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简称《规划》)对外发布。落至深圳,《规划》特别提出将强化深圳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
不久,广东省政府网站发布《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将推动“深莞惠+汕尾、河源”“广佛肇+清远、云浮、韶关”“珠中江+阳江”等三个新型都市区率先实现一体化。
从上述两份文件看,作为珠三角乃至全省的两大“发动机”之一,深圳未来将在落实粤东西北地区振兴战略、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尤其是随着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升级,惠州机场定位为“深圳第二机场”,以及深惠城轨、穗莞深城轨等项目推进,深圳的辐射带动功能将逐步升级。
区域发展,交通先行。时下,在打破行政区划思维布下的珠三角东岸交通网络,无疑将加速推动“深莞惠+汕尾、河源”这一新型都市区崛起。
机场规划:东西两端布局 深圳将“两翼齐飞”
“机场与港口被认为是一个地区基础设施最顶级的两大王牌,谁掌握了这两张王牌,谁就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占据‘沿街旺辅’的黄金地段。”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认为,过去30年,中国经济的主要战场在港口;未来30年,这一战场很可能转移到机场。
在机场规划方面,上述《规划》提到广州白云机场扩建、深圳宝安机场扩建,惠州机场改扩建二期。《规划》特别指出,加快深圳机场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强化区域航空枢纽功能,积极发展面向东南亚及欧美地区的国际航空客货运输网络。到 2020 年,预计宝安机场旅客吞吐能力达 4500 万人次/年。
深圳宝安机场扩建及广州白云机场扩建,是广东省加快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建设的核心内容。与此同时,《规划》提到将惠州机场建设为干线机场,主要服务惠州、汕尾、河源以及深圳东部地区,发挥深圳第二机场功能。
惠州机场是什么来头?目前处于什么水平?资料显示,惠州机场位于惠州市惠阳区平潭镇,机场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 1985年至2002年曾开通民航服务。2014年6月,惠州机场改扩建工程开工,2015年2月正式复航。复航至今已开通至南京、贵阳、北京、上海等航线。从粤港澳大湾区视野看,惠州在大湾区11城中凭借机场的空域资源及复航表现,已然成为空港领域的一匹黑马。据了解,惠州机场2016年客货运输均远超惠州本土人士预期,原定2018年达到的55万客流量在2016年底就已提前实现。
随着惠州机场新功能定位的确立,深圳此前盛传的规划建设第二机场一事告一段落。“深圳第二机场尽早确定,对于深圳来说是一个利好。”深圳市政协委员、原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蕾奥城市规划设计咨询公司首席规划师王富海表示,大机场都在大城市,大城市航空客源充足,而惠州如果只是自己去办机场无法获取高端客流,与大城市机场竞争则会形成马太效应。他认为,深圳的能级已经进入全球大城市行列,在大城市里面密度最高,其在扩散式发展中一定会带动周边区域。另外,深圳自身的资源空间也支撑不了第二机场,机场和机场之间、机场和城市之间交互式交通的改善,对“深莞惠+汕尾、河源”新型都市区建设将带来非常积极的影响。
对于广东省打破行政区划边界协调布局重要交通资源,广州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认为,无论是深圳第二机场布局惠州,还是广州第二机场选址佛山,都打破了行政边界,支持惠州、佛山来承担深圳、广州的一部分城市功能,支持外围区来分食一线城市的优质交通资源,这在国内都属于罕见创举。
深圳布局的两大机场,非常吻合深圳此前30年的“一路向西”战略及近两年启动实施的“东进战略”。深圳“两翼齐飞”,从此拉开序幕。
城轨线路:穗莞深+深惠 两条“轴带”透视深圳新走向
上述《规划》提到,将强化深圳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其中将加快建设国家综合铁路枢纽,完善立足珠三角、联系香港、面向全球的枢纽服务能力。
落至深圳,《规划》特别提到“穗莞深”和“深惠”两条城轨。两条城轨一东一西,分别代表深圳未来发展的重要两极。
具体而言,穗莞深城际轨道项目是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主轴线之一,是第一条由省里主导的城际轨道交通项目。该项目线路走向起于广州花都,经东莞至深圳机场(预留延长至深圳福田中心区),线路全长约87公里。深圳市轨道办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今年将协调加快穗莞深城际线建设,力争今年建成开通至和平站,2018年建成开通至机场北站。
深惠城轨是深圳连接惠州的快速轨道项目,将深圳西部的南山-前海中心与东部中心两大城市中心串联起来,并且连接惠州主城区,线路长度约128公里。今年4月举行的深莞惠三市交通部门联席会议确定,深圳、惠州两市交通部门联合推动深惠城际线建设,争取在2017年完成项目的前期工作,“十三五”期间开工建设。
值得关注的是,深惠城际原来有“东线”和“西线”两套备选方案。东线从惠州惠城到惠阳的惠州南站再进入深圳,西线则由惠城区经过仲恺高新区、惠阳区后转入深圳。5月下旬,惠州市发改局公开透露,根据深惠两市的初步共识,深惠城际轨道线选择西线方案,不走东线,原来设想的东线方案则由惠州地铁1号线来承担。
除了“穗莞深”和“深惠”两条城轨外,深圳交通“十三五”规划还规划了远期的深莞、中虎龙、深珠等三条城轨。目前,穗莞深城际铁路已动工,多方消息显示,深惠城际有望提前动工,将有效完善深圳区域间轨道交通网。
“行政的安排落后于市场的发展,广州作为珠三角的中心,很多线路从广州出发,而从深圳出发的城际线路需要进一步增加。”相比于广州,王富海认为深圳的城轨项目比较少,规划建设也比较滞后。要实现 1 小时可达粤港澳湾区城市中心城区目标,省里亟需加快城际轨道网规划建设,构建以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东岸城际轨道网。
火车站布局:西丽站崛起 定位“特大型枢纽”
轨道交通枢纽的布局,也是现代交通的重要内容。根据《规划》,广东省将以广州、深圳等国家铁路综合枢纽为核心,合理布局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铁路客货运枢纽。
落至深圳,《规划》提到将新建深圳西丽站、光明城站,实施深圳东站等既有铁路客站改扩建,加快形成深圳铁路客运枢纽“三主三辅”布局。其中,“三主”指的是深圳站、深圳北站、深圳西丽站(新建),这三个火车站均定位为“特大型枢纽”;“三辅”指的是深圳东站、深圳福田站、深圳坪山站,这三个火车站定位为“大型枢纽”。另外,《规划》还提到将新建深圳光明城站(新建)、前海湾站(新建)两个“中型枢纽”。
对于深圳站和深圳北站,深圳市民都比较熟悉。但规划新建、与深圳站和深圳北站享受同等地位的西丽站,很多人还是未知。西丽站将如何规划?
记者了解到,西丽目前有一座货运火车站,为平南铁路的“四等站”,距深圳西站7公里。该站于1993年启用,目前仅用于货运,无客运停车。按照规划,西丽高铁站建成后,将仅用于客运,货运仅限通过而无停车。资料显示,西丽站或与深圳北站“平起平坐”,作为深圳第二座高铁主站。西丽高铁站将设11个站台、20条线,承接深圳西站的客运功能。而在未来,西丽站还将接驳诸多地铁线及深惠城轨等,成为深圳西部重要交通枢纽。
值得关注的是,在此前公布的深圳综合交通“十三五”规划中,西丽站为辅站。深圳方面的规划提出“四主五辅”格局,其中“四主”包括深圳北站、深圳站、深圳坪山站、空港高铁站,“五辅”包括深圳东站、福田站、平湖站、西丽站、光明城站。
王富海认为,省里将西丽站升级为特大型枢纽,主要是考虑到服务深圳西部城区发展。他表示,深圳向西发展符合经济学规律,不仅将对前海中心发挥重要作用,还有利于将广州、深圳两个一线城市连接,形成广深港经济走廊,在此背景下,深圳重心西移会很强劲。
《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中的深圳项目(选摘)
定位:
强化深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巩固深圳世界级集装箱枢纽港优势,加快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和国家综合铁路枢纽,完善立足珠三角、联系香港、面向全球的枢纽服务能力
高铁:
重点推进深圳至茂名铁路、赣州至深圳客运专线等项目建设
城轨:
穗莞深城轨、深惠城轨
地铁:
2号线三期、3号线三期、4号线三期、5号线二期、6号线、7号线、8号线一期、9号线、10号线、11号线、12号线、13号线、14号线、15号线、16号线、17号线、20号线等
火车站:
新建深圳西丽站、光明城站,实施深圳东站等既有铁路客站改扩建,加快形成深圳铁路客运枢纽“三主三辅”布局(深圳站、深圳北站、西丽站等为主要客站,深圳东站、福田站、坪山站等为辅助客站)
高速:
重点推进武深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深中通道建设
民航:
深圳宝安机场扩建、惠州机场改扩建二期(发挥深圳第二机场功能)
港口:
将深圳港打造成为国际门户枢纽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