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太监偷偷养大的明孝宗,生母竟是清远人!她还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瑶族皇太后

清远发布
+ 订阅

看过龙门飞甲的人

一定会对张馨予演的万贵妃有所印象

她和陈坤所饰演的西厂总管

成为了整个故事的导火索

——追杀私怀龙种的宫女

虽说电影有夸张的成分,但按某些清朝一代延续至今的说法,万贵妃心地恶毒,强迫其它怀有明宪宗骨肉的嫔妃宫女堕胎,毒杀明孝宗之母纪妃。

而我们今天要讲得主角,就是这位明孝宗之母纪妃,也就是后来的纪太后。

据记载,明宪宗朱见深独爱大自己17岁的万贵妃,28岁时对镜梳头,伤心“老将至而无子”,这时,为皇帝梳头的太监张敏连忙伏地说:“万岁已经有儿子了。”宪宗大吃一惊,忙追问究竟,张敏才告诉他,还有一个6岁大的儿子。而明孝宗朱祐樘生下来就被自己生母嘱托太监溺毙,被太监张敏和废后吴皇后偷藏着养到六岁,其后在祖母周太后的亲自看护下长大,最后登基为帝,十八年力挽狂澜,让明朝出现“弘治中兴”。

明朝这段波云诡谲的历史已经成为许多人熟知的“八卦”,然而,你们知道明孝宗的生母纪太后,其实是生于连山,现在连山依旧有“皇后井”和“李唐妹之母墓”么?

连山皇后井。

意大利作家赴连山考察

日前,意大利著名汉学家、作家、翻译家费沃里·皮克携长篇小说著作《寻找李唐妹》赴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来到永和镇向阳村委会竹园寨,实地考察明孝穆纪太后李唐妹的出生地及皇后井,将这段历史重现在世人眼前。

费沃里·皮克在连山竹园村考察,向当地袁姓村民了解李唐妹与皇后井传说。通讯员供图

费沃里·皮克向陪同人员和当地袁姓村民了解搜集李唐妹有关史料及传说,为其小说《寻找李唐妹》(意大利文出版)翻译在中国出版做好前期准备。

费沃里·皮克的小说《寻找李唐妹》是根据有关史料和流传两广地区的李唐妹传说创作而成,该书出版后引起了较大反响。意大利米兰日报的记者马努埃尔·博诺莫评论《寻找李唐妹》:“这是篇内涵丰富的关于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小说,它非常生动地描写了人类学的内容。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瑶族的仪式、风俗习惯、宗教和节日,以及一些特殊的饮食文化。”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蒋娟芬与费沃里·皮克见面座谈,对她著书讴歌中国历史上唯一瑶族皇太后——李唐妹的传奇故事表示感谢。

近年来,明孝穆纪太后李唐妹的历史故事已引起学界关注,一批研究论文及文章相继在各级报刊发表。目前,皇后井和李唐妹之母墓已被列为县级不可移动文物名录,连山正在开发打造皇后井这一历史文化景点。

抽丝剥茧印证纪太后生于连山

明孝穆纪太后李唐妹生于连山、长于贺县,正史无明确记载,但众多学者还是在民间传说和史料记载中抽丝剥茧,挖掘出了踪迹。

原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副院长李筱文曾查阅史料文献,并进行田野调查,最后发表《明孝穆纪太后族属寻踪》论文,用12000余字来提出和论证自己的观点:

明孝穆纪太后原是连山五大排瑶人(明朝时期连南八大排中的军寮排、火烧排、里八洞排、马箭排、大掌排五大排属连山管辖)之女,其出生地当时属连山,后流落到贺县桂岭,被地土官收留为女,并在贺地生活长大,直至“被俘”,故说其为贺县人、连地人都没错。只是时间的先后问题,但其族属,则可属连山瑶人。

史籍记载 《明史》卷一一三第一《孝穆纪太后传》:“孝穆纪太后,孝宗生母也,贺县人。本蛮土官女。成化中征蛮,俘入掖庭……”为了寻访生母亲族,明孝宗曾遣使“行连、贺间,微服入瑶、僮中访之”,因遍寻不得,最终接受礼部尚书耿裕奏请,于明弘治三年在其母曾在掳掠途中暂住的桂林西门外东街“圣母寺”和“圣母池”前,立下石碑。

“行连、贺间”,连即指今天的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贺为贺县,今贺州。明孝宗曾派人深入两地寻找生母亲族。从地理位置看,连山的上草与贺县的桂林山岭相连,近在咫尺。

纪太后为何姓李?

连山、贺县两地都有同样的民间传说,纪太后闺名李唐妹,但史书没有记载,明史反映其姓纪。

据连山、贺县当地学者反映,贺县桂岭没有纪姓人家,连山当地也无纪姓,《明史·孝穆纪太后传》记载,“蛮中纪、李同音”,故推论孝穆纪太后姓李,纪为同音混淆。李姓是连山八排瑶族的大姓,特别是在连山五峒(火烧坪、大掌岭、里八峒、军寮排、马箭排),李是大姓。连山靠贺县桂岭一带原就是排瑶居住地。

传说是李唐妹家的门楼。

明成化宪宗朱见深在位共23年(公元1465-1487年),其子即纪太后之子明孝宗朱祐橖即位后改年号为弘治,在位18年(公元1488-1505年)。

根据《明史·孝穆纪太后传》记载,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 明孝宗朱祐橖已六岁,由此可知,成化五年,纪太后已被掳入宫并有身孕。而她还在入宫后当过女史官,明宪宗“偶行内藏”而被宠幸,应当也有一两年时间。据此推导,约在天顺末年或成化初年,她被掳入宫的可能性最大。

天顺年间,明王朝确实对桂北连山等地进行了多次疯狂围剿。据《明实录·英宗实录》记载,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至天顺七年,发生了数次波及两广的“征蛮”“征瑶”行动。而明成化元年(1465年),前来“剿瑶”的大将韩雍贪大喜功,将连山、连州、贺县、阳朔、荔浦等县许多无辜百姓当作“叛贼”戮杀,14岁的李唐妹或因此被掳到京城。

连山至今有着李唐妹的传说

连山现在依然有着李唐妹的传说:明朝时,连山“李糖寨”住着十几户李姓人家,寨中有位小姑娘叫李唐妹,聪明伶俐,容貌出挑,后因父母相继亡故,不得已流落到广西贺县桂岭竹园寨(与连山地相隔几里)被人收养,以养鸭度日,后被掳入宫中。连山竹园寨现在还有李唐妹饮用过的水井“皇后井”。皇后井和李唐妹之母墓已被列入县级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传说这是李唐妹生母的坟墓,已被踏平,但依然留有痕迹。

连山研究李唐妹的专家莫自省也提出了自己的论据:该传说在当地已流传数百年,20世纪80年代尚未有“争名人故里”的现象时就已形诸文字,只是时间与故事情节有差异,绝非凭空杜撰。

而当地一口与寻常村寨并无二致的井被称为“皇后井”,也不会是空穴来风。且传说中的歌谣与当地地形地貌相当吻合,竹园寨右侧山丘上有一座坟,据说就是李唐妹母亲的墓地,当地李姓后人在祭祀先人时还会给墓基上香以示纪念。

据清远市作协介绍,现在,明孝穆纪太后李唐妹生于连山,长于贺县的说法,也已经在两地达成了共识,也得到了学界的认可。

以下是清远日报记者岳超群据李筱文《明孝穆纪太后族属寻踪》、莫自省《皇后井传说与明孝穆纪太后出生地、族属谈》及《明史》相关资料整理。

附:纪淑妃(李唐妹)生平年表(莫自省根据有关材料整理)

明景泰二年(公元1451)李唐妹出生于连山县李糖(唐)寨,其母患产后风去世。

景泰六年(公元1455)李唐妹五岁,其父积劳成疾去世,李唐妹被贺县桂岭竹园寨一老人收养(是否为纪姓?)随后又被李福斌收养,送私塾读书识字。

成化二年(公元1466)李唐妹十六岁,被“俘入掖庭”。在京都入册时,因“李”、“纪”音近或发音不清,被内务总管将“李”误作为“纪”,赐封为淑妃。随后,钱太后因其“警敏通文字”将淑妃提为女史,专管文渊阁(一说“阅是阁”) 典籍。

成化四年(公元1468)纪淑妃十八岁。明宪宗皇帝朱见深巡视“文渊阁”,宠幸了纪淑妃,纪淑妃怀上“龙种”。

成化五年(公元1469)纪淑妃十九岁,在被打入冷宫的正宫娘娘吴后的掩护下,装病将纪淑妃接进永乐宫产下“龙子”朱祐樘。

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纪淑妃二十五岁(虚岁),朱祐樘六岁,太监张敏向宪宗皇帝禀报实情后,明宪宗将纪淑妃母子接进永寿宫,将朱祐樘册封为东宫太子。六月,纪淑妃“幻暴薨,或曰贵妃致之死,或自缢也”。谥恭恪庄僖淑妃。

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八月,宪宗去世。九月,十八岁的朱祜樘登基称帝,年号弘治,庙号孝宗,随后三次派人“间行连贺间,微服入瑶、僮(壮)访之”,寻找生母家人及为生母正名。但“数求太后家竟不得”。只给养外公平了反,追封李福斌为“推诚宣国武臣、持进光禄大夫、柱国、庆元伯,溢端僖”。追封养外婆为“一品伯夫人”,追封生母纪淑妃为“孝穆慈慧恭恪庄僖崇天康圣纯皇太后”。十二月十五日,将纪淑妃迁葬茂陵,别祀奉慈殿,在桂林府建圣母殿和圣母池以纪念。

大家都在看

1、玩翻天~清远这3个地方要建机场!空中旅游、表演、航拍,大把项目等你来

2、高考期间,清远这些地段将实施交通管制(另附高考信息汇总)

3、清远3地上榜2017百佳深呼吸小城!在这的每一口都是负氧离子

4、市区交通违法曝光台:再次公布10张交通违章图片,不打码,也许就有你身边人

5、好消息!清远130多个好工作等你来~有市区教师,还有技术人员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