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好睇!这个周末,广东水稻产业大会邀您来柯木塱开启一场稻田文化和稻米美食之旅!

南方农村报

“喜看稻菽千重浪”,庄稼人一年的期盼和渴望,丰收时刻如期而至,如愿以偿,醉意心头,醉迷稻田。这个周末,不需远行,在身边便可开启一场稻田文化和稻米美食之旅……6月24日-25日,第四届广东水稻产业大会将在广州天河区柯木塱举行,届时将进行稻田文化体验、粤米品鉴等系列活动。

稻田文化体验,看粤稻百年成果

万年之前,五羊衔穗,一粒稻种洒落在岭南大地,成为开启岭南农业文明的一把钥匙,孕育了一座现代化城市。岭南人世代以稻米为生,在漫长的岁月里,稻米滋养了这片土地,孕育着岭南文化。

水稻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养育着百分之五十的世界人口。广东地处热带与亚热带,光温条件优越,是双季稻的重要产区。目前全省年播种面积2900万亩左右,总产量1100万吨左右;2016年,水稻优质率达74%,位居全国首位。

稻作起源于中国,广东英德牛栏洞遗址的发现,首次将岭南地区稻作遗存的年代前推1.2万年。据此推断牛栏洞很可能是岭南乃至世界稻作文明的源头。

作为亚洲栽培稻的起源地之一,广东地方稻种、普通野生稻、疣粒野生稻和药用野生稻等种质资源非常丰富,为广东乃至全国的水稻产业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据主办方介绍,为了进一步弘扬广东稻作文化,展示粤稻百年成果,大会期间将对农机、农化及广东优质稻米进行展示,并通过实际参与稻田文化体验及展板介绍等方式,详细介绍广东水稻产业百年来取得的瞩目成绩。

稻米美食品鉴,享粤米风情盛宴

广东人爱吃、会吃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一群资深吃货让广东成为了著名的美食大省,广东的美食就像是天上的繁星,数都数不完,要想排出稻米美食也是不太可能。

但是,在第四届广东水稻产业大会期间,主办方除了精选10种广东好米做成“好吃米饭”供游客品鉴外,还从21个地市搜罗了数十种米制品美食,组成具有粤米风情的美食盛宴。

据介绍,为了保证部分稻米美食出品安全、新鲜,主办方还和市区一些高档餐馆、酒楼合作,活动当天聘请大厨进行加工,并在半小时内运输至现场。这些美食包罗万象,有拉肠、虾蛟、炒饭、河粉、糯米鸡等等。光想想,小编就已经流口水了!

有得吃,还有得拿!主办方表示,在广东好米品鉴、展销区,除了能够品尝到好米饭和米制品美食,参与展销的部分企业还将提供广东好米试吃礼包,供观众带回家细细品鉴。

按照活动日程安排,粤米品鉴活动将在6月24日、25日全天举行。不过,主办方表示,考虑到人流量及食品保鲜等因素,稻米美食数量有限,大会期间上、下午各安排一场品鉴,先到先得。

部分米制美食简介:

肠粉

拉肠是一种广东西关非常出名的地方传统小吃,属于粤菜系。使用米浆做成,又称作布拉肠、肠粉。肠粉做法源于罗定,目前已在全国传开,按地理(口味)区分较出名的有广州肠粉,梅州肠粉,潮州肠粉,云浮河口肠粉,郁南都城肠粉等。

广东肠粉主要流派有两种:一种是布拉肠粉,另一种是抽屉式肠粉,由于使用 的制作工具不同,所以导致做出的肠粉都不相同。

虾饺

虾饺是广东地区著名的传统小吃,属粤菜系,虾饺始创于20世纪初广州市郊伍村五凤乡的一间家庭式小茶楼,已经有百年历史。

虾饺的外皮选用粘(大)米粉,皮质较厚,但由于鲜虾味美,很快流传开来。城内的茶居将虾饺引进,经过改良,以一层澄面皮包着一至两只虾为主馅,份量大小多以一口为限。

炒河粉

沙河粉是广州一种大众化的米制品。因此粉最早出自沙河镇而得名。其做法取白云山上九龙泉水泡大米,磨成粉浆蒸制,切条而成。沙河粉有百多年历史。其粉洁白薄韧,食法有干炒、湿炒、泡(汤粉)食、凉拌等。

糯米鸡

荷香糯米鸡是粤式饮茶必备的点心,普通的荷叶经过蒸笼一蒸,那股特别的清香融入了糯米内,鸡肉吃起来也特别的滑嫩,既可以作菜也可以当作主食。

相传糯米鸡起源是解放前广州的夜市,最初是以碗盖着蒸熟而成,后来为小贩为方便肩挑出售,改为以荷叶包裹。

糕点

沿着龙津西路往下走,方圆几百米,随便找家小店,都是老字号。广东出名的糕类小吃比较多,马蹄糕、钵仔糕、萝卜糕、茨菰糕、茭笋糕、莲藕糕、菱角糕等。

粥类

广东人爱喝粥,艇仔粥、砂锅粥、及第粥、皮蛋粥等都是广东人喜欢吃的。

附:参会导航

时间:2017年6月24日-25日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柯木塱南路30号(地铁6号线高塘石附近,乘坐公交车请从广汕一路东站下车,途经路线为83路、夜100路、345A路、345路、494路、494A路、497路、534路、535路、564路)


南方农村报记者 李能忠


编辑 黄婵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