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实验学校少年人文学院副院长吴平波认为,今年广东高考作文的特点是,强调任务的针对性,对象是外国青年,来华留学生,目的是让他们读懂中国。形式上类似写信,要求用新的视角呈现学生所认识的中国。既有宏大话题“中国”,又是感性叙说“你所认识”。
他认为,想达到这样的任务,考生平时一定要关注中国的历史,现实,未来。站在历史和中国互动的大时代下,从感性认识出发,传递中国的方方面面。适应面非常广,给了12个“中国关键词”中,涵盖方方面面。自由度非常大,“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组合,可以用“长城”“京剧”“大熊猫”谈传统中国,“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谈科技中国,横向组合;也可以用国粹“京剧”,全民“广场舞”,风行“共享单车”对比分析中国市民文化属性,对比组合;还可以用“一带一路”开放战略带动中国“高铁”科技出口,输出以“京剧”为代表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因果组合。
吴平波也认为,这道题的难点在于,很多同学,尤其是文科同学,看到题目容易停留在政治、历史学科层面上,进行政策上的宏观解读,这样就会显得“高大空”了。“用感性的,动之以情的表述,传递你所看到的中国,才能打动来华的留学生,获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