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著名邮轮泰坦尼克号沉没105周年和正式开始打捞30周年,广东省博物馆联合美国普利尔展览公司,共同举办“泰坦尼克文物精品展”,精选泰坦尼克沉船遗址打捞出水的精美文物302件/套,用博物馆独有的视角和语言,以实物、模型、影视和场景再现等方式相结合,在美丽的花城广州再现有关这艘传奇巨轮的那段感人、真实、扣人心弦的精彩故事。
泰坦尼克号豪华邮轮,由英国白星航运公司建造,长260米,宽28米,重约4.6万吨。它以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极致的奢华体验,成为继埃菲尔铁塔后最大的人工钢铁构造物,实为工业时代的伟大成就,号称“永不沉没的轮船”。泰坦尼克号从设计到正式启航,历时3年,于1912年4月10日从英国南安普顿出发,驶往美国纽约,开启了她首次也是最后一次航程。
这艘邮轮汇集了当年爱德华时期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士:巨贾名流、政府官员、中产阶级商人和度假的家庭,以及数百名因经济和宗教压迫首次前往北美的三等舱乘客。能搭乘这艘游轮,是当时人们引以为豪的事情,船票更是一票难求。它是当时社会不同阶层生活交往的舞台,也成为了承载无数人追求美好生活、实现人生理想的梦想巨轮。但仅仅过了5天,它在4月15日凌晨因和冰山的“死亡之吻”而沉没,与1500多名乘客葬身在幽暗的北大西洋海底,以一种让人始料不及的悲剧结尾,成为世界航运史上最著名的海难事故。
从撞上冰山到船体沉没的短短几个小时内,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地安排救援,发信号弹;船员们也积极地投入拯救邮轮的行列中,努力减缓船体下沉的速率;不少乘客自发有序地安排妇女儿童先行撤离。在灾难面前,无数乘客和工作人员的自发行为,闪耀出人性爱的光辉。
泰坦尼克号的“惊鸿一瞥”,给世人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和未解之谜,也成为了众多文学和影视作品所关注和展现的对象。这艘传奇巨轮历经百年却依然吸引着全世界的关注,某种程度上可谓“永不沉没”。尤其在1985年,泰坦尼克号沉船位置被成功定位后,美国普利尔展览公司从1987年开始,先后八次从大西洋海平面以下3800米深的海底陆续打捞出泰坦尼克号沉船上的遗物或者沉船残块5500多件,并利用这些文物制作了多个关于泰坦尼克号的展览,在全球不少国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随着广东省博物馆近年来展览“引进来”和打造无边界博物馆力度的不断加大,本次广东省博物馆联合普利尔展览公司将这个展览带给国内观众,正是希望让省内市民可以在家门口欣赏到这样一个高质量的展览。本次展览将邀请观众扮演泰坦尼克的乘客,亲身体验搭乘泰坦尼克号的独有体验,以及感受105年前那个不眠之夜惊心动魄的经历和背后故事。
本次展览是广东省博物馆的年度大展,也是“泰坦尼克文物精品展”在中国大陆博物馆首展,共分为“造船与启航” “船上生活” “冰山和救援” “海底发现”和“纪念”5个部分,全面、多维、系统地展示了这次悲惨海难的时代背景、具体经过和历史人物。
展览中展出的多件珍贵出水文物,为我们展现那个时代的真实印记。包括瞭望员发现冰山后敲响的铜钟;为了帮乘客保管财物而装满现金、硬币和珠宝的皮制旅行袋;不同舱位的乘客所用的餐具。展览中还有一些看似极其普通的物品,如花瓶、丝绸领带、明信片等,透过它们,向我们展示那些发生在泰坦尼克号上的那些凄美故事和凝固的生活片段。
同时,展览还花费重金,原汁原味还原了泰坦尼克号邮轮的诸多场景,包括:一等客舱、豪华大楼梯、咖啡馆等。观众还可在现场听到100多年前泰坦尼克号锅炉的轰隆;感受发人深省的警钟的长鸣;身临船体与冰山的碰撞;指触冰山的寒意;体会纪念墙前的沉思。
为让广大观众能更加直观地了解展览信息,本次展览在广东省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上开设语音导览,可供观众自主收听;并定期推送相关拓展阅读,让观众深入了解泰坦尼克号背后的故事。在参观过程中,观众也将有机会见到由志愿者扮演的泰坦尼克上的典型人物,他们将用现场演绎的方式为观众讲述当时发生的故事。
展览期间还将推出泰坦尼克号主题讲座、音乐故事会、海上救援课堂等一系列活动,详情敬请关注广东省博物馆官方网站、微信、微博及豆瓣。
本次展览为收费展览。除了现场购票,广东省博物馆也首次推出网上售票服务,观众可在“娱票儿”和“格瓦拉生活”平台网上购票。
【记者】杨逸
【摄影】李细华
【校对】吴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