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华为深圳总部,华为与全球四大机器人企业之一的德国库卡公司签署了在全球范围内扩大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今年年初,美的集团完成了对库卡公司的收购。这一次,华为与库卡的合作也被不少人视作华为与“美的系”企业的强强联手。
华为与美的,两大巨头在智能制造的风口上的携手,对于格力等老对手可能不是什么好消息。在智能制造的新战场上,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和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谁能笑到最后?
在粤港澳大湾区时代,华为与美的作为深圳、佛山两地的标杆企业,他们的联手背后更凸显着区域合作的全新可能——
深圳+佛山,这样的城市新组合能不能改变珠三角区域经济版图?如果说,“广州+佛山”探索的是同城模式,那么,“深圳+佛山”又将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想象空间?
▌1
华为与美的,两大巨头是如何走到一起的?
在中国家电转型步入引爆期,从家电制造步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制造领域的过程中,董明珠强调“自己干”主打自主创新,而方洪波实施“全球买”倡导整合全球资源。到底谁更靠谱、谁又能笑到最后?
这一次,“美的系”联手华为,让不少人颇为关注:在智能制造的布局上,方洪波要领先董明珠了吗?
事实上,华为与美的这两大巨头的联手,已经酝酿多时。
早在一年前,华为与美的宣布将在智能家居领域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就引起业界的高度关注。
彼时,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亲临美的总部,与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当前,智能家居成为国内外IT、家电等巨头竞相角逐的战略方向。而双方合作的核心就是美的全线智能家电和华为手机实现互通。
双方还会在云端实现数据互通与共享,挖掘智能家居大数据应用,并在物联网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和智能家居安全领域联合研发。
方洪波表示,智慧家居作为美的集团双智战略的重要板块,发展正处于关键节点。美的集团与华为消费者业务实现跨行业的深度合作,共建安全可靠、简单易用、智能互动的智慧家居整体解决方案,将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智慧家居体验,同时双方也将实现更大的商业价值。
数月之后,美的智慧家居科技有限公司又联合华为消费者BG,以及腾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等五家单位,成立智慧家居互联安全开放实验室。
这个实验室重点是开展智慧家居产品及系统互联与安全方面的技术研究、系统产品研发、标准规范制定、安全监测、测试和认证工作。
而这次,华为与美的控股的库卡机器人联手,瞄准了智能制造。
双方合作加强在工业4.0相关行业组织和标准组织的合作,共同驱动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在技术和标准上的对接融合。
从技术到产品、品牌、渠道再到行业标准制定,中国家电和手机的两大行业巨头正打得火热,携手在智能家居的新蓝海中加速弄潮。
▌2
智造巨头的湾区超车
中投顾问曾在报告中指出,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亦保持高速增长态势。预计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的销量将增长至19.17万台,未来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而另一方面,由于技术、核心零部件的短板,让不少国内机器人公司吃尽了苦头。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库卡之外,还有日本发那科、安川电机、瑞士ABB等海外企业占据巨大市场份额。
华为、美的都是科技创新巨头,其在各自领域影响着创新趋势,在行业中拥有极高的话语权。
两大巨头“联姻”,能不能在智能制造的赛道上,上演一场湾区超车?
有业内人士就十分期待地告诉观察君,此次华为5G技术助力KUKA智能制造发展,将创造领先行业发展的机会,未来或能弯道超车。
在不少人看来,华为的软件,再加上美的系企业的硬件,将是发力中国智造的超强组合。
华为常务董事、战略Marketing总裁徐文伟认为,华为与德国库卡彼此互补,双方由面向机器人的5G连接技术合作,扩大到智能制造领域的全面合作。
美的控股的库卡是全球领先的机器人及自动化生产设备和解决方案供应商,其中机器人板块处于市场领先地位。
华为的软件优势,有望美的在机器人及自动化领域快速崛起,双方共同推动广东“智造”抢占全球市场的制高点。
徐文伟说,华为与库卡双方将加速在各个领域的联合发展,有助于更快、更好地推进智能制造的普及和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与库卡还将加强双方在工业4.0相关行业组织和标准组织的合作,共同驱动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在技术和标准上的对接融合。要知道,这些标准的背后,是中国智造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德国库卡也将是这场合作里的赢家。库卡早在1986年就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并为中国汽车工业提供了第一台工业机器人。
现在,背靠美的的库卡,要做中国市场的“老大”。库卡集团总裁蒂尔•罗伊特曾表示,中国今天已是机器人的最大市场,库卡在中国的年经营额目前已达4.5亿欧元,并有望在未来数年突破10亿欧元大关。
▌3
深圳+佛山,这道题不只是1+1大于2
华为与美的,两大巨头跨城牵手背后,是深圳与佛山这两座城市正在越来越频繁的互动与合作。
深圳与佛山,一个是珠江东岸曾经创造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的改革开放最前沿阵地,另一个是珠江西岸拥有2万亿工业产值的制造业大市。改革开放四十年,这两座拥有相似的改革基因的城市,在珠江口掀起浪潮奔涌。
美的能够从佛山的乡镇企业,成长为世界五百强企业,背后离不开深圳的制度和创新平台的支撑。
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同一年,美的的创始人何享健正式涉足家电制造业,为广州第二电器厂生产电风扇零配件。
1990年,深圳股票交易所正式成立,1993年美的电器在深交所上市。
2016年,美的在深圳前海成立了金融控股公司,主攻产业链金融和消费金融,还成立了产业基金,主要投资人工智能项目。
现在,华为与美的,深圳与佛山的两大标杆企业带头,能不能开启一段深圳+佛山的新故事?如果说,“广州+佛山”探索的是同城模式,那么,“深圳+佛山”又将带来什么样的想象空间?
去年以来,美的集团、顺威精密、国盛金控、云控照明等多家上市公司和龙头企业相继在深圳设立研发中心或全资子公司,一股“到深圳去”的趋势在佛山产业界升温。上月底,深圳(佛山)产业联络处更是在深圳南山设立。
深圳研发+佛山制造,无疑是深圳+佛山新故事最吸引人的段落。
佛山市委书记鲁毅就曾表示,深圳宝安区的机器人生产实力雄厚,建议禅城和宝安两区联手,机器人的研发在宝安,而生产制造则放在禅城,强强联合,实现产业互补。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正在酝酿,一个世界级城市群要崛起,需要一对对具体的城市组合来破题。
中山与深圳搭建起快速连接的深中通道,东莞与深圳建起三座无缝对接的跨线桥,惠州提出全面对接深圳。
现在,“深圳+佛山”正在提供一种新的可能。
在佛山提出“世界科技+佛山智造+全球市场”的背景下,以深圳为起点,推动佛山产业对接港澳乃至海外,将成为佛山在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发挥制造业支撑的重要抓手之一。深圳资本、深圳创新、深圳人才,与佛山智造的要素重组,想象空间广阔。
4月20日,香港考察团在考察佛山时提出:佛山是香港面向全球发展非常好的伙伴,“香港+佛山”可以一起面向全球,相互配合,错位发展。
以前,深港的开放合作堪称楷模,两地居民的活动半径也彼此覆盖。深港两地的GDP之和约占珠三角9个城市以及香港、澳门总和的45%。
而现在,“深圳+佛山”的故事,并不仅仅是这两座城市简单“1+1”的加法而已。这道题目应该是(香港+深圳)+(广州+佛山)=?
这样的超级组合如何不令人期待?
【撰文】郑佳欣 罗湛贤 苏梓威
【校对】曹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