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多久没仔细看看拱北口岸了?它早以不是你印象中的样子,现在变成.....

珠海香洲
+ 订阅

拱北口岸是全国第一大陆路口岸,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旅检口岸之一:2016年拱北口岸旅客通关量达1.24亿人次,创历史新高,通关量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

这里也是珠海商流、物流最集中的地方:总面积约1.6平方公里的拱北口岸地区,商贸、金融、信息、交通、旅游十分发达。

这对口岸通关、治安、交通、市容环境管理等带来巨大的难题和挑战:曾经的拱北口岸地区,非法拉客、乱摆乱卖、占道经营、流浪乞讨、“三车”非法营运、“水客”走私、派发小广告、车辆违停等诸多乱象不止,是困扰珠海各级政府的老大难问题。

如今,难题正逐渐破解

现在的拱北口岸地区....

各类乱象持续减少,环境更加美化

秩序得到有效维护

展现了良好的国门窗口形象

这一切

离不开珠海市香洲区

拱北口岸综合管理办公室的努力

(以下简称拱北口岸综管办)

自2014年成立以来,拱北口岸综管办以“和谐口岸、平安口岸、文明口岸”为总目标,以“四个最严”(管理标准最严、职责要求最严、执法执规最严、考核问责最严)为统领,以“责任、坚持、融合、法治”的综管理念为导向,扎实开展“严打治乱、定岗严控、群防群治、源头治本”四项常态化行动,着力构建标本兼治的新机制,探索出了一种综合管理新模式。

从“乱”到“治”,拱北口岸综管办的实践经验值得一书。

责任

“把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

拱北口岸总面积约1.6平方公里,每天流动人口约50万人次。很长一段时间内,如何管好拱北口岸地区,成了珠海最让人头疼的难题。

但事情在2014年开始有了转机。经过近一年的筹备,2014年9月29日,拱北口岸综管办正式开始运作,由香洲区进行管理。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拱北口岸综管办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理念,把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

拱北口岸地区综合整治工作动员大会

通过建立每日岗前工作部署会议、每日岗后工作小结会议、每周业务例会、每季度总结教育大会制度,加强队员的岗位责任意识教育。坚持开展法制培训和作风专题培训,提高履行责任能力。按照“以事定岗、以岗定责、权责相当”的原则完善岗位职责,确保职责明确、具体。建立健全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的执法执勤责任监督体系,成立督察队,每天安排专人进行巡查督导,对督察情况每周进行通报,确保每个岗位每个队员的职责履行到位。

综合执法摩托车巡逻队

“体会非常深,短短几年内,看着这里越来越干净整洁。风雨廊建起来了、拉客仔少了、乞丐没了,治安和市容环境都越来越好。”每天往返珠澳两地的市民张茵感叹道。而最让她感动的是,不管回来得多晚,总能在广场上看到工作人员巡逻的身影,“越来越有安全感”。

坚持

“让违法乱象没有死灰复燃的机会”

坚持,是口岸综管办的工作理念之一,是让严管成为常态,让各种违法乱象没有死灰复燃的机会。

通过开展常态化严打治乱行动,拱北口岸综管办每天由值班领导带队,安排执法、执勤人员组成机动打击组,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固定证据,利用对讲系统、微信工作群实时沟通,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对非法拉客、“三车”非法营运、派发小广告、“六乱一占”、流浪乞讨等违法乱象进行零容忍、全天候、常态化、精准化打击,对抓获的违法人员、查处的违法物品,依照法律法规上限进行最严惩处,让各类违法行为无所遁形。

整治后,人行道上已没有乱摆乱卖现象。

每位队员一年365天、一天20多个小时(从口岸早上6时开关到次日凌晨3时)始终绷紧神经,始终保持高压严打的工作态势,工作不松、力度不减。队员们除了高负荷的心理压力之外,特殊的工作性质也使得他们常常与危险“面对面”。

据不完全统计,在近3年的时间里,综管办已有超过300名队员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平均每两天半就有1名队员受伤。

融合

团队分工合作  无缝衔接

团队的融合效果决定了队伍的“战斗力”。综管办的队员来源复杂,编制、身份、待遇、保障各不相同,如何带好队伍,管好队伍,时刻都在考验着他们。

面对难题,拱北口岸综管办“工作职能融合”和“工作机制融合”两手抓,而关于怎样解决“分散执法、各自为政”的问题,他们找到了“执法衔接”这个突破口。

整治后,口岸地区秩序良好

例如房产中介沿街派发小广告这种现象原来在拱北口岸非常普遍,这虽然属轻微违法行为,但给市民和游客造成极大滋扰。原来光靠城管队伍一家执法效果不佳。针对此问题,口岸综管办采取由城管执法先介入,公安特勤再接手,两支执法队伍实现无缝衔接,各自依照不同的法律法规,共同处理这类既扰乱公共秩序又违反市容管理规定的违法行为。

整治后,口岸地区已没有流浪乞讨人员

除了内部的融合,团队如何和其他职能部门融合作战,也是一大考验。“要达到最佳效果,体制机制创新是关键”,为此他们进行了多种尝试,包括建立驻辖区执法部门联动机制、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跨区域联合执法机制等。

法治

创新执法方式全力整治乱象

口岸是国家的窗口,人员来往非常复杂,因此必须牢固树立‘法治才能善治’的理念,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而如何保证一线执法效果,这要求口岸综管办必须创新执法方式,切实解决工作实践中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直接处罚依据不足时,选准突破口间接处理;二是对一些容易引发矛盾纠纷的特殊群体,有针对性采取特殊方式应对。”例如拱北口岸和城轨珠海站周边有一群孕妇,专门从事非法拉客。针对这种特殊情况,口岸综管办另辟蹊径,安排队员采取“狗仔队”一对一跟踪的方式,发现拉客孕妇与旅客搭讪就马上介入,从劝阻孕妇变为劝阻旅客,截断旅客与拉客交谈交易的途径,从而达到打击孕妇拉客行为的目的。

整治后,出租车运营秩序井然

“三是加强前端控制,防患于未然。”拱北口岸综管办专职副主任徐世军表示,以前执法多是被动式,现在执法则是主动式,乱象还没有出现,高度融合的各执法队伍的路面执勤人员就能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理。例如乞讨人员一进入口岸辖区就会被发现,往往乞讨工具还没拿出来,综管队员和救助车辆已到,马上就劝阻或送往救助站,避免了群众围观及其他不良影响的发生。

聚焦

群防群治破解   共享单车管理难题

共享单车为市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但对口岸管理却是大问题。据摩拜单车后台大数据显示:每天有超过2000辆的摩拜单车进入拱北口岸区域。但是,由于停放点容量有限,而共享单车又能随意停放,许多市民为贪图方便,在禁停区也照停不误。

整治后,自行车停入“自行车免费停车场”

综管队员不定期对乱停放的自行车进行整理

针对这个问题,综管办将共享单车的商家拉入到了常态化群防群治行动中来。

口岸综管办、共享单车商家、保安公司签署了三方协议,采取‘共治’方式,对辖区内违规停放的共享单车进行管理。优拜单车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公司聘请了多名保安,加入拱北口岸综管办的巡查队伍,“人员由他们管理,以此加强综管办管理队伍规模,维护口岸正常秩序。”目前珠海的3家共享单车公司均已加入其中。

洁净、有序的拱北口岸

商家的加入,充实了综管办的人力,最终使得拱北口岸地区的共享单车能井然有序。而这样一种“共治”也已经延伸到各个层面。

拱北口岸综管办正式运作两年多来,综合管理工作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拱北口岸整体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社会各界也切切实实感受到整治成果。今后,拱北口岸综管办将继续不断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不断巩固扩大整治成果,努力打造更加和谐、美丽、文明的拱北口岸。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