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祖国20年
从1997到2017
在那些值得铭记的光辉岁月中
港片如影随形
“做人呢,最紧要就是开心。”
“你饿不饿?我去煮碗面给你吃。”
“曾经有一份真挚的感情摆在我的面前,
我没有珍惜……”
“做人如果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分别?”
这些你耳熟能详、能脱口而出的经典台词
都来自香港影视剧
《大话西游》《阿飞正传》《重庆森林》
《上海滩》《寻秦记》《刑事侦缉档案》
……
总有一些影像
如灼烧生命般热烈和深刻
在我们的记忆中
留下了斑驳的痕迹
总有一部港片,陪伴你成长
时隔多年之后
你还能记起来这些画面吗?
许氏兄弟,电影中饱含底层小人物的悲凉,但又充满了希冀。
星爷早已两鬓斑白,每次将自己的身份嵌套进电影中小人物的境遇中时,竟感慨万千。
小庄忍痛向冯刚道别。这个曾让一代人黯然泪下的镜头如今很多人却认为“中二”。是否因为“这个江湖已经不再适合我们了,我们都太念旧。”?
每次看成龙的电影总会因为玩命的特技而感到惊心动魄,同样,在荧幕上看到成龙大哥出现就会很有安全感,因为大哥又要化解危机了。
看完《重庆森林》后,没有爱上《加州梦》这首歌的人,真的很少见。
《黄飞鸿》系列,每当《男儿当自强》音乐响起,就知道黄飞鸿又要开挂了。
看到这些电影公司的标志,看到这些熟悉的片头,与之相对应的人物和情节又会在记忆中掀起波澜。
如果将香港电影比作一位朋友,那么这位挚友是忠诚的:他小心翼翼地将你的记忆保存在碟片、录影带、亦或是数字讯号中,待你查验时他会将记忆和感动成倍地回报给你。
今天且有暂别,他朝也定能聚首。
纵使不能会面,始终也是朋友。
电影情节依旧,历历在目。你我生活继续,香港的生活也在继续。
春去秋来,少年亦或是青年时期看过的香港电影总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无论生活中得意也好,失意也罢,人情冷暖、快意恩仇,都可以在香港电影中得以实现。而港片之所以是港片,是因为故事发生在香港。在当时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港片中的香港生活令人心驰神往。
重庆森林 Chungking Express (1994)
缘分 Behind the Yellow Line (1984)
开心鬼撞鬼 Happy Ghost III (1986)
英雄本色 A Better Tomorrow (1986)
吉星拱照 The Luck The Tycoon (1990)
咖喱辣椒 Curry & Pepper (1990)
正如许冠杰所唱的“高声乱唱再去旺角打机,卖份八卦杂志睇下大姐媚”。吃份鱼蛋,顺手在书摊买本《老夫子》,再看看中华英雄决战的生活是十分惬意的。东东云吞面,兰桂坊,路边摊...每个地方都可能曾经发生过与香港电影有关的故事。就像小马哥在街边吃猪肠粉一样,这种香港式的生活很容易激发出我们对香港电影的想象与自我投射。
小马哥吃猪肠粉的地方在位于香港中环昃臣道8号的香港立法会大楼,不知当你站在此处环顾四周的时候,是否能想到豪哥可能在车中等你?
电影中吸引主角驻足的街道、食肆和店铺,如今仍在吸引着众多港人与游客,在场景中回味那些情节,享受属于自己的那份香港生活。
重庆大厦:
《重庆森林》的取景地。重庆大厦建于1961年,位于尖沙咀弥敦道36-44号。是香港全球化非常集中的地方。
石澳健康院:
石澳位于港岛东南角的一个小小半岛。电影《喜剧之王》中尹天仇手把手教导柳飘飘表演初恋感觉的地方。
港铁湾仔站:
港铁湾仔站出口(谭臣道附近),正是《古惑仔》中陈浩南混过的地方
北角政府合署:
位于香港北角渣华道333号,面对维多利亚港,是电影《无间道》的取景地,梁朝伟与刘德华曾在此对决。
九龙城寨:
香港当年三不管地区,无数黑帮题材电影的拍摄地。也是《城寨英雄》中拳佬和牙佬大显身手的地方。
城寨英雄
《功夫》中猪笼城寨的原型
香港地铁:
今年电影《缘分》重映了,这部电影初次上映时,香港地铁刚刚建成。这里是张国荣、梅艳芳、张曼玉三角恋开始的地方,也是张国荣和张曼玉玩“缘分游戏”的地方。
香港的景致丰富了香港电影,同样,香港电影也塑造了香港的景致与繁华,还塑造了一代观众的记忆与青春。
也许,正是因为港片背后,一代代电影工作者用独特视角,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多元、真实的香港。
香港回归20年,对于两地电影行业的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大时代的开始与延续。人民日报近期推出了一组纪录片《香港正青春》,第三集中,就讲述了往返香港和内地间,一群电影从业者的故事。
▼
廖婧希,从小就特别痴迷香港电影的内地女孩。甚至日常的餐饮都会从电影中寻找灵感,就如她的煲仔饭idea,就源自于星爷《食神》中的黯然销魂饭。
在香港读书毕业之后,廖婧希加入内地影迷心中神一般的存在TVB,成为TVB专题部1987年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内地员工。
上司告诉她,TVB之所以会请她,是因为现在香港和内地在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结合得越来越多,而廖婧希可以用她的视角,帮助香港人去更多地了解内地,TVB觉得需要一个这样的人。
▼
严浩,香港电影金像奖、台湾电影金马奖,以及柏林影展最佳导演银熊奖得主。
作为一个在香港生活,又经常回内地工作的中国人,严浩觉得跟回归前最大的一个不同,就是从前做的事情是为了个人的生活,但现在,他们拍的每一部电影,都可能为祖国争光,为民族争光,这个感觉是以前从来没有的。
如今,廖婧希,也从香港又回到内地,成为入行不到两年的电影制片人,她希望用电影的方式,表达她眼中的香港和内地。
回归20年来,内地与香港在影视方面的合作,愈加频繁紧密。
对于电影人而言,这是个伟大的时代,祖国繁荣昌盛、国力提升,为内容创作提供了无限视界。
今天,像廖婧希一样穿梭于香港和内地间的年轻导演不在少数,香港和内地的文化在不断交融,港片在这种包容的氛围下,一定会呈现更为多元化的精彩内容。
在这里,永远有一位知己在等你的到来,这个知己叫做香港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