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理想青年的“鱼菜共生梦”↓↓↓
采访手记:
“不只是鱼菜共生项目,更多的是投资这三个年轻人”
这次采访,我像是在听一个只有电影才存在的桥段:一个年轻人上大学后兼职为一位企业家做英文翻译,这位被年轻人尊称为“先生”的企业家从事着IT行业,却总在闲暇时候和年轻人说养猪、种菜的事情。大四毕业前需要进行社会实践,年轻人和另外两个小伙伴来咨询“先生”的意见,他随口就说你们去研究鱼菜共生项目吧。于是三个年轻人去到内地,历经艰苦,细皮嫩肉晒成了黑黝厚实,大半年后出色完成社会实践,准备返回香港。先生说以后你们继续负责这个项目,我投资1200万港币,未来顺利的话,二期追加到5000万人民币。
三个年轻人信守承诺,说先生不愿透露姓名,我没有追问,能估计到应该是一位熟知的重量级企业家,但更让我感兴趣的是这种行为,脑海里浮现出一个词——摆渡人。除了企业家这位“摆渡人”外,还有其它一些“摆渡人”,例如从最初免费提供400平方米大棚到后来还为年轻人们申请5万元“市长机动资金”的江门市农业局,例如向我们提供新闻线索推崇三个年轻人创业精神的一位来自公务员队伍的处级干部。
然而三个年轻人的品质配得上这份幸运,内地和香港的数日采访过程中,从五金店的男老板到小饭馆的老板娘,从学校的老师到屋邨里的管理员,无不在记者面前竖起大拇指称赞他们。农业基地的工作人员说,一开始以为只是学生来玩玩,完成学校规定的社会实践,很快就发现年轻人们的表现出乎他们意料,起早摸黑,不怕蚊虫叮咬,除了虚心好学外,还会运用科学手段改良技术,他们阳光、谦逊、勤奋的形象博得了周边所有人的好感。为了改变身边人的看法,还邀请老师同学亲朋好友前来实地参观。
在获悉得到上千万元港币的资助后,三个年轻人并没有像傍到大款那般得意忘形,反而更加踏实努力钻研,为量产化降低成本,排除各种潜在问题。张志豪是投资方派来指导和帮助三个香港青年创业的代表,他坦言“鱼菜共生”项目的有机水培蔬菜成本高,回报慢,需要用时间来摊平投入,“我想老板投资的不只是鱼菜共生项目,更多的是投资这三个年轻人。”
现今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困难,刚走出社会的年轻人,难免会迷茫,怀疑自己,除了靠自身品质以及毅力坚持外,还需要许多像“先生”像江门市农业局这样的“摆渡人”对他们进行摆渡,指引他们走正路,看得到未来的希望。
【记者】张由琼 梁文悦 罗斌豪
【通讯员】柳强
【校对】居伟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