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13岁男童玩《王者荣耀》被批评,竟从4楼跳下!

广东共青团
+ 订阅

6月22日晚上六点,13岁的男童毛毛因为痴迷打《王者荣耀》,和父亲发生口角,一言不合,居然从四楼一跃而下……青少年过度沉迷网络,问题值得重视。

在病房,毛毛爸爸张先生述说了事情发生的全过程。

毛毛是一名六年级学生,周四下午三点就下课了,但回家啥也没做,就开始捧着手机玩王者荣耀。

“我六点下班,他居然还在玩,学校第二天还要进行考试,他一点也没想到要复习。”毛毛爸爸气不打一处来,就说了毛毛几句,毛毛闷声不响,躲去了阳台,没想到几分钟后,只听一声闷响,爸爸冲去阳台,毛毛躺倒在地,捧着双腿喊疼。

毛毛被紧急送去附近医院就诊,判断为髌骨骨折,双大腿股骨骨折。

医生劝毛毛爸爸,送往杭州医院诊治,以免留下严重后遗症,就在毛毛爸爸焦头烂额的时候,毛毛居然对爸爸提了一个要求——“把手机拿来,我要登陆下游戏账号。”

转诊后,急诊创伤外科副主任赵国强说:“孩子头部受了轻伤,有大面积的淤青,还摔掉了一颗门牙。不过,幸亏不是头部着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不过,孩子起码要在床上躺三个月,而且一旦复健不好,会留下后遗症。”

医师说:“孩子刚入院,情绪焦虑,经常说一些游戏术语,目前从毛毛粉碎性骨折情况判断,以后孩子的膝关节屈伸活动都会受到影响,治疗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张先生说:“以前只知道儿子特别喜欢玩这游戏,每天玩多久我也不知道,反正一天给十元零花钱都没有多出来,但没想到他就这样跳下去了。”

01

小学生痴迷《王者荣耀》成风

近日,小学生玩王者荣耀的相关新闻被爆出,引起了家长们的关注和热议。

小学生因在游戏里一直被对家玩的“兰陵王”追杀,一气之下就拨打110报警了,想让民警助他退敌,但完全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

家住常州市武进区某村的黄先生称,自己儿子最近玩上了一款手游,在短短13天时间里,竟花掉了2万3千多元钱。

更有报道称,广东1名17岁学生因为过度沉迷王者荣耀,连续奋战40个小时无休,因为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而导致了突发性脑梗塞,险些丧命……

腾讯2016年财报显示,《王者荣耀》坐拥2亿用户,涵盖了从小学生到大学生,再到上班族的多个年龄段玩家,日活跃用户峰值高达8000万。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王者荣耀》注册用户已超过2亿,日在线人数已达5000万,每7人中至少有一个人在玩这个游戏。

而有报道显示,《王者荣耀》的一大特点就是玩家低龄化严重,小学生玩家占据《王者荣耀》用户57%以上,成为《王者荣耀》的主力军,小学生沉迷游戏成为巨大隐忧。

一些资深玩家吐槽:到了吃饭的时间,却因为这个时候连胜9局,想要接着拿到10连胜,忘记了吃饭。

02

沉迷措施能否真正守护孩子成长

4月,腾讯推出“成长守护平台”微信公众号,可以一键绑定孩子的微信和QQ查看孩子玩游戏的时间以及消费记录,甚至还能一键禁玩。

▲据了解,目前有30款腾讯游戏可以被禁玩

5月《王者荣耀》游戏客户端发布了关于游戏实名制的公告。5月17日之后,没有通过腾讯游戏实名注册和防沉迷系统完成实名认证步骤的玩家将无法再进入游戏。根据防沉迷系统,未满18岁的玩家每天只能玩两个小时。

这些举措的推出,瞬间得到了大量网友和家长的点赞。从教育和防止沉迷角度看,确实可以防止很大一部分未成年人过度沉迷游戏!

但毛毛的故事却反映出来一个现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小学生就发帖表示,只需要上网找个身份证,就可以轻松通过防沉迷认证。至于“成长守护平台”,如果孩子不配合家长,不愿意提供或提供假的游戏账号及密码,也基本是形同虚设。

03

青少年沉迷网络问题日益严重

目前网络游戏玩家中每天玩3小时以下的仅占26.17%,玩3至6小时的占28. 17%,而每天玩到6小时以上的竟高达45.65% 。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也显示,2016年起,IT业平均工资首超金融业居首位,同比增长9.3%。另据《2016年广州互联网行业用工薪酬报告》,网游以月薪12347元,遥遥领先IT服务和电商,超出广州白领平均月薪5000多元。

仅仅iOS和Google Play商店每天就要发布1500个新游戏,这意味着每年有超过55万个新游戏上线,这个数字是2012年的4倍。游戏的巨大“钱途”吸引了巨头入局。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人士透露,投资者被吸引到游戏产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退出的时间比较快。与其他科技行业相比,达到10亿美元估值而退出的游戏公司是其他科技行业的2倍。

行业预计至2020年手游行业仍将高速增长。

如何帮助青少年摆脱网瘾?

行业监督也不能抵消父母对孩子的监督责任。

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彭熠反映,暴力游戏会损伤网瘾少年的大脑,特别是左脑,而左大脑是控制情绪的,如果青少年的左脑受到损害,很容易导致失控的现象。仅依靠政府监管和企业自律是远远不够的,行业协会也应积极介入,出台自律公约。同时,需社会各界配合,加强用户举报投诉的社会机制,家长、学校、全社会共同形成合力。

事实上,当下孩子和各种各样电子设备打交道不可避免,那么如果孩子痴迷电子游戏,家长怎么办?四个字总结——堵不如疏。

家长需要有足够多的动机与做出改变的信念,不能急躁和过度责怪孩子,并尝试做一些改变和应对措施。

■  加强体育锻炼

经常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加青少年的体质,还可以陶冶情操,增加青少年的自信心。应努力培养青少年的自我成就动机,有了成就动机,就有了实现理想的动力,从而使青少年在现实社会中成就梦想,脱离开虚拟的网络世界。

■  鼓励参与社交

要鼓励青少年多参加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如各种聚会、同学郊游等,在社交训练中逐步改变青少年的心理应对能力,培养学习和娱乐的兴趣,将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爱好上来,从而减轻对网络的依赖。

■  改变教育方式

要建立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家长应该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心理问题,作为家长一定要了如指掌。

另外,要对孩子自控力进行培养。玩游戏的时间和孩子商量,事先对时间做出一些适当规定。比如一局游戏打完,需要20分钟,那么家长不要卡在15分钟。约定好时间,家长还要加强督促,不能不管,时间快到了,要提醒下孩子。同时,注意时间的弹性度掌握。

想从根本上解决未成年沉迷游戏问题,监管部门应及时更新监管手段及条例,加强监管力度。行业协会也应积极介入,出台自律公约。

一款游戏成功风靡全国

因其火热程度,还被网友戏称为“王者农药”

但作为一款游戏“爆款”

它也面临非常多的问题

用户低龄化分布严重、歪曲历史引争论

防沉迷系统治标不治本

等级观念引攀比

……

▲线上、线下商家借势搞促销

游戏的存在,有其合理之处

关键是如何控制和引导

在青少年因为它频频上头条之时

我们希望游戏公司能够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建立更加完善的防沉迷系统

同时,希望实体商家和营销号在蹭热点之余

能够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

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责任比利益更为重要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