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下午,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关于促进市域(郊)铁路发展的指导意见》。
这份由国家发改委、住建部、交通部、国家铁路局、中国铁路总公司五部委联合签发的文件,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观察君浏览一番,发现了几个亮点。
1、通勤圈是一个什么圈?
按照这份最新出炉的意见,至2020年,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长江中游、成渝等经济发达地区的超大、特大城市及具备条件的大城市,市域(郊)铁路骨干线路基本形成,构建核心区至周边主要区域的1小时通勤圈。
首先,我们科普一下什么是通勤。
按照百度百科,通勤是日制汉语,指从家中往返工作地点的过程。一般来说,通勤在日语中是大众词汇,但在汉语中,通勤是铁路方面的术语。
从家门口出发到打开办公室的大门,1小时之内,要实现这个目标不容易。放眼全球,“超级通勤族 ”在很多地方已经很常见,有的因经济差异而形成,有的则是大都市圈效应而致。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究竟在通勤圈的建设上,各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今年年初,企鹅智酷联合腾讯位置服务共同发布的《城市出行半径大数据报告》,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参考。
对比这四城的工作日通勤距离,我们可以发现,北京的工作日平均出行半径为9.3公里,上班族通勤时间压力居四城之首。
广州工作日出行半径为 6.5公里,相对平均出行半径最短,在四城中通勤压力最小。
从目前来看,北上广深最远的工作日出行半径都达到了40公里以上,1小时通勤圈将给这部分人群的出行带来更多的便利。
相比北京、上海,在以广州、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工作日出行半径大于25公里以上的人群相对较少。
珠三角1小时通勤圈的到来,会不会刺激这种远距离通勤的需求,甚至进一步扩大核心区域的辐射范围,值得进一步观察。
这份报告还给我们点出了市郊通勤圈的一些压力点。
比如广州的花都、增城,深圳的宝安、龙岗,在工作日的通勤交通压力均较大。
这些地方的通勤,未来可以通过市域(郊)铁路的发展来解决。
2、1小时通勤圈将通到哪里去?
未来,珠三角1小时通勤圈,将通到哪里去?
这份《关于促进市域(郊)铁路发展的指导意见》只是给了一个大方向。
但是,今年4月出炉的《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透露出一些信息:
广东将重点推进“环+放射线”的珠三角城际铁路网建设,基本形成以广州为核心,纵贯南北、沟通东西两岸的城际铁路主骨架网络。
未来,珠三角有20个城际铁路项目要落地:
根据广东省加快推进高(快)速铁路通道和市域(郊)铁路建设,完善珠三角城际铁路和粤东城际铁路规划的构想,广东将规划推进约42个铁路项目,建设里程约3600公里。
举个栗子:即将开工建设的广佛江珠城际铁路,线路自广州市引出,经佛山、江门,至珠海市,线路全长约158公里,计划于今年年底开工,建设工期约5年。
建成通车后,如果我们从江门市区出发,到广州市区通行时间仅需30分钟,还可以与广州地铁及穗莞深线实现直接换乘。
再举个栗子。珠海市区至珠海机场城际线路:自广珠城际珠海站引出,经湾仔、横琴岛、鹤州南、三灶至珠海机场,线路全长38.5公里。
该项工程建成通车后,从澳门到珠海机场只需30分钟,使澳门轻轨与珠三角城际铁路网实现无缝换乘。
除了这些要建设的项目,深圳福田到坪山还列入了国家的市域(郊)铁路第一批试点项目。
交通问题是一直以来制约坪山新区乃至整个深圳东部发展的首要问题。今年1月5日,深圳惠州汕尾捷运化城际列车首发,乘坐高铁从福田到坪山全程仅需要45分钟。
文件里面写得很明白:要“在重点城市选择一批重点项目实施市域(郊)铁路发展示范工程,系统总结实践经验,以期形成可推广、可借鉴、可复制的发展模式”。
也就是说,深圳福田到坪山的快捷线路,能否在珠三角复制出更多的城市快线?
这个可以有。
3、1小时通勤圈,将给珠三角带来什么?
从广佛肇城际轨道到福田至深圳坪山快速铁路,珠三角主要城市间的交通一体化更趋成熟,一小时乃至半小时生活圈正在加速形成。
未来宛若同城的时空新局面,将为珠三角带来什么变化?
在创新驱动成为核心战略的今天,交通大变局能否让珠三角主要城市间打破传统的行政、产业界限,形成全新的创新圈?
观察君认为,从交通一体化到创新一体化,这是珠三角向世界级城市群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佛山西站即将开通使用。这是集高铁、城际、地铁、公交、的士、长途车、私人交通等交通方式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
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也在狮山镇。“我们每周会过来一次,有时候也会选择坐轻轨过来。”广工大研究生陈泊涛告诉我们。他和创业伙伴来到这里的众创空间,开启创业之旅。
这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拥有强烈优势的广州、深圳,已经开始人才、技术、企业项目、创新平台等资源的辐射和主动输出,这是城市群内的新一轮机遇和竞赛,也是广深产业、资本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
佛山、东莞、中山等各地也正快马加鞭,通过吸引企业落户、建设科技平台、加强交通对接等方式,争取创新资源。
在珠三角1小时通勤圈的背后,一个“环广深创新圈”或珠三角1小时创新圈的形成,将成为“十三五”时期珠三角最值得期待的变局。
珠三角两大创新中心城市的人才,将随着交通圈扩大生活、就业半径,产生人才辐射效应,创新、产业资源进一步对外辐射。
珠三角1小时通勤圈的背后将带来资源的一体化,广州、佛山更是朝着融合成为一个超级城市的方向,参与全球竞争。
可以说,《关于促进市域(郊)铁路发展的指导意见》给广佛超级城市带来了全新的想象空间。未来,人们往返广州、佛山两地,除了开车、坐地铁,还可以通过市域(郊)铁路快速连接。
在珠三角城市群,一条大流量的新通道将被打开。
【撰文】郑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