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古|中山大学为什么不在中山,中山与中大为何多次擦肩而过?

南方+ 记者

今年6月6日,中山市委书记陈如桂会见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时,双方均表示要推动全方位、深层次合作,中山大学将向中山“输出人才、输出技术、输出新型研发机构”。  

中山,古称香山。1879年6月,年仅13岁的孙中山跟随母亲从这里出发前往夏威夷岛,经过澳门走向世界。百余年沧海桑田,曾经被誉为“广东四小虎”的伟人故里,一度以全省1%的土地,2.7%的人口,创造了占全省4%的生产总值,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座社会和谐、经济发达、环境优美、民生幸福的现代化城市。  

93年前,孙中山先生从故乡出发,亲手将广州地区实行近代高等教育模式的多所学校整合创立国立广东大学。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学校于1926年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历经多年发展,如今中山大学已经成为华南最高学府,18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世界前1%。  

中山与中山大学,因孙中山而具有天然的血缘关系。31年前,值孙中山诞辰120周年之际,中山市就携手中山大学创办了中山第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府——孙文学院,然而两者的合作仅持续了9年。中山大学不在中山,也成为许多中山人埋藏在心中的遗憾。  

回溯过去百年,中山市与中山大学有哪些深厚的历史渊源?站在新的起点,中山如何与中山大学共同打好“中山牌”?围绕上述问题,南方+从今日起将推出“中山与中山大学那点事儿”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与“鱼香肉丝里没有鱼”、“老婆饼里没老婆”的梗相似,关于“中山大学不在中山”的讨论,多年来一直存在于中山本地许多论坛中。

然而许多年轻人并不知道的是,其实早在31年前,早于珠海与深圳,中山市与中山大学曾经有过9年的合办高校经历。直至今天,这所学校仍然是中山的第一高等学府。

本期“中山与中山大学那点事儿”系列报道,将带你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大学首个跨市兴建的分校——中山大学孙文学院。

中山学院的“前世今生”

一方是伟人故里,另一方是伟人亲手创办的名校,中山市与中山大学因孙中山而具有天然的血缘关系,在过去近百年间中也有千丝万缕的交集。但若谈及双方曾经有过的最紧密合作,必然绕不开31年前的那场合作办学。

改革开放初期,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令中山对人才倍加渴求。公开资料记载,80年代初,一批中山籍华侨倡议中山市与中山大学合办高校,海内外热心教育的人士在1984 年成立了筹委会。

1986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在中山市委市政府、中山大学及海外华侨的鼎力支持下,这一年10月中山大学孙文学院正式成立,成为伟人故里第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府。这所学校的建设时间远远早于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可以算得上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大学首个跨市兴建的分校。

资料记载,孙文学院成立第一年只设中文系、英语系、管理系3个专科专业,三年制,且只招收中山本地生源。在此之后,孙文学院陆续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化学、食品包装、农学、文秘、旅游英语、工商管理等专科专业,基本形成文理兼备的综合性大学。

在孙文学院中成绩合格修满规定学分者,可由中山大学颁发专科毕业证书,内芯注明在孙文学院学习,毕业后由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办法自主就业。成绩优秀的学生经考核合格者可升入中山大学本科班对口专业学习。

这是一所在改革开放号角的激励下成长起来的高等学府,为中山改革开放初期的高速发展培育了大量的人才。

然而,因种种原因,中山与中山大学的合作在1995年正式终止。当年1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中山大学孙文学院独立建制,并更名为“中山学院”,实行省市共同领导、以市为主的领导管理体制。

“遗憾没能拿到中大毕业证”

中山与中山大学突然终止合作,令许多学生“很受伤”。

“多年以后,终于等来中山与中山大学深入合作的消息。很遗憾当年在中山没能拿到中山大学颁发的毕业证书,希望我的孩子能完成我的心愿。”6月7日下午,从报纸上得知中山书记与中大书记会面的消息后,在中山学院毕业多年的张冲在朋友圈感慨地发出了这条信息。

张冲当年报考孙文学院时,家里人希望他能往中山大学的本科班努力。但在他入读那一年,孙文学院更名为中山学院,他因此没能拿到中山大学颁发的专科毕业证书,也无法入读中大本科。

张冲坦言,办学模式的改变确实对他那一届的学生造成影响。“毕竟,如果能印上中大名字,毕业证书更有分量。”

虽然合作办学的结局不如人意,但孙文学院毫无疑问是中山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在此之后,中山并未停止引入高校的步伐。2002年5月21日,中山市人民政府与电子科技大学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同年12月6日,“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正式挂牌成立,掀开了中山学院办学史的新篇章。

“发展是最好的纪念”

历经多年发展与办学主体更迭,如今电子科大中山学院仍然是中山第一高等学府。

在招生方面,这里已经从当年的只招中山本地生源,发展成为面向全国招生。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人数达1.8万人,录取分数、投档率位居同类院校前列。

在教师队伍方面,这里的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占教师总数的42%,具有博士以上学历教师占21.3%。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老师,当中还有不少在孙文学院任职过!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教授、中山市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申群喜博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山大学,在孙文学院也工作过,对两所学校都有深厚的感情。他认为,中山与中山大学的合作虽然只维持了9年,但在此期间中山大学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日后的发展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事实上,去年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暨建校30周年总结大会上,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王志强也对孙文学院这段办学历史给予了充分肯定。当时他在大会上说,30多年来,孙中山先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一直贯穿中山学院的发展历程,并推动着电子科大中山学院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

半甲子风风雨雨,今年6月,伟人故里与伟人创办的名校终于再度握手。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背景下,双方的合作有了更大的遐想空间。

张冲等老一辈中山人多年的遗憾,或将在可以期盼的未来成为过去式!

【下期预告】

每周都能听到中大知名专家的专题讲座,不限户籍不限年龄,关键还免费!中山哪个镇的村民幸福感这么爆棚?下期“中山与中山大学那点事儿”,记者将带你逛逛这个中国最具特色的“社区大学”!

【记者】黄煜升 


编辑 朱紫强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