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手机:佛山为何总与手机产业擦肩而过?

南方+ 记者

这是一个关于佛山制造业的有趣问题。

不久前,第一季度各大手机厂商的收入和利润情况出炉,OPPO一季度收入54.1亿美元,华为67.4亿美元。这两家企业距离佛山的车程均在两个小时内。

2016年,珠三角生产了9亿部手机,数量接近全国一半。距离佛山不远的几座城市,构成了全球最大、最重要的手机产业基地。世界智能手机市场前五大品牌,要么源于珠三角,要么将珠三角作为重要的生产和零件供应基地。

图源:网络

然而作为珠三角第三大城市的佛山,却屡次与手机产业机遇擦身而过。在佛山的产业历史里,到底深藏了哪些关于手机的秘密?

当手机进化为“智能终端产业”,佛山会抓住新的机遇吗?

佛山曾经年产手机73万台,如今不到华为日销量1/10

最近,一条“世界销量排名前五的手机都与珠三角有关”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根据市场调研机构IDC的数据,在2016年和2017年第一季度,三星、苹果、华为、OPPO、vivo,保持着世界智能手机出货量前五的位置。

其中,OPPO、vivo均为东莞品牌,而华为总部位于深圳,三大品牌的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总占有率为22%。此外,珠三角城市惠州是三星在中国最大的生产基地,当地的伯恩光学还为苹果供应了约6成的手机屏幕。

IDC的数据还显示,在中国国内市场上,上述三大品牌的市场份额超过了50%

2016年和2017年第一季度,OPPO、vivo、华为的销量闯入世界前五,它们均是珠三角企业。

同样地处珠三角的佛山表现如何?长期研究手机产业、监测市场趋势的第一手机界研究院《2016年度中国畅销手机市场分析报告》显示,去年全国销量排名前20的手机品牌中,没有佛山企业的身影。

在整机制造领域,很少见到佛山企业的身影。佛山市统计年鉴称,此前从2008到2015年期间,佛山手机最高产量曾在2009年创造了73万台的记录,此后呈下降趋势。(统计年鉴并未透露佛山手机企业的品牌。)

其中,2015年佛山出产了移动通讯手持机(手机)约1.7万台。 同年,华为手机销量为6290万部,平均每天销售17.2万部。也就是说,此时佛山手机年产量不到华为日销量的十分之一。

另据工信部和各地政府发布的官方数据,2016年全国生产手机21亿部,广东省生产手机9.64亿部,约占全国一半。而在广东省内,深圳3.89亿部、东莞3.59亿部、惠州1.88亿部,“深莞惠”的产量合计约占广东省的97%。

图源:网络

没有品牌、不参与整机制造,那么佛山距离“深莞惠”如此之近,在手机产业的供应链上有没有分到一杯羹?

佛山三水是华南通信天线产业的“发源地”,被称为“天线之乡”。三水天线产品总体并不注重手机天线的研发制造。以龙头企业盛路通信为例,据该公司2016年的年报披露,“终端天线”占其总营收的比例不到10%,这其中还包括手机天线以外的其他终端天线。

在核心配件方面,位于佛山南海的广东希荻微电子公司,主攻手机电源管理芯片,其已产品通过高通、联发科等主流芯片商认证,已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但像这样的企业,在佛山并不多。

“如果仅靠希荻微这样的企业,还形成不了深圳那样的产业集群,”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华南分院副院长龚佳勇说。赛迪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机构,掌握了大量的手机产业数据。

另有资料显示,位于佛山三水的澳美铝业,曾经在2010年与富士康合作,生产过用于iPad的铝外壳原材料。但记者没有查询到,澳美或其他铝业公司有供应手机壳原料的记录。

图源:网络。图文无直接相关

龚佳勇认为,佛山在铝材行业非常领先,会有一些企业供应手机外壳原料,“但佛山这方面的信息实在太少,所以我们都没有去收集。”龚佳勇对记者表示。

手机产业背后,令人惊讶的红利

一座城市一定要发展手机产业吗?绝非如此。

制造业门类复杂,各有市场。没有发展手机产业,对佛山经济大局并无影响。

在国内手机产业从无到有的时间段里,佛山在家电、陶瓷、机械装备等领域走到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稳稳屹立在中国制造业的第一阵营。

去年,佛山跻身全国城市GDP第15名,今年一季度也迎来了经济开门红。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由于全球范围内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衍生产业的急速扩张,一些发展手机产业的城市,确实在该领域获益匪浅。

身边的例子是,2015年,华为将终端业务搬到东莞之后,立即就贡献了超过10亿元的税收,在当年所有的东莞企业中排名纳税额第一。2016年,华为“屈居”第二,第一名是OPPO、vivo两大手机企业的母公司步步高。

2017年一季度,在手机生产企业产量增长较快的带动下,东莞市占比最大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59.03亿元,增长19.6%,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6.4个百分点。

华为终端总部项目规划图。来源:网络

在中西部地区,手机产业还能带来更大的红利。位于郑州的富士康项目,是苹果手机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

在富士康落户仅三年时,郑州航空港区的货运量就从全国第22位,跃升到第7位。除此之外,富士康还带来了大量的隐形红利,如带来了大量就业岗位,帮助当地加速实现更多外来务工人员的就地城市化。

如果说GDP和税收只代表过去和现在,那么在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下,创新能力可以衡量一座城市的未来。而手机产业恰恰是创新大户。

此前,国家知识产权局披露了2016年全国专利申请受理量前10位的企业名单。记者在名单中发现,至少有华为、乐视等8家企业的业务涉及手机产业,其中还包括国产手机屏幕供应商京东方。仅有中国石化、国家电网2家,不涉及手机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张名单中,华为、中兴、OPPO、格力、中兴、努比亚,都是珠三角的企业。

龚佳勇评价道,“手机是一个综合性的功能平台,很多创新技术都可以集成到手机上,所以至少在目前这个阶段,手机对地方的高新技术产业有很强带动效应。”

2016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内(不含港澳台)企业依次为:

佛山两度擦身而过,他们却抓住了机遇

佛山手机产业暂未能崛起,一个可能的解释,是珠三角东西两岸地区由于历史沉积,形成的产业分工不同。

在全国层面,珠江东岸的电子信息产业带与珠江西岸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并驾齐驱,都有很大的影响力。

但这个产业带的分工并不绝对。一个典型的例外,是与佛山同处珠江西岸的珠海。

2016年,珠海手机产量达到0.25亿部。在品牌方面,珠海有一线品牌魅族,还有刚刚进入手机市场的格力。在整机制造方面,则有90年代即落户当地、目前也是华为手机主要代工商之一的伟创力。

佛山GDP总量是珠海的2倍多,但不论手机品牌、还是整机的设计和制造,相关的产业积累都趋近于零。

魅族科技珠海总部前门。来源:网络

手机产业需要特殊的产业和政策环境,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非常重要” 第一手机界研究院运营总监谢苏云向记者介绍,“以珠海为例,伟创力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商之一,它被引进珠海后,很多产业链配套企业跟着进入珠海,形成产业链。”

分布在珠三角东岸的“深莞惠”手机产业,都经过了类似展路径。富士康和三星分别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进入深圳、东莞。他们和伟创力一样,在最初都是生产电脑等其他电子产品,并带动一批产业链配套企业。

在手机兴起后,这些电子企业自然地过渡到了手机产业,并逐步也吸引新的大牌手机企业进驻。1995年诺基亚手机开设东莞工厂。它们也催生大量本土手机企业,包括深圳华强北的无数小作坊。在这轮机遇中,佛山没有做大手机产业。

而在2010年之后,不少内地城市纷纷从无到有发展手机产业,佛山的企业和投资者仍然没有参与其中。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GDP全国排名一直紧追佛山的郑州。

2011年,富士康在郑州的第一条手机生产线正式投产,带动配套产业链和其他手机企业的陆续进驻。首年,郑州的手机产量就从无到有,直接达到了2445万台。到2016年,郑州的手机产量已经达到2.5亿台。

郑州富士康。图源:网络

除了郑州,国内还有重庆、贵阳、宿迁、盐城等城市,也在大力发展手机产业。截至2016年,重庆手机产业已引入30余家整机制造商,600余家零部件厂投产。2015年,全市生产手机1.7亿台。

这些城市中,一些城市与佛山一样,拥有传统优势产业。但与此同时,也没有放过分食手机产业红利的可能。

去年,重庆市政府出台鼓励手机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要求借助“渝新欧”铁路大通道、三个保税港区和铁路、机场、港口三个国家一类口岸开放平台,组合财政、金融等政策,加速将手机产业培育成为重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江苏盐城则是普通地级市“后发”做大手机产业的典型。2015年,盐城宣布将推进产业创新“十大工程”, 智能终端产业是其中之一。到今年,当地在建、拟建智能终端重点项目已经达到近20个,总投资超100亿元。

换句话说,在最新一轮的手机产业发展中,不仅“深莞惠”优势继续增强,一些内地城市也强势崛起。

在上个世纪乃至本世纪初的十年里,到底是哪些原因,造成佛山的企业家和产业资本,没有大举进军手机产业?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许已经并不重要。

面向未来,更重要的追问是,今后佛山会进军正在蓬勃发展的智能终端产业吗?

【记者】赵越 

【见习记者】熊程

编辑 王虹丹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