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企业海外上市进入窗口期,深圳企业成一股强劲力量!

南方+ 记者

2017年4月28日,金融科技企业信而富正式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成为2017年首家成功登陆纽交所的中国企业。

美国东部时间4月28日9时47分,纽交所,信而富CEO王征宇敲响交易钟。

随着宜人贷和信而富两家中国金融科技企业相继在美国上市,业内企业谋求抢夺具有战略意义的IPO时机。业内人士预测,中国金融科技企业或进入海外上市窗口期,广东尤其是深圳企业也成为强劲力量之一。

信而富赴美上市,以及众多金融科技企业积极谋求上市的努力背后,是中国金融科技企业商业模式和商业价值观的本质回归:原生型技术驱动而非人力驱动企业,具备独创性业务模式,不断完善符合政策监管变化趋势的运营模式,有良好的公司治理架构和着眼于长远的发展战略。

资本市场看好金融科技产业

公开资料显示,信而富上市股票代码是XRF,以6美元/股的价格,首次公开发行美国存托股票1000万股。

目前,中国金融科技行业正在走向更正规、合规的框架,监管机制陆续出台,美国资本市场也正在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金融科技企业或进入上市“窗口期”。

各大公司都希望抢夺具有战略意义的IPO时机,登陆美国资本市场成为不少中资企业的首选。包括陆金所、总部位于深圳的乐信集团、趣分期,点融网、拍拍贷等,均有传出相关信息。

对中资金融科技企业来说,海外上市不仅能给业务持续发展带来资金支持,还能提升企业治理结构与品牌效应,帮助平台降低获客成本,提升经营效率。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美国资本市场眼中,中国得不到银行普惠金融服务的人群高达5亿人,是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更多的中国金融科技企业赴美上市,能够更好的向华尔街展示中国公司实力,也能帮助机构投资人更深入人了解中国市场。

从信而富上市过程中的相关数据来看,2017年5月11日,承销商全额行使超额配售权,追加购买150万股ADS,信而富首次公开发行的总规模达到约6900万美元,反映出国际资本市场、投行、买家的支持。此外,长线投资人在其中占比较高,由于美国资本市场是以机构投资人为主的市场,长线投资为主要参与者的IPO,保证了投资人和公司秉持一致的长远发展理念。

“全世界都知道中国经济体量在发展,更多资本市场向中国企业挥动橄榄枝。”在信而富CEO王征宇看来,信而富上市当日,纽交所在门口升起中国国旗,正是希望通过信而富上市传递这样的信息。

此外,虽然目前互联网金融平台A股上市之路暂未放开,但6月9日在深交所上市的我国首只反映金融科技产业发展的股票指数——香蜜湖金融科技指数显示,与金融科技相关上市公司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同。相关数据显示,目前A股市场与金融科技相关的上市公司共71家,其中59家在深交所上市,总市值超过6600亿元。自2011年12月底至2017年4月底,金融科技指数实现累计收益199%,同期沪深300累计收益为46.64%。

向银行输出风控经验

信而富赴美上市,以及众多金融科技企业积极谋求上市的努力背后,是中国金融科技企业商业模式和商业价值观的本质回归:原生性技术驱动而非人力驱动企业,具备独创性的业务模式,不断完善符合政策监管变化趋势的运营模式,有良好的公司治理架构和着眼于长远的发展战略。

“我们可以教银行做风险控制管理。”王征宇说。依托独创数据驱动的信用评估技术,包括预测筛选技术、信用评分技术和自动决策技术,2011年开展信贷分析服务业务,为半数以上全国性商业银行提供风险管理技术服务,2010年开始进入消费信贷领域,业务范围覆盖全国20多个省级直辖市。

提托核心技术手段,信而富服务于中国的5亿“爱码族”人群,即在移动互联网上非常活跃,但目前未被金融体系所覆盖的年轻人群,并满足他们的终生消费信贷需求。

通过低费率的消费信贷服务,吸引高成长性借款人,依托核心技术驱动建立借款人白名单,和他们建立长期甚至是终身的客户关系,这种独一无二的Low  and  Grow(低起步,稳成长)战略,帮助客户建立信用历史,随着客户额度不断上升,平台收入随之实现指数型上升。

“Low and Grow战略使大家成长起来,使我们获得长期回报,而非短期盈利。”信而富CFO沈筠卿以高速公路来做比喻:路修通之后,高速公路会有最低的车流量,当最低车流量覆盖成本之后,每多走一辆车就产生盈利。

5月25日,信而富发布今年第一季度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3月31日,平台自创立以来的累计借款人达到约200万人,促成的累计借款交易总笔数增至约1500万笔。也就是说,平均每个借款人产生7.5笔借款,此外,有73%的客户在平台上借款超过两次,1年以上客户平均每年重复借款10次。

“从这一个意义来说,信而富和其它互联网金融平台有显著差异,其它平台获取的是贷款,信而富平台获得的则是客户。”王征宇说。

王征宇说,筹备上市期间,信而富曾向美国证监会先后提交9轮申报书。上述历时一年半的努力,正是为了向美国证监会全方位说明其“真正的平台模式”。 不用自有资本金放贷,不需要风险拨备,没有信贷风险,这一机制是美国证监会对这一行业内企业业务模式审核的重要标准之一。

编辑 李注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