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中山夫妇入选全省十大“最美家庭”,20年来他们只专注做一件事

南方+ 记者

“引进禁毒社工教育帮扶戒毒人员,最终是引导戒毒人员重新为家庭和社会所接纳,回归正能量的社会圈子。”  

对于如今已是中山市公安局东区分局治安管理大队治安中队队长的吴永光来说,他所在的东区辖区吸毒人员复吸率曾一度超过50%,而自从三年前他引入禁毒社工教育帮扶机制以来,如今该区累计复吸率仅为11.7%,就业安置率达到73%。  

作为入选2017年广东十大“最美家庭”之一的吴永光和彭倩雅夫妇俩,投身禁毒康复工作20载,在做好社区民警和拘留所教导员的本职工作之余,主动向社区引进禁毒社工,创新戒毒康复工作,为社区乃至全市戒毒康复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探索与实践。  

“让戒毒人员拥有一技之长”

言及自己从警的23年,吴永光坦言目睹了太多吸毒人员和家属的痛苦与无助,“最难过的莫过于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又选择走上复吸的旧路。”  

现年40多岁的中山东区人阿峰(化名),是一个拥有20多年吸毒史的戒毒人员。“阿峰前后9次进戒毒所戒毒,但回归社会后很快又复吸。”吴永光说,最大的问题是他没有融入社会,更没有被家庭重新接纳。  

自从2014年接手阿峰这个戒毒跟踪对象后,吴永光多次与阿峰交谈,并安排专业禁毒社工对阿峰进行帮教帮扶。  

“禁毒社工能深入到戒毒人员的家庭、心理层面,给予专业的帮教帮扶。”吴永光说,禁毒社工通过走访了解到阿峰家中只有老母亲靠捡垃圾维持生计,阿峰本人也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而阿峰的哥哥也因吸毒过量而死,这让多次走上复吸老路的阿峰更是被家人所排斥。  

“让阿峰拥有一技之长,实现独立的生活能力,是杜绝他多次复吸、重新回归家庭和社会的唯一办法。”  

吴永光和禁毒社工多次鼓励阿峰主动寻找工作,阿峰最终成为一名快餐递送员,每月能有近4000元的可观收入。而在禁毒社工多次家访和沟通下,家人也逐渐接纳了洗心革面的阿峰,他的家人甚至也积极参加帮扶其他戒毒人员回归家庭和社会的帮扶帮教工作。  

不过,前不久阿峰因情绪波动打架而丢了工作,在吴永光帮助下在一个音响工作室找到新工作。  

“像阿峰这样吸食冰毒等新型合成毒品的戒毒人员,毒品严重破坏了他们的情绪控制能力,需要更加长期的跟踪帮扶。“吴永光说,接下来他同专业禁毒社工,会为戒毒人员定制更加完善的动态管控系统。  

创建“五位一体”帮扶新模式

已在拘留所工作了26年的彭倩雅如今是中山市拘留所二大队教导员,她坦言面对80后、90后的失足年轻人具有更为复杂的心理与成长环境,需要汇聚各方社会力量帮助他们重返社会。  

“拘留所曾接收过一名20多岁的阿雯(化名),她因吸食冰毒而进入拘留所,受毒品影响心神恍惚,我只有紧握她的手不断安慰她才让她能够安睡下来。”彭倩雅说,不到20天的行政拘留只能给她开展相应的毒品危害知识教育,“但我知道缺乏长期跟踪帮扶,像阿雯这样的年轻人很容易走上老路。”  

于是当2012年吴永光在深圳接触到禁毒社工项目,并随后提出“引进禁毒社工”的构想时,夫妻俩一拍即合。在彭倩雅看来,禁毒社工配合跟踪帮扶才能实现禁毒工作标本兼治。  

近年来,广东大力实施“全民禁毒工程”,推动“打防并举”和“禁毒工作社会化”,中山也于2013年提出“全民禁毒”的工作部署。  

在吴永光的推动下,中山东区于2014年引入专业社工机构,按照20:1的比例配备专职禁毒社工,将全区户籍吸毒人员分类分级,全面覆盖专业社工帮扶。  

“在积极动员社会资源方面,东区以禁毒社工、社区民警、社区干部、关工义工、家庭成员‘五位一体’为帮扶核心力量,实现对戒毒康复人员‘帮扶、安置、管控’的工作新模式,努力解决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就业保障和恢复家庭关系。”吴永光说。  

目前,中山东区登记在册的本地户口吸毒人员338人,按照“五位一体”帮扶模式设有一类管控帮扶人员128人,二级关注帮扶人员210人,并全部建立档案。2016年1—10月累计复吸人员仅23人,复吸率为11.7%,就业安置率达到73%,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凝聚社会力量创新管教帮扶  

2014年,中山东区与广东联众戒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建立起了集“动态管控、戒毒治疗、心理矫正、帮扶救助、就业指导、宣传教育”于一体的社区康复工作站,而这正是得益于吴永光主动向东区引进。  

同时,吴永光还将其在早年间自发组织成立的“清风自游人”网站,将以往以户外拓展为主、公益事业为辅的公益爱好组织,发展成为中山最大的草根公益慈善组织。  

在与吴永光自身负责的禁毒工作的有机结合下,“清风自游人”孵化出“向阳花”禁毒公益放映项目,在东区先后举办30多场禁毒宣传放映活动,发放宣传单张3万余份,并获得中山“博爱100”公益创投市级优胜项目资助。  

近年来,中山涌现出越来越多涉足禁毒领域的社工机构,在专业的禁毒社工教育帮扶下,逐渐形成了由社区民警、禁毒社工、戒毒人员家属所组成的帮扶网,愈来愈多的戒毒人员得以回归社会并为家庭与社会所接纳。  

“北达博雅如今在坦洲镇承接禁毒社工工作,旨在为镇区内戒毒康复人员,提供专业的戒毒及康复辅导服务,并在社区、学校等开展禁毒宣传及教育活动。”中山市北达博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坦洲镇区禁毒项目开展至今,开展重点个案服务共82人次,犯罪率为零,复吸14人次,维持操守率为82.9%,就业率均为65%。  

据统计,截至目前中山全市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执行人员为1279人,执行率达到82.1%,三年戒毒未复吸人数为10097人,戒断率达到33.1%。  

以吴永光为代表的个人,以及各类社会公益组织和社工机构主动参与到社区禁毒工作,为该市特殊人群管教帮扶创新提供了基层实践和成功探索。

编辑 伍杰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