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 | 消失的惠如楼:与莲香楼一起繁荣,月饼曾被封为贡品

广州越秀发布

大家都知道,“喝茶”是广州人的一大文化。不说不知道,原来以前越秀区中山五路也有一家“惠人惠己”的百年老茶楼——惠如楼。既惠人,又惠己,这家茶楼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故事?今天越秀山君就带大家走进这家老字号一探究竟。

惠如楼

●开业时间:1875年

● 地址: 越秀区中山五路117号

●  创始: 由陈惠如创办,以经营广东传统风味的清茶细点为特色,是广州著名百年老字号,也是广州市历史最悠久的茶楼之一,以正宗传统粤菜和龙凤礼饼闻名。曾以“茶靓水滚”著称,坚持“问位点茶”,口味不同的茶客可分壶分冲。

● 现状: 1995年3月,因地铁建设需要,惠如楼搬迁至三元里广花路212号,生意就此一落千丈,几年后歇业关门。2014年,广州市国资委副主任市政协委员陈雄桥提案建议在北京路商圈重开惠如楼等老字号酒楼。

惠如楼

相传由陈惠如创办,于光绪元年(1875年)开业,位于原广州市中山五路117号,以经营广东传统风味的清茶细点为特色,是广州市著名百年老字号,也是广州市历史最悠久的茶楼之一,以传统粤菜、精美点心、龙凤礼饼驰名。

1995年3月,因广州兴建地铁一号线,中山五路全线拆建,众多老字号因此迁离旧址。惠如楼暂迁往三元里广花二路212号,离开了老城区,经营一年后于1996年结业,暂别大众的视线。

这家百年老号历经沧桑,素享盛誉,历史上出现过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下面我们就来细说她的故事。

惠如楼之创办

大义善举释窃贼   反获报恩办茶楼

传说惠如楼的创始人叫陈惠如,起初陈氏夫妇只是在该处经营小食肆,因待客热情,价廉物美,因而生意过得去。某日凌晨,伙计起床蒸糕,突然发现一个小偷,伏在壁橱内,不敢出来。这时有伙计想用开水向柜内淋窃贼,而陈惠如老板平素为人心地善良,得知后,制止了伙计,叫小偷出来。

那小偷双膝跪下,泪流满面地诉说:自己因家乡受灾,只身来到省城,谁知投亲不遇,一时饥饿难忍,故潜进店中,想偷食些东西,以解饥饿。说罢,连连嗑头,哀求宽恕。陈好言开导,叫伙计拿食物给他吃,又让妻子取来银洋5块给他,嘱咐用作本钱,以谋生计。小偷感激涕零,表示悔改,并问及陈惠如姓名、地址,再次拜谢而去。陈对此事,日久亦淡忘了。

转瞬三年过去,这天正逢除夕,忽然“巡城马”(邮差)给陈惠如带来一封银信,是从南洋寄来的,数目200元银洋。陈惠如并无南洋亲友,对于突然飞来此款,百思不解。奇怪的是,自此以后每年除夕,都有200块银洋寄来,第三年,陈曾坚决将款退回,并请求寄款人将真实姓名、地址告知,否则不予收下。不久陈惠如便收到南洋复信,并附原款。

信中说:“我在沦落时,深蒙长者救助,到南洋谋生,幸所谋顺利,颇有所获,故在岁晚,将红利敬奉长者,祝愿生意兴隆,鸿图大展。末置“林大贵”三字。陈将信读罢,才忆起旧事,所谓“林大贵”者即是“淋大柜”的谐音,不禁感慨万端。

原来就是三年前那个年青人,他时来运转,在南洋发了达,未忘本,连续三年,每次都寄上200大洋银票。有了这笔钱后,陈老板便舍弃了小食肆而办起了茶楼,于光绪元年(1875年)以自己的名字给茶楼起了个名号——“惠如楼”。

惠如楼之扩展

九如齐出   气势如虹

三十年后,当其时佛山七堡乡(今石湾镇一带)的商人纷纷踏足广州,携带大量资金来投资经营茶楼业,繁荣了广州的饮食文化。以被誉为“茶楼王”谭新义为首的一班大佬,择地兴建或收购茶楼,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收购了一批著名茶楼,惠如楼大约也在那时被收购。

谭新义对“如”字情有独钟,经他主办和参与、一口气开了多间以如字命名的茶楼(西如、东如、南如、五如、三如、太如),其他老板也来凑上热闹,开起了以如字为名的茶楼,当其时正是“九鱼(如)齐出”啊。最多时发展到有十三间之多。

水滚茶靓

惠如楼素以茶靓水滚、点心精美驰名。广州人饮茶,又称“叹”茶,“叹”者享受也。

当时惠如老板专门备了一间干爽洁净的房间储备茶叶,因此惠如的茶一向以质优、品种多著称。

水滚泡出来的茶特别香,且味道浓,如果水不滚,茶客是会发现的,茶叶向上浮动,茶质清淡无色兼有腥味,所以惠如对水滚一向较为注重,水不滚决不冲茶,才能保证茶水的质量。

服务上则坚持“问位点茶”的传统做法,对一齐来的茶客,口味不同也可分壶分冲;对于常来的老茶客,服务员早就记清他们的爱好,往往不用开言,他们所需的一壶香喷喷的茶就已送到面前了。

珍馐百味

惠如楼除茶靓水滚、服务周到外,更值得称道的是独具特色的点心。每天供应的糕点烧卖,不少于七八十款,其中最负盛名者有如下几款:

脯鱼干蒸烧卖:惠如楼的传统点心,其特点是,在烧卖中看不出脯鱼,但却有脯鱼的甘香味。这主要是用大地鱼拆骨、烘干、研成粉末,加上猪肉粒、鲜虾仁、冬菇等作馅,最后以厚薄均匀的烧卖皮包成花样形,以猛火蒸熟。由于馅料中有脯鱼末,因此味道特别鲜美香爽,吃后口有余甘,多食不腻,其味无穷。

笋尖鲜虾饺:呈弯梳形,皮薄如纸呈半透明状,馅料是用鲜虾仁、嫩笋尖粒等制作。由于皮薄,馅内的虾仁隐约可见,外表白里透红,人见人爱。此品种由专人制作,质量上乘,外皮不粘牙,入口爽滑,有汁可口。

榄仁萨骑马:用新鲜鸡蛋开面粉搓成面团,压成面条后用纯正花生油炸至金黄色,然后用白糖浆,并加入少许麦芽糖拌匀成形,最后以椰蓉作底,西山榄仁作面。这样的萨骑马吃起来松化可口不粘牙,甜度适中不腻滞。同时还有浓郁的榄仁甘和味与椰香味,老少咸宜,作为茶点很有吸引力。

贡品月:惠如楼的饼食在老广州中有口皆碑,如嫁女饼(莲蓉酥、爽糖酥等)、老婆饼(冬蓉酥)、年宵品种、中秋月饼等,特别是一年一度的中秋月饼,其质量选料上乘,制作颇具特色,如纯正莲蓉月、凤凰贡品月、惠如上月等,特别是凤凰贡品月,是惠如楼的传统招牌月饼。

据说,此饼原称“贡品月”,是专门进贡给皇帝赏月时享用。清末年间,惠如楼的制饼师傅根据“贡品月”配方,用新鲜绿豆退衣后按莲蓉制法铲成豆蓉制成“贡品月”,饼馅的形状、色泽与味道,均可与莲蓉媲美,故几十年来历久不衰。

历经百年,或兴或衰,人与物都在时间的长河中体验兴衰荣败。

从陈惠如怜悯逃离家乡灾害的小偷,到惠如楼贴心考虑客人用餐环境,热心为客人提供宾至如归的服务、专注膳食品质,且勇于创新服务和菜式。或许,对联上的这两句话正是“惠如楼”留给我们最珍贵的“为人之道”和“营商之道”。

素材来源:越秀区工商联、广州老字号传奇微信公众号

编辑 邓红英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