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象|三个香港90后的内地“鱼菜共生”梦,已获千万港元投资

南方+ 记者

1/33  三位来自香港繁华都市的年轻人,为了研究鱼菜共生的有机水培课题,来到江门偏僻的农业基地,不顾亲友的反对,一呆就是14个月,每天养鱼、种菜、做研究、写报告,共获得4项国家发明专利以及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如今,该项目已获得1200万港币投资,今年9月兴建现代化温室和鱼菜共生循环生态生产设备,面积达到50亩,2018年2月建成投产,将成为全中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鱼菜共生生产基地。如果顺利,二期项目将有可能追加到5000万元人民币。

2/33  男生罗伟特、梁立锋都是1992年出生,分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女生谭慧敏年龄大一岁,毕业于香港树仁大学。三人同是香岛中学的同学。三个香港青年读大四时,需开展社会实践,一位前辈建议他们选择鱼菜共生项目。香港农业基础薄弱,便到广东寻找合适的场地。三个人有所分工,谭慧敏养鱼,罗伟特种菜,梁立锋则负责研发、设计水循环系统。

3/33  罗伟特向基地技术员张和顺请教蔬菜种植方面的知识。张和顺清楚记得,去年5月的一天,他正在大棚里工作,突然有三个皮肤白嫩的香港青年很有礼貌地询问他,想进行社会实践,问能否免费提供场地。如今,他们的皮肤已经晒得黝黑。

4/33  起初,寻找场地并不顺利,接连跑了几个城市,都被婉拒,转机出现在江门市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基地。江门市农业局副局长钟国活坦言,是被三个年轻人的真诚所打动,起早摸黑,礼貌谦逊。基地不仅免费提供400平方米大棚,还申请了5万元“市长机动资金”扶持三个香港青年创业。

5/33  谭慧敏正在给水箱里的鱼喂食。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它把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

6/33  “理工男”梁立锋用电锯切割钢管,为了省钱,所有种菜的棚架都是自己焊接,申请国家专利的文书也是在学习后自行书写。“香港几乎没有农业,父母朋友对农业缺乏了解,觉得从事农业就是烈日下锄地。”梁立锋说,“10个家人中9个半都反对,还有半个在犹豫。”

7/33  三人将出了问题的过滤器抬出水池,起初为了省钱,过滤器也是自制的,后来则变成需要自行研制一款适合“鱼菜共生”系统的过滤器,在进行量产化前,必须把所有问题都排查清楚。

8/33  张志豪正在指导梁立锋对过滤器进行改进,他是投资方派来帮助三个香港青年创业的代表。对于鱼菜共生项目的未来,他更加乐观、诗意,“未来的工厂,干净敞亮,慧敏可以穿着高跟鞋上班,到时候,父母也不会反对你们从事农业生产了。”

9/33  鱼菜共生的最大问题在于成本过高,为了降低成本,三个年轻人将细菌藏储介质从进口材料换成国产材料,最后利用蚝壳和陶粒等更加廉价的材质。

10/33  用于喂养鱼类的蝇蛆,一是活体蛋白饲料,有利鱼类的生长,其次养殖的成本较低。

11/33  陶粒池里养殖的蚯蚓,用于更好地分解鱼的排泄物。

12/33  基地拥有完备的实验室,三个年轻人利用设备对蔬菜、水质中的微元素进行检测。

13/33  梁立锋给海绵体里放入种子,在移入大棚种植后,还将进行科学排列,以增加蔬菜的产量。

14/33  结束了一天的劳动,三人开着电动三轮车返回宿舍。

15/33  江门市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基地位于开平市苍城镇,占地面积2200亩,是广东省规模最大、科研投入最多、农业品种最齐的农业综合示范基地之一。

16/33  傍晚时分,三人来到镇上吃饭,老板文女士对他们印象很好,过年期间还叫他们到家里吃饭,端午也会送给他们粽子。

17/33  饭后,他们来到镇上唯一一间五金店挑选材料,三人已经和老板很熟悉,罗伟特和梁立锋自行选择材料,谭慧敏则被两只狗热情地围住。

18/33  除了选材料,他们还要拿回代存的快递包裹。基地位置太偏,快递无法送到。

19/33  夜晚,三人在宿舍里讨论总结当天的心得体会。三人住在一间二十多平方米的宿舍,由于蚊子特别多,需要放置双层蚊帐。

20/33  罗伟特将当天测量的各项数据输入电脑,量产化后需要更加科学的依据作为依托。

21/33  6月23日,江门市科技下乡活动在开平市宅梧镇举行,三人帮助基地的工作人员一        起给当地农民送树苗和种子,耐心解答各种问题。

22/33  当地前来领取树苗和种子的农民排起了长队。

23/33  最近这段时间持续高温潮湿天气,谭慧敏的双脚被蚊子和蚂蚁咬了许多的包。

24/33  6月28日,三人返回香港。在深圳福田过关后,搭乘港铁回到市区,离上一次回家 已经有一个多月了。

25/33  三人拖着行李箱搭乘港铁,此行他们还要给基地附近的村民买些香港药油等日用品,平日里三个年轻人经常会向村民们讨教农业的知识,让他们品尝自己种植的蔬菜给意见。

26/33  回到位于九龙塘的母校香岛中学,曾是校篮球队的梁立锋迫不及待地与学弟进行斗牛比赛。

27/33  学校礼堂内,碰到正在演话剧的学弟学妹,三人饶有兴致与他们攀谈。由于曾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加上时常还回学校帮忙校庆等事务,老师们与三人都很熟悉。

28/33  香岛中学陈列室内放着一张1956年周恩来总理接见学校董事长的照片。

29/33  罗伟特家位于新界沙田的水泉澳邨,是香港最新建成的公共屋邨,罗伟特一家四口申请到一间36平方米的房子,去年搬入,在此之前,他和父母以及弟弟只能住在十几平方的房子里。

30/33  罗伟特的爸爸是香港人,而妈妈是四川人。中学以及大学期间,罗伟特曾获得香港十大杰出学生和香港十大优秀青年的殊荣。品学兼优的他毕业后就可以轻松找到一份西装革履收入不菲的工作,却毅然回到内地去种蔬菜,在亲朋好友看来,无法想像。

31/33  罗伟特回港后很快就要返回内地,抓紧收拾行李,谭慧敏和梁立锋则在一旁看电视等他。

32/33  三人乘坐天星小轮穿过维多利亚港,从前读书的时候,分别居住在香港岛和九龙半岛的三个小伙伴总是需要搭乘天星小轮去碰头。

33/33  内地创业,三个年轻人收获的不仅是圆梦,还看到了内地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友善。“香港这个大城市都没能实现,但在内地乡村饭馆吃饭都可以用移动支付。”谭慧敏说。为了更具说服力,他们还邀请了几批老师、同学前来基地参观。他们希望,不久的将来带着父母走进香港的超市,选购自己种的蔬菜。

三位理想青年的“鱼菜共生梦”↓↓↓

采访手记:

“不只是鱼菜共生项目,更多的是投资这三个年轻人”

这次采访,我像是在听一个只有电影才存在的桥段:一个年轻人上大学后兼职为一位企业家做英文翻译,这位被年轻人尊称为“先生”的企业家从事着IT行业,却总在闲暇时候和年轻人说养猪、种菜的事情。大四毕业前需要进行社会实践,年轻人和另外两个小伙伴来咨询“先生”的意见,他随口就说你们去研究鱼菜共生项目吧。于是三个年轻人去到内地,历经艰苦,细皮嫩肉晒成了黑黝厚实,大半年后出色完成社会实践,准备返回香港。先生说以后你们继续负责这个项目,我投资1200万港币,未来顺利的话,二期追加到5000万人民币。

三个年轻人信守承诺,说先生不愿透露姓名,我没有追问,能估计到应该是一位熟知的重量级企业家,但更让我感兴趣的是这种行为,脑海里浮现出一个词——摆渡人。除了企业家这位“摆渡人”外,还有其它一些“摆渡人”,例如从最初免费提供400平方米大棚到后来还为年轻人们申请5万元“市长机动资金”的江门市农业局,例如向我们提供新闻线索推崇三个年轻人创业精神的一位来自公务员队伍的处级干部。

然而三个年轻人的品质配得上这份幸运,内地和香港的数日采访过程中,从五金店的男老板到小饭馆的老板娘,从学校的老师到屋邨里的管理员,无不在记者面前竖起大拇指称赞他们。农业基地的工作人员说,一开始以为只是学生来玩玩,完成学校规定的社会实践,很快就发现年轻人们的表现出乎他们意料,起早摸黑,不怕蚊虫叮咬,除了虚心好学外,还会运用科学手段改良技术,他们阳光、谦逊、勤奋的形象博得了周边所有人的好感。为了改变身边人的看法,还邀请老师同学亲朋好友前来实地参观。

在获悉得到上千万元港币的资助后,三个年轻人并没有像傍到大款那般得意忘形,反而更加踏实努力钻研,为量产化降低成本,排除各种潜在问题。张志豪是投资方派来指导和帮助三个香港青年创业的代表,他坦言“鱼菜共生”项目的有机水培蔬菜成本高,回报慢,需要用时间来摊平投入,“我想老板投资的不只是鱼菜共生项目,更多的是投资这三个年轻人。”

现今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困难,刚走出社会的年轻人,难免会迷茫,怀疑自己,除了靠自身品质以及毅力坚持外,还需要许多像“先生”像江门市农业局这样的“摆渡人”对他们进行摆渡,指引他们走正路,看得到未来的希望。


【记者】张由琼 梁文悦 罗斌豪

【通讯员】柳强

【校对】居伟强

编辑 佘余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