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厦门的人都知道,当地有个鼓浪屿小岛,多年来其凭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风情,成为了厦门乃至福建知名度最高的旅游景点之一。
事实上,在汕头也有一个与鼓浪屿相似的小岛——妈屿岛。这个四面环海的小岛,拥有阳光沙滩、人文自然禀赋,但与鼓浪屿每天迎接成千上万旅客境况不同的是,其至今仍是一片“静谧”。
近日,随着汕头市“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3年大行动正式启动,“沉寂”多年的妈屿岛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因为在这一行动中,妈屿岛被列为改造建设的“百村示范”之一。
位处汕头出海口的妈屿岛,曾是汕头八景之一,但其后因各种原因渐渐没落。如今,在汕头推进创文强管的背景下,妈屿岛以规划带动发展,能否重现昨日辉煌?与厦门鼓浪屿有着相似自然资源和人文风情的妈屿岛,能否发展成为像鼓浪屿一样的人气景点?
东南亚华侨慕名登岛祭拜妈祖
初夏的妈屿岛,凉风习习,一辆载满泰国旅客的旅游大巴驶进岛上广场,然后缓缓停下。旅客们先后下车,顶着烈日往半山腰的楼梯步行。他们此行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祭拜岛上的妈祖庙。
如此一幕,在妈屿岛上并不少见。每年,从东南亚各国前往汕头的华侨旅游团,几乎都会到妈屿岛上祭拜,因为这个历史人文韵味深厚的小岛,曾见证无数华侨祖先过番的足迹。
△妈屿岛沙滩浴场。
位处汕头东侧的妈屿岛,有“海关钥匙”之称。早在1853年,粤海关就在妈屿岛上设立“潮州新关”;1860年,汕头被列为通商口岸后,英国也在此设立潮海关。如此特殊的地理位置,让其成为华侨祖先过番的“第一关”。据不完全统计,在那个时代,从妈屿岛出去的华侨祖先就多达10多万人。
此外,妈屿岛上的妈祖庙及祭拜习俗也由来已久。相关资料显示,远在元代,岛上就建有妈祖庙,到了明、清时期,汕头沿海海运兴起,妈屿岛周边经常停泊有过往船只,渔民出海前往往都会先到妈祖庙祭拜。而这一习俗,也一直延续至今。
整治规划突出妈屿岛文化底蕴
妈屿岛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此次建设美丽乡村行动中,是否有所体现?
据了解,《汕头市“百村示范”整治规划——龙湖区珠池街道妈屿社区》目前已经编制完成。本次规划为人居环境整治建设规划,突出要保护和利用妈屿文化,挖掘海洋文化、宗教文化等特色资源,传承妈屿文脉;同时打造公园、广场开放空间,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围绕妈屿文脉,塑造特色化的生态宜居社区。
△妈屿岛俯瞰图与规划图。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还划定了3个功能分区。其中,宗教文化体验区位于岛北部,海湾大桥西侧,将规划建设成为宗教旅游中心和文化展示中心,同时完善片区内部公园、广场、旅游服务中心、停车场、健身设施等生活配套,为居民和游客提供完善、多样、现代的服务设施。
休闲度假区位于海湾大桥东侧,用地结合滨海浴场,规划建设餐饮服务、配建停车场等设施,同时对滨海沙滩进行综合整治,为游客提供完善、舒适、便捷的旅游服务。
村落环境提升区位于海湾大桥西侧,宗教文化体验区南侧,主要的规划策略是以环境提升为主,对部分老旧民居及巷道做修缮处理,对破旧房屋进行拆除,增加片区的绿化开敞空间,同时增加标识系统,对老旧街巷重新做道路铺装,保护渔村风貌。
发展旅游可望打造汕头“鼓浪屿”
笔者了解到,在本次规划中,考虑实施规划的周期性结合妈屿社区未来发展的时序,规划也建议社区规划分近期与远期控制。
社区规划主要实施期(近期)为2017—2020年。社区规划远景控制期(远期)为2021—2025年。
其中,近期主要对海湾大桥西侧宗教文化体验区等重要宗教建筑进行修缮,建设妈屿生态公园、完善渡口广场;对住宅区道路巷道、墙体立面进行优化完善,对肉菜市场、文体妈屿运动场进行升级改造、拓宽环岛路并重新铺设沥青路面;对大桥东侧餐饮区进行整治、建设大桥下桥处公园和停车场,并治理沙滩环境。估计11个重点项目总投资约7200万元。
△妈祖雕像。
整个海岛的旅游策划,设计组织了3条岛内路线,如宗教朝拜游,可以从渡口广场—老妈宫—新妈宫—龙王宫—东海普陀山—妈祖雕像—教堂—生态公园;渔民风情体验游,可以沿渡口广场—环岛路观光平台—渔民生活体验—文体广场;水上体验游,从游艇俱乐部—休闲公园—观海亭—沙滩浴场—风情商业街进行体验。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胡良光
校对|蓝淑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