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机引发欧洲工业革命,而改变中国工业的竟是佛山这台缫丝机!

南方+

18世纪中叶,有一个英国人改变了世界。

他就是詹姆斯·瓦特,他改良发明了神器“蒸汽机”,让动力机器开始代替手工劳动,进而引发了轰轰烈烈的欧洲工业革命。

那中国的现代化呢?这里要提到一个佛山人,中国民族工业的先河,就由他掀开。

他就是发明了“缫丝机”的陈启沅,由他开启了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大时代。

陈启沅像

纪念陈启沅的祠堂

而这台缫丝机,就诞生在岭南文化的发源地——南海区西樵山脚下。

从越南学成回国创办“继昌隆”

比张之洞的湖北缫丝局早了20年!

西樵山脚下,有一座名叫简村的古村,村里的桑蚕、缫丝、丝织手工业发达。

西樵产出大量蚕茧。(西樵供图)

西樵人很早就从事纺织行业。

那时,陈启沅还是一名17岁翩翩少年。他少读经书,前两年刚参加童子试落地,于是就跟着他的哥哥陈启枢,在村里开了一家私塾。

后来,他的哥哥远赴安南(越南古名)经商,游历三年后,回国带着陈启沅在1854年,一起去了安南经商。先是设立了怡昌荫号,卖杂货纱绸,后来又开了一家堤岸怡丰饷当。

少时的耳濡目染,让陈启沅非常留心在安南的法国机器缫丝厂,特别是汽机之学。他在安南待了18年,经商之余,最热衷于研究这些机器。

1872年,陈启沅有了回国的念头。他在自己的《桑蚕谱》中这样写道:“养蚕缫丝,是以我国之物而易他国之财,岂非大而有益之事业乎?况蚕丝是制衣之物,非独外国可用,即我国亦必所需之物业。”

桑蚕谱

1873年,他返回家乡,在简村百豫坊陈氏木宅,设立了“继昌隆缫丝厂”。他根据在安南学得的法国缫丝技术,引进一些锅炉设备,再在广东原有的手摇缫丝木机基础上,自行设置了足踩木机,缫丝技术大大改进。

继昌隆缫丝厂

这一创造,在中国缫丝工业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陈启沅也成为了广东近代蒸汽缫丝厂的创始者。

据史料记载,继昌隆缫丝厂比洋务运动中出现的第一家缫丝厂——张之洞奏准设立的湖北缫丝局足足早了20年。

没有图纸和法国设备

媲美“洋机器”的缫丝机怎么造出来的?

在当时的越南,有不少法国人设立的缫丝厂,这给了陈启沅很大的启发。

缫丝厂具体该怎么办起来?他没有现成的图纸,没有向国外进购全套的法国式缫丝机器,也没有任何的欧洲技师。他凭自己在越南学习得来的法国共拈式缫丝技术要点,融汇贯通,自行设计机器。

设备上,供产生蒸汽煮沸水用的轮船旧锅炉,以及管道附件是从国外购进的。其他贮冷水的大锅炉一座、焙茧室一间,连同焙房、焙舍、藏茧室以及足踩式缫丝木机工作位几十个,这些都是陈启沅自己设计的。

陈启沅设计的缫丝机(复制品)。

他设计好后,交给了广州十八甫的陈联泰机器厂负责制造和安装。1874年秋冬之交,陈启沅的缫丝厂终于筹备就绪,正式开工生产。

这些机器,完全不输于“洋机器”。在陈启沅晚年所著的《桑蚕谱》中,还保存了他所设计的汽机大概的图样。

陈启沅没有采用价格昂贵的蒸汽机,只将蒸汽用于煮茧,但不用来牵引缫丝机,降低了对大规模集中生产和集中管理的要求。

这种机器投入资金不多,根据当时的调查,机器“大者值两千二三百元,小者七八百元”。并且在广州就可以制造,不用进口。

据说,这种机器每副每日可以缫丝四五十斤,每一位女工可以抵原来十几个工人的工作。

陈启沅还和他的儿子一起,仿照法国式的缫丝车,将旧式的手摇车改为脚踏的缫丝单机,分工减少,对工人之间的协作要求也降低了,原来三四个工人共同负责一辆缫丝车,现在只需要一名工人就可以。后来,缫丝机的动力也蒸汽化。

名人辈出的西樵要怎么延续创新?

陈启沅乡人说要建“岭南文旅小镇”

陈启沅的缫丝厂开工后,第二年就盈利颇丰,规模最大时机器有八百多部,工人六七百。全广东都震惊了,纷纷跑来学习经验。

陈启沅也超级大方,一点也不藏着掖着,把专利啊、知识产权的概念,通通抛到一边。

“绅商大户,则有亟欲效访之者,及后,有关于开办丝偈机器等事来咨者,陈启沅必为之翔实介绍,并传授缫丝之法。”仅仅在缫丝厂开办后的三年间,就有几千人来学习。随后,南海、顺德、新会等广东地区不断涌现数百家缫丝厂,新式缫丝工业在珠三角迅速发展。

经济学家汪敬虞在《近代史研究》中称,西樵的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不仅被认为是我国第一个民族资本经营的现代缫丝厂,而且也被认为是最早的民族资本现代工业。”

时至今日,纺织产业依然是西樵的重要产业。西樵供图

2016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在西樵召开。

作为岭南文化的发源地,6000年历史的西樵山文化底蕴深厚,在中国近代转型中,西樵也扮演者举足轻重的角色。不仅仅是陈启沅一位大咖,晚清以降,西樵山脚下的西樵镇,产生了一批在实业、思想、武术、艺术等方面走在中国最前沿的人物,成为中国走向近代的一个缩影。

他们其中,还有维新变法领袖康有为、一代武术宗师黄飞鸿、出国考察五大臣之一的戴鸿慈、“中国近代工程之父”詹天佑、“岭南第一才女”冼玉清等西樵乡贤,都成为了这一时代具有标志性或象征性的历史人物。

从左至右:康有为、黄飞鸿、詹天佑

名人辈出的西樵如何在新时期焕发新的活力?当下,各地纷纷建设特色小镇,依托5A景区西樵山的文旅底蕴,“岭文旅小镇”成为了这座岭南名镇的必由路径。

其实,早在2010年南海区提出“文化引领”战略时,西樵山就通过建设岭南名山、岭南名镇、岭南名村等一系列举措,从区域统筹和城市发展的维度,考量一座山和一座城市的升级之路。

多年来,包括听音湖、樵山文化中心、岭南文化苑、三湖书院、岭南水乡水上旅游观光试验段、渔耕粤韵文化园、国艺影视城、南海博物馆等许多重点文旅项目在西樵山脚布局,形成一条“佛山文旅街”,这条街一砖一瓦都是典型的岭南风,水乡、古村、书院等各种岭南文化元素集聚,也为如今西樵山打造岭南文旅小镇奠定了基础。

听音湖景区总体效果。

未来,这座小镇还会有怎样的惊喜带给大家?锁定6月13日,携手36个项目,“岭南文旅小镇”将给你惊喜和震撼!

参考文献:

陈启沅《桑蚕谱》卷1;马君武《三十年中国之工业》;铃木智夫《洋务运动研究》等。

【撰文】张素圈 

【通讯员】关蕴琪

编辑 肖阳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