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盐都是日常家庭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部分。调查显示,广东人膳食结构中油脂类和食用盐摄入偏高,而高油高盐饮食则会增加肥胖等疾病发病风险。
如何选择油和盐?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日前,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广东省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主任张永慧教授来到“广东名医大讲堂”,为我们解开调味品背后的健康密码。
肾病患者慎用低钠盐
甲状腺病患者避免食用碘盐
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调味品,应该如何选择?张永慧说,普通人日常食用碘盐即可,高血压病人或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中老年更适合选用低钠盐。低钠盐中钾含量较高,存在电解质代谢障碍的肾病患者应咨询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恰当的食用盐。
普通人日常食用为何要选择碘盐?张永慧说,碘是我们身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由于正常人日常吸取的碘含量不够满足人体对碘的需求,所以需要碘盐补充碘摄入量。碘缺乏会导致克丁病或亚克丁病,主要有儿童痴呆、矮小、聋哑等症状,儿童的智力发展也会受到影响。适量补碘可降低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的发病风险。
“担心食用碘盐会造成碘过量没有必要”,张永慧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国家的相关标准,广东居民整体的碘摄入量是不足的。一般1克加碘盐中里含有25微克碘,如果我们谨遵每人每天不超过6克的食用盐量,那我们的碘摄入量就完全处于国家规定的碘摄入量的合理范围之内。需要注意的是,被确诊为甲状腺肿大、甲状腺炎症、甲亢以及自身免疫性引起甲状腺病的特殊人群,应避免食用碘盐,可选择政府提供的非碘盐。
张永慧提醒,除了控制餐饮中的食盐,也要注意“隐形盐”。成人每天食盐应低于6克,而10毫升酱油、一小袋榨菜或20克豆腐乳中所含的食盐量已达到1.5到1.6克,因此隐藏在我们身边的“隐形盐”有可能成为危害我们健康的“杀手”。
泡沫越多并不代表酱油越好
酿造酱油比配制酱油更健康
如何选用酱油呢?张永慧说,泡沫越多并不代表酱油越好。我们在选择酱油时首先要看名称和配料,其次要看品牌,大品牌酱油相较更加可靠。同时大家要区分配制酱油和酿造酱油,酿造酱油是采用粮食为原料酿造而成的调味品,配制酱油是以酿造酱油为原料添加了水解植物蛋白,是一种复合调味料。选择酿造酱油更有利于身体健康,生抽和老抽就是两种常见酿造酱油。
在油的选择上,动物油好还是植物油好?张永慧说,其实取决于如何使用。动物油可用于高温烹调,但反复高温煎炸容易产生致癌物质,且动物油脂里面含饱和脂肪酸多,不建议使用;植物油多用于灼、蒸等较清淡烹饪手法,高温煎炸会破坏植物油中的营养成分,干扰人体正常代谢。日常饮食中应尽量避免采用煎炸等高温烹调方式。
张永慧强调,根据国家膳食指南建议,正常人每人每天摄入油量应控制在25-30毫升内,建议清淡饮食。
◎名医问答
南方+:如何控制盐的摄入量,食用过量会产生哪些危害?
张永慧:控制盐的摄入量最关键的是要时刻意识到隐性盐的存在。第一,对显性盐进行量化,家中可备有适度容量的勺子对摄入的盐进行衡量;第二,家长应帮助孩子从小养成清淡的饮食习惯;第三,适度进行口味转移,烹饪时可加入葱、蒜、八角、茴香等天然调味品来弱化对盐的需求。
食用盐过量可能引起高血压,还会增加出现脑卒中、脑梗塞甚至胃癌的风险。因此日常生活中,对盐摄入量的掌控至关重要。
南方+:不少人为了口味更佳,选择购买散装油,这种做法可取吗?
张永慧: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一般情况下的散装油主要存在以下隐患:第一,来源不清;第二,原料质量无保障;第三,没有去除有害物质;第四,没有检验。例如许多散装的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含量极高,而黄曲霉毒素B1具有致癌性。即使你自己带着花生和原料去找小作坊代榨,可以看到制作过程,散装油也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工艺简陋,没有办法很好地去除杂质。因此不建议选择散装油。
【联合主办】广东省卫生计生委 南方日报 广东电视台 南方新闻网
【记者】朱晓枫
【实习生】焦凝
【通讯员】粤卫信
【校对】华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