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我期待几十年了!”巴拿马华侨华人八成来自广州花都

南方+ 记者

“目前国内到巴拿马还没有直达航班,我从广州白云机场起飞,经过14个小时到达洛杉矶,之后还要花6个小时飞到巴拿马。算上转机的时间,一趟下来要花费24小时。”听闻中国和巴拿马正式建交的消息,巴拿马花县同乡会原会长罗记添十分高兴。在儒林村,罗记添表示,等到两国直达航班开通之后,巴拿马华侨华人回国将更加方便,“这一天我期待几十年了”。

巴拿马华人华侨举行庆祝建交活动。罗记添供图

6月13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同巴拿马副总统兼外长德圣马洛在北京举行会谈并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拿马共和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宣布两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中国是巴拿马运河的第二大用户,华为、中国港湾公司等很多中国企业都把拉美总部设在巴拿马,今年中资企业在巴拿马投资大动作“频现”,双边政治关系确立后,将为两国经贸关系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这也让巴拿马华侨华人倍感欢欣鼓舞。

早在1854年,为完成巴拿马铁路工程而苦苦找寻劳工的巴拿马铁路公司,搭乘当时“契约华工”大规模进入拉丁美洲的顺风车,从中国招募了第一批华人劳工,这些华工成为了华人移民巴拿马的先行者。此后的160余年间,陆续有华人前往巴拿马谋生。目前,巴拿马总人口达300余万,其中华人华侨接近30万,而祖籍广州花都的就超过20万。

1995年,儒林村委会联系海外华侨华人,多方筹资后兴建了儒林华侨学校。龚春辉 摄

“花都人最早去巴拿马是开挖巴拿马运河和修铁路,创业史好辛苦!”广州市花都区侨联主席崔晓晖介绍,到达巴拿马最早的一批花都人是在160多年前,他们参与了巴拿马两洋铁路和运河的建设。在付出血汗赚到了第一桶金后,华人逐步在巴拿马站稳了脚跟,融入了当地社会。

如今,花都下辖的花山镇儒林村、狮岭镇旗新村是远近闻名的“巴拿马村”。其中,儒林村的户籍人口约2800人,但旅巴拿马的乡亲接近4000人,且多数是青壮年劳动力;旗新村的户籍人口约1800人,但在巴拿马的旗新村后代有近3000人。“随便找户人家问一问,都或多或少有亲戚在巴拿马,我的两个女儿高中毕业后也都去了巴拿马,在那边成了家。”儒林村村长廖运东笑言。

“我的儿子和儿媳都在巴拿马开超市,他们把我的大孙子送回家乡念小学,让孩子学习中文和中华文化,之后再送回巴拿马读书。”聊起在儒林华侨小学读一年级的孙子,年过六旬朱炳伸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朱老伯的儿子在17岁时便去了巴拿马,在当地娶妻生子,已经打拼了14年之久。“2015年,我和老伴曾经去巴拿马呆了小半年,回花都时把孙子带回来念书。”老人回忆道。

儒林村村民朱炳伸(右)每天都要接送从巴拿马回乡读书的孙子上下学。龚春辉 摄

据悉,花都是广州市华侨华人子女回国读书及寄养最为集中的地区。近年来,海外华人学生回花都读书的趋势有所扩大,其中以巴拿马籍学生最多。儒林华侨小学卢校长介绍,学校最多时有近30个巴拿马华侨的孩子就读,今年也有8个,“这里是他们的父辈以前学习的地方,送子女回乡读书体现出了海外华人华侨对祖(籍)国文化认同的坚持”。

“中巴建交后,祖国就是我们强大的后盾,我们旅巴拿马华侨华人的腰板挺得更直了。回乡投资是不少巴拿马侨领的共同想法,这将会为花都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罗记添指出,随着花都今年3年启动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为巴拿马侨商今后回国办货和投资发展带来了便利和机会,将有力推动未来花都的商贸发展,“我以后回国采购不需要再去浙江、天津,直接来花都就行,还能在通关、税收等方面享受到一系列便利和优惠。我对家乡的明天充满信心”。

【记者】龚春辉 

【通讯员】叶慧红

【校对】冯志坚

编辑 李珩丹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