挺进粤赣湘边区,准备迎接八路军南下支队,开辟五岭抗日根据地。此时,部队发展到9200余人,辖9个支队,并先后成立了江南、江北、粤北和东进4个指挥部,活动地域由东江两岸扩展到广州市郊区、粤赣湘边区和海陆丰地区。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华南日伪军拒绝向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缴械,东江纵队遵照朱德总司令的命令,立即向日伪军展开进攻。至9月底,收复城镇60余处,歼灭日伪军1000余名。

1945年10月,国共两党经过重庆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共产党为了避免内战,同意让出长江以南的8个解放区。1946年6月,根据国共两党谈判达成的协议,东江纵队主力以及包括珠江纵队、韩江纵队及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等部分骨干北撤山东省解放区,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东江纵队的北撤,是人民军队史上一个伟大的壮举。留在广东的人员,一部分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的骨干。

◎北撤部队指战员在甲板上集中

七年中,东江纵队在远离中共中央,难以取得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战场直接支援的困难条件下,与琼崖纵队、珠江纵队、韩江纵队和粤中人民抗日解放军、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等人民武装共同坚持了华南的抗日战争,经历大小战斗1400余次,歼灭日伪军9000余人。部队发展到1.1万余人,建立了大片抗日根据地,成为华南抗日战场的一支主要力量。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