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镇街医疗资源差距悬殊,东城医生数量竟然是松山湖的69倍!

南方+ 记者

“为什么要当医生,因为你能抓住那道名字叫‘生’的光亮”,这几天,一则由卫计部门拍摄的视频开始在全市医生们的朋友圈里传播,这是他们献给自己的礼物。6月26日是中国医师节,当天上午,东莞市卫生计生局相关负责人到莞城医院的B超室、内分泌科、理疗科,向值班医生献花,随后又到东华医院消化内科,与一线医生进行了座谈。

上午9点,在莞城医院的“通叔B超工作室”,患者已经排起了长龙,刚刚获得2017东莞最美医生的梁兴通,正在给孕妇做B超。他表示,收到局里的鲜花后很惊喜,今后一定会更加努力服务好患者。东华医院的消化内科是国家级重点临床专科,也是东华医院的招牌科室。在座谈中,市医师协会会长余毅说,市民的医疗需求日益增长,对医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医师协会今后会在团结医师、提高医师整体水平上不懈努力。

即使行医如此艰难,他们依然选择坚持。记者从东莞市卫生计生局了解到,截止去年12月底,全市医疗机构共有执业(助理)医师16680人,而去年东莞接诊总量为6481多万人次。其中,医生数量排在前六位的镇街分别是:东城(1937人)、万江(1577人)、虎门(1401人)、南城(1196人)、石龙(787人)、厚街(781人)。而排在最后的六个镇街则分别是:松山湖(28人)、洪梅(103人)、谢岗(169人)、道滘(186人)、东坑(190人)、麻涌(191人)。

对比可以发现,东莞各镇街之间,医疗实力相差太悬殊,东城的医生数量竟然是松山湖的69倍,是洪梅的18倍,是谢岗的11倍。不过,随着医疗体在谢岗的落户和壮大,可以预料,谢岗的医疗实力将快速增长。而东华医院松山湖分院的建设,也将大幅提升松山湖的医疗实力。

为地贫患儿撑起一片晴天

——东莞市儿童医院儿科医生刘国军

2017年5月,东莞调整了社会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特定门诊有关规定,地中海贫血等10种疾病纳入社保基本医疗保险特定门诊病种。这给很多家有地贫患儿的家庭带来了福音:孩子每个月的治疗费用不菲,而这些费用,此前是没有社保报销的。

这其中就有刘国军奔走呼吁的功劳。要知道,东莞是地贫的高发区,东莞户籍12个新生儿中就有1个携带地贫基因。目睹了太多患儿的辗转求医,从去年开始,刘国军与同事们发起成立东莞地中海贫血协会,并为筹集善款帮助患儿到处奔走。

“能让地中海患儿得到持续的、规范的治疗,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在获得2017年东莞“最美医生”称号后,刘国军说。

组建地贫患儿微信群

作为东莞市儿童医院儿科一区的主任,刘国军都非常忙碌,他负责的病区有四五十名因呼吸道或内分泌疾病住院的患儿。

不出门诊的早上,从早上8点起,刘国军就要带队查房,一查就是两个半小时,一周之中,他没有完整的周末,周六上午要出门诊,有时周日能休息一天,但在患儿多的时候,周日上午也要来医院查房。

但即使这么忙,刘国军的手机还是不断响起,他会抽空打开微信,回复群里家长的提问。

这个特殊的微信群,名字叫做“阳光海岸“,由刘国军组织成立,群里有70多位地贫血患儿家属、10多位医生。平日里,医生不仅可以为家属解惑答疑,还可以在群里预约看病。

“之所以成立这个群,就是因为看到太多的重度地贫患儿得不到规范治疗,比如不规范的输血及除铁管理,导致生长发育受限,生活质量低下“,刘国军说,一些患儿家庭贫困,再加上一些地贫治疗药物并未纳入东莞的医保,无法持续规范治疗成了患儿们面对的大问题。

在2016年,刘国军和同事联合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医院的儿科同行,发起筹建“东莞市地中海贫血防治协会”,经过一段时间忙碌,目前协会已经成立了。

完成了繁琐的前期筹备工作,今年起,刘国军开始寻找一些慈善基金的合作,他希望,能够对接爱心机构,筹措到资金、物资,为贫困的地贫患儿治疗提供坚强后盾。

白血病女童家属从不信任到信任

在行业内,很多医护人员的共识是,做医生难,做儿科的医生更难。因为待遇较低、工作繁琐,近年来,儿科医生在一些地区还出现了短缺的现象。今年是刘国军当儿科医生的第20年。坚守了这么久,刘国军认为,这是医患之间的信任在支持着他。

刘国军清楚记得,第一位接受儿童白血病化疗的是一名3岁多的女童,她得了急性白血病,这是一个坚强的孩子,“在不用麻药的情况下给她做腰穿,他自己抱着枕头坚持,也不哭。在后来的骨穿、抽骨髓,虽然局部用了麻药,但也是很疼的,她也不哭。”刘国军说,直到今年上半年,女童的疗程结束,病情稳定。

这位女童的家属也不是一开始就信任医生,“我们毕竟不如南方医院有名,家属心理上有波动,有时对我们护士发脾气。我对护士说,他孩子已经这样子了,我们理解一下,见治疗有了效果,家属后来给我们护士道歉,后来一来就买水果。”

刘国军还有很多计划。今年,除了组织地贫协会的慈善活动,刘国军在医院挂牌了一个反复呼吸道感染门诊,将反复患感冒、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的患儿集中起来,规范查找病因和治疗;他还在筹建一个小儿哮喘专科门诊,通过对哮喘患儿的专科化治疗,提高治疗的专业度、用药的合理性。

“让孩子们露出笑脸、远离病痛,这就是我的初心”,刘国军说。

【采写】欧雅琴


编辑 冯文美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