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敲开国际名校大门,这些广东学霸的经验你也能学会

南方+ 记者

随着国际高中和国际班海外大学录取相继结束,广东多所国际高中传来喜讯,今年毕业生申请海外大学迎来丰收季。

华附国际部AP美式高中近日发布《华附国际部2017届海外大学录取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4月1日,华附AP 2017届125名学子共收获了芝加哥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多所顶尖大学和学院超过600份的海外大学录取通知书,获得奖学金总额超300万美金。今年华附AP继续保持超过90%的同学被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录取的成绩。

博实乐教育集团近日也发布了该教育集团2017届国际考成绩,包括广东碧桂园学校在内的今年有大学预科毕业生的三所学校2017届毕业生共有216人,96%学生被世界百强大学(预)录取。其中老牌民办学校、广东碧桂园学校国际高中91%学生被世界50强大学(预)录取。

国际名校的录取率为何不断创新高?华附国际部主任袁拔介绍,华附国际部AP美式高中有机地融合了国内优质高中教学体系和美国AP课程,一方面保持了中国学生在数理化学习方面的优势,保证了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更好地对接海外精英高等教育体系对专业知识、个人能力、人文修养方面的培养需求。2015年,华附AP课程新增AP欧洲史、AP艺术史和AP计算机科学,AP科目达到20门。2016年新增了自行开发的大学高级微积分和选修的德语课,2017年又继续新增文学戏剧课等。

除了国际高中的课程优势,这些学霸是怎样敲开国际名校的大门?记者近日采访了华附国际部、广东碧桂园学校等国际高中,来看看他们的“学霸经”。

白一彤:

功夫在平时,不怠慢每个阶段学习

(华附国际部高三学生,申请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多所大学录取)

对自己定下的目标,白一彤常常会用比较极端的手段鞭策自己,比如体能训练,在登山机上踩足了一个小时直到被教练拖下来。“疲劳是一定的,但是目标对于我的吸引力足以侵蚀让我感到痛苦的一切。因为相信曙光就在不远的前方,所以认定努力不会被辜负。”

怀着这样的信念,白一彤常常刷题到凌晨,写密密麻麻的错题分析,码全了三个电子错题本,改了无数篇3稿以上的旧SAT&新SAT&ACT作文。

“与其说我的高二跟高三是马拉松,不如说是一段段刺激的短跑,每一段赛程里我都尽量全力以赴玩命向前跑,一直不敢怠慢。”白一彤说,这种危机感和紧促感让她受益匪浅,以至于对知识保持高度热情,在她的生活中变成了一种惯性。

庞铱潼:

长期关注新闻,当日问题当日毕

(碧桂园高三学生,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专业预录取)

庞铱潼对经济学的热衷,有赖于父母长期关注新闻时事的习惯,可以说是听着新闻联播长大的孩子。

庞铱潼从十年级的第一节经济课开始系统关注经济学,在宏观经济、国民经济活动、各国经济政策等经济课题中,她都能尝到新奇和趣味。

因为经常阅读英语小说和经济学专业书,因此,在笔试时得心应手、赢得优势。庞铱潼还养成了一个小习惯,当天要做的事情或者上课没搞懂的地方都会在小本本上记下来。晚修的时候,把完成的任务都勾出来,落下的问题都尽量当天搞定。

胡启晨:

找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较劲”

(华附国际部高三学生,获美国康奈尔大学等录取)

“从小到大,我就是喜欢较劲。”说到自己的个性特征,胡启晨直言不讳,“不管因为什么原因,只要我和一件事情较上劲,我就一定要付出一切把它做好。”

但胡启晨深知,他需要一个真正强大的目标。它不是随意的较劲,而是一个真正能够让他充满热情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编程。胡启晨通过自学,不仅掌握了编程的基础知识,还发明了“座位生成器”的小软件来供老师排座位。

胡启晨希望有机会进苹果工作,体验一下自己崇拜的企业的工作氛围,但更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创业者,因为坚持自己热爱的事情而开创出一片天地。

王子延:

跨界玩音乐,创作和理论同样重要

(碧桂园高三学生,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爵士钢琴表演系专业无条件录取)

王子延从5岁开始学习古典乐,考过了钢琴十级和英皇钢琴八级后,在流行音乐老师的指导下“玩”起了音乐。

“一有空闲我就关着房门自学伴奏和即兴创作。好几次我即兴创作了一首曲子,就有玩音乐的朋友问我,刚弹的是什么曲目,有没有谱子。”王子延因为对音乐的热爱,还自己筹办了音乐节。

王子延建议有意向申请音乐学院的学弟学妹,首先练好基本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增强创作能力,“一定要热爱音乐,如果你不是真正热爱音乐,招生官也能感受得到。”

毛麒雅:

申请路迢迢,坚持即为胜利

(华附国际部高三学生,获纽约大学等录取)

“申请可以被形容为一场极具挑战的长跑,甚至可以说发令枪响的那一刻是在每个人入读高中的第一天。当参赛者慢慢摸清比赛的各种规则,逐渐掌握比赛的节奏,看到前面的赛道由模糊变得清晰时,这场竞技却已接近尾声。”手握10余份海外优秀高校录取通知书的毛麒雅这样形容自己的申请过程。

毛麒雅直言,冗杂的文书写作几乎让她失去了时间概念,但鼓励学弟学妹,往往到了最后也就到了最艰难的时刻,dead line和等待录取通知的心情是无比煎熬的。但既然已经走到最后一步了,无论如何都要坚持把这条路走完。

【记者】陶达嫔 陈芳庭

【校对】符如瑜

编辑 李江萍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