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全国高考第一天,在当天下午数学科目进行时,媒体的目光除了聚焦在广大考生的身上之外,还有两名特殊的“考生”同样引发了大家的关注:其中一位是人工智能机器人“AI-MATHS”;另一位则是人工智能机器人Aidam。
这场高考版的“人机大战”为何如此引人注目,AI-MATHS和Aidam又究竟是谁?它们是如何参加这场数学高考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一号考生:AI-MATHS
一号考生是成都高新区一家企业研制的高考机器人,名叫“AI-MATHS”。AI-MATHS先是挑战了2017年北京文科卷数学题,答题总共用时22分钟,最终成绩是105分(总分150分):
之后,AI-MATHS再次挑战了全国二卷数学题,全程只用了10分钟,最终成绩为100分(总分150分)。
虽然答题时间很快,但这成绩……是要准备复读的节奏吗?
二号考生:Aidam
Aidam的外形有点像电影里的《机械姬》。
二号考生Aidam是学霸君自主研发的智能教育机器人,它和AlphaGo一样,并非实体,而是以深度学习、专家系统和自然语言理解为核心的复杂系统。此次与Aidam一起参加考试的还有6名往届高考状元,6人两两分组,用时一小时进行答题,最后Aidam的成绩为134分:
尽管Aidam的成绩落后于其余两组高考状元的总成绩,但平均算下来,却与高考状元们的平均分135分仅相差1分。
看了机器人的高考成绩之后,大家是不是松一口气:原来机器人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厉害,毕竟此前有两会期间大显身手的“写稿机器人”
还有拿的了手术刀,剥得了小龙虾的“达芬奇”机器人
前不久,微软机器人小冰,更是以一个新的技能点——写诗,震撼了不少文艺青年
机器人的专业素养如此“逆天”,也难怪大家会对它们的高考成绩抱有如此大的期待。虽然此番机器人的成绩不算拔尖,但也属于“中上等”水平,那么这些有着与人类不同脑部结构的机器人,到底是如何审题、解题的呢?
我们首先来还原一下机器人AI-MATHS的考试现场:
17时45分
工作人员获得北京卷文科数学试题,考试开始。
18时10分
公证人员进入机房查看路由器和11台服务器运行。之后,专家确认现场符合断网环境。
18时15分
大厅内,技术人员通过二十多台服务器电子版试题导入服务器。
18时28分
机器人AI-MATHS答题。现场4个大屏幕实时更新解答进度。显示屏左边是数学题目,右边显示解答步骤。
18时50分
数学高考机器人AI-MATHS答题完毕,随即形成答卷,共用时22分钟。
18时55分
专家验证一个空U盘将答卷导出打印。
19时02分
三名高中数学教师批改评卷。
三人分别是:成都天府七中一级教师袁婧、成都树德中学宁夏校区高级教师肖兴桂、成都七中林荫校区高级教师祁祖海。
整个答题过程虽然看似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但为了这次高考,机器人AI-MATHS和Aidam可是做了不少的准备~
备考
题海战术、魔鬼训练
据说,为了备考,“AI-MATHS”的“家长们”——准星云学科研团队,此前就对“AI-MATHS”已进行了500套试卷、12000道题目的魔鬼式训练。为保证答题速度,还专门为它设置了“30分钟解不出来便放弃”的程序。
而相比之下,Aidam的更是有开展大量的“题海战术”。为了让Aidam掌握人类的编程逻辑,熟悉人类思考和学习的方式,进而掌握解题方法,Aidam的“爸爸”——学霸君特地请了200多位技术人员来进行“辅导”,经过了80万套试卷、7000万道题库、80亿道试题之后,Aidam才能有如此“稳定的发挥”!
答题
棋有棋谱、题有题路
Aidam是如何解高考题的?对此学霸君首席科学家陈锐锋博士这样描述了Aidam的“解题思路”:
第一步(读懂题):先将试卷上的自然语言转化为形式语言,翻译成Aidam听懂的话。
第二步(找思路):从形式语言进行自我影射、自我推理,这个是复合计算的过程,从而探索出最佳高亮反应的一种方法。
第三步(写答案):解出题后,Aidam会对答案进行反向翻译,将其转成人可以看得懂的语言,从而得出最终答案。
所谓“棋有棋谱、题有题路”,虽然“解题如下棋”,但Aidam很多策略、算法上跟AlphaGo或者国际象棋的技术里面还是有不同之处的,其中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如何把各种异构的数据、各种形态的数据整合到一套代码里面。
反思
解题容易,读题太难
此次AI-MATHS参加了两次考试,但它的具体得分我们却可以发现,解答题部分丢分现象很严重,有的解答题甚至只能得0分。
对此,AI-MATHS的“家长”林辉说,“自家孩子”答题时最大的一个弱点是:看不懂题。“直接用数学语言表述的应用题它可以轻松解答,但它最大的弱项是不能理解考题里场景式的描述语言,它会读不懂题目。”
打了个比方,对于“10-1=?”类似的题,机器人总可以轻松作答;但如果题目用了场景描写将其表述为“小明有10个苹果,小丽吃了一个,请问还有几个苹果?”,那么可能人工智能系统就“傻”了:“它不理解小明是什么、小丽是什么、吃又是什么意思。”
对于Aidam来说,它的“弱项”也同样如此。尽管它能做到40秒解出最难的题,但由于与人脑的构造存在本质差异,Aidam与人的解题思路仍然不尽相同,读懂每道题的意思,同样对它存在困难。与此同时,高度抽象的命题,以及需要依靠生活经验进行解答的问题,对Aidam来讲也同样十分困难。
但Aidam的“家长”苗老师也指出:机器人擅长记忆,对于确定性和复杂性的问题尤为擅长,又因为它没有感情,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有稳定的解题发挥。
虽然这次AI-MATHS和Aidam的成绩只能算是是“中等偏上”,但别忘了,阿同阿乐会写稿、小冰会写诗,“达芬奇”会开刀……这些机器人虽然偏科很严重,但却在各个领域却都有着较高的水平,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总有一科能“吊打”一众学渣!
如今虽然高考结束了,但机器人都这么努力了,你们就看着办吧~
部分来源:光明网、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