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 点
20年后的今天,当我再次重看《哈利•波特》,竟然又在一瞬之间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天马行空的童年。
文|逍逍
经授权转载自:奇遇电影
(ID:cinematik)
拥有魔法,成为长不大的彼得潘,这可能是每个孩子都做过的梦。
毕竟童年太过美好,我们都「不想长大」。但我们还是长大了,成为了有所背负的成年人。
但也许,我们还能回去?
1997年6月26日,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第一本小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出版。
20年后的今天,当我再次重看《哈利•波特》,竟然又在一瞬之间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天马行空的童年。
也许说回到并不准确。
也许我从未离开。
1997:哈利•波特的诞生
1993年,乔安娜正在办理离婚手续。
她住在苏格兰的爱丁堡。靠着政府每周100美金的资助,和家附近温暖的咖啡馆,她开始在小纸片上书写一个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个巫师,名叫哈利•波特。哈利瘦弱,黑发,戴着眼镜,头上还有一道闪电形状的疤痕。
实际上,乔安娜并没有杜撰出这个形象。24岁时,在曼彻斯特开往伦敦的火车上,她曾经见过一个这样的小巫师,隔着车窗对她微笑。
由无数小纸片拼凑成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乔安娜前后一共写了5年。最后出版商们仍然认为,人们不会相信一个女人能够写出一本充满幻想的书。所以建议她采用J.K.罗琳这个笔名。
乔安娜接受了建议,但即便隐姓埋名,化名「J•K•罗琳」。小说的出版也只有500本不好卖的精装本。
然而,哈利•波特一经出版,销量便一发不可收拾,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去年11月,《魔法石》的一本出版精装本,在英国伦敦举行的宝龙精品图书和手稿拍卖会上,被拍出43,750英镑(约合37.45万元人民币)的高价。
一位本地商人经过好一番「激烈竞价」,才成功拿下这本当初险些没有获得出版的书。
魔法石一炮而红的十年之后,2007年10月28日,《哈利•波特》系列的最后一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出版。
读罢小说,我还试图说服自己,没关系,电影还没拍完呢,哈利•波特的世界还没结束。
但等到2011年7月,电影《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上映。我终于无法自欺欺人了。哈利•波特真的结束了,随之一起远去的还有我的少年时代。
电影的哈利:核爆式扩散全球
《哈利•波特》的原著小说无疑为它的读者构建了一个庞大的魔法世界。同时代的小伙伴几乎没有人对这套书有所非议。
但电影系列就不一定了。我们都期待如此成功的系列作品被搬上大荧幕,却又害怕看到梦想被别人具象化的一天。
擅长拍摄梦幻现实电影,并兼顾严肃人生思考的特里•吉列姆原本是哈利•波特系列的导演人选。但他对预算的不在乎,让制片公司知难而退。最后,拿到魔法石的,是被吉列姆斥为「毫无想象力」的克里斯•哥伦布。
无论哥伦布有没有想象力,他至少做对了一件事。那就是对哈利、赫敏和罗恩这个黄金三人组的选角。
真正让他们饰演的铁三角被人接受的,一定不是他们逐渐脱离原著的长相,而是他们的性格。
在拍摄《阿兹卡班的囚徒》时,导演阿方索为了让三个主演对自己的角色有更深刻的认识,要求三个孩子分别以第一人称写一篇论述他们各自角色的论文。
艾玛认认真真完成作业,交了整整十六页文章。丹尼尔只写了一页。而鲁伯特连交都没交。
饰演卢平教授的大卫•休里斯就早就对三位主演的未来做过预测——
「三个孩子中最有发展潜力的是鲁伯特,他的戏路会很宽,能适应很多角色。其次是艾玛。」
「戏路最窄的是丹尼尔。我担心他入戏太深,无法摆脱哈利•波特的影子,帅气的外表也限制了他多方面的发展。」
如今,哈利•波特电影系列早已告终,而当年剧中的魔法铁三角现在都在哪儿呢?「卢平」的预言成真了吗?
被魔法改变命运的三个小朋友
首先说说丹尼尔•雷德克里夫。
外媒经常戏谑地称他为「哈利•波特明星」。这也正符合「卢平」的预言。可惜日渐长大的丹尼尔,逐渐失去了小时候的可爱,却也并没有成功迈入「帅气」的殿堂……
为了改变「哈利•波特」的固有形象,近几年,丹尼尔在选角上做了不小的挑战。其中的一些甚至引起了争议。
2013年,丹尼尔在《复仇之角》里饰演一个头上长犄角的恶魔。
继「恶魔」之后,丹尼尔在《瑞士军刀男》中成为了一个「有生命,会说话,爱放屁」的神奇尸体。
他的经历也验证了电影中尸体的台词——「See,everybody has their own special tastes.」(你看,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口味)
至此,丹尼尔走出了哈利•波特的束缚。
再来说艾玛•沃森。
离开魔法世界之后,艾玛参演的电影并不多。
2017年4月28日,她与汤姆•汉克斯主演的科幻惊悚片《圆圈》(The Circle)上映。影片虽被称为电影版「黑镜」,却广受恶评。
故事、人设还有艾玛的演技,都是《圆圈》被批判的焦点。人们曾经十分期待「赫敏」的表现,最终却只能失望而返。有人说,「我再也不会看艾玛演的电影了。」
艾玛沃森曾说:「哈利波特的第一部教会我如何做一名演员,而它的最后一部教会我如何做一名好演员。」
可如今,不要说好演员了,她已经越来越不像一名演员。但她的生活却比魔法世界里的赫敏还要精彩。
9岁时,艾玛•沃森凭借赫敏一角红遍全球。而后,专注于学习的她戴上了常春藤的学士帽,毕业后又成为了联合国妇女署指定的女性教育运动亲善大使。
此外她还是她还是国际专业潜水教练证,和职业瑜伽教练……
所以,即使她演技不行,选片眼光失准又如何呢。我只能说,也许她对自己的定位从来就不是一名演员吧。
最后要说的,是鲁伯特•格林特。
现实生活中的鲁伯特和罗恩一样可爱。他毫不避讳地坦言自己是哈利•波特的头号粉丝,还非常喜欢在IG上发布自己和其他联合主演的合照。
尽管很多人说鲁伯特长残了,但他确实如「卢平」预言,在演艺圈发展出了相当宽阔的戏路。
2002年至2009年,鲁伯特从出演家庭喜剧再到接拍独立电影,他从不局限于同一类型的人物,对角色形象的塑造和把控也越来越精准。
2017年3月16日,盖•里奇的代表作之一《偷拐抢骗》(Snatch),在上映17年后被翻拍成电视剧。
鲁伯特在剧中饰演主角的好友,是一位「充满活力、生活混乱、非常时髦」的家伙 (咦,怎么又是主角的好朋友)。我感觉这几乎就是鲁伯特本人……
实际上,看上去轻松自如、如鱼得水的鲁伯特,也曾为自己的演艺事业感到担心。
「我经常会有这样的想法浮现在脑子里,一旦哈利•波特的电影结束了那么是否也意味着我的表演事业也宣告终结了。我还不确定自己是否足够优秀到可以拥有很长的演艺生涯。」
在系列电影完结6年之后,无论你是否赞同他们的选择,魔法世界的三人组都已在现实生活找到了各自的位置。
我的哈利
现在,当我重新拿起「哈利•波特」的系列小说,丹尼尔、艾玛和鲁伯特的形象又逐渐隐没,我开始回忆起小时候对魔法世界的幻想,只是少了曾经那份恨自己生为「麻瓜」的懊恼。
JK•罗琳曾说过,「每个孩子都会魔法。」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还不能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我只知道自己用树枝做的魔杖不能让零食飞到我手边。而我理解的魔法必须要伴随着咒语和一道绚丽的闪光。
但我现在明白了,我们曾经都是,现在也仍是无所畏惧的魔法少年。
如果魔法就是凭空变出什么东西的话,那么此刻正在键盘上敲字,凭借回忆和想象为自己重构出整个魔法世界的我,难道不是最厉害的魔法师吗?
而屏幕另一边读着这些文字,回想起自己与哈利`波特的故事,继而产生了一丝心灵悸动的你,也一定有着强大无边的法力。
而且我们都不用说出咒语,也不用挥舞魔杖。麦格教授说过,这可是最高级的法术。
谨以此文献给《哈利•波特》 20周年
感谢JK•罗琳女士,天马行空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