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州民俗】很多星子人都玩过这个游戏!

连州发布
+ 订阅

作为连州重镇

星子文化底蕴深厚

兼且民俗独特

如独具一格的星子话

壮烈的舞火龙习俗

都彰显了这个镇的魅力

而下面说的这个游戏

相信很多星子人小时候都玩过

“羊仔尾尾”儿童游戏的活动过程是这样的:先选定一个合适的游戏场地,星子地区一般是晒谷场(俗称地塘)、地坪、门楼、学校操场或宽敞的大院子。几个小孩聚在一起玩,由其中一位扮演“狼狗”的角色,一位扮演“母羊”的角色,其余的孩子都扮演“羊仔”(羊儿子)的角色。

游戏开始时,扮演狼狗角色的孩子蹲在地上,把脸埋在拥起的胳膊里,装出漫不经心的样子。扮演母羊和羊儿子角色的孩子们排成一列纵队,“母羊”站在最前面,“羊仔”们一个挨一个在“母羊”后面排好,后面“羊仔”要拽住前面“羊仔”的后衣襟。按顺序排好以后,扮演母羊角色的孩子便带领“羊仔”围着“狼狗”开始转圈,“母羊”和“羊仔”们一边转圈,一边拖着长长的声调用星子话唱道:

羊仔尾尾,洞洞企企,三岁佬仔讨孙婢。

孙婢哭,爱用豆。

豆仔香,买子姜。

子姜辣,买黄腊。

黄腊苦,买猪牯。

猪牯肥,换牛皮。

牛皮坚,做马鞭。

马鞭利也喇,喇起狗婆狗仔到来食牛屁!

这是星子地区传播最为广泛的传统童年游戏。参与这一游戏的年龄范围,大约在5至12岁之间。游戏唱词先以“羊仔尾尾”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唱之辞:一只“母羊”,拖着一群“羊仔尾尾”,一个个直立行走,相互拖拽着。随即话锋一转,“三岁佬仔讨孙婢”。在旧社会,儿童才三岁,便娶童养媳了。“孙婢哭,爱用豆”,童养媳哭了,就拿出花生哄她。“豆仔香,买子姜。子姜辣,买黄腊,黄腊苦,买猪牯。猪牯肥,换牛皮。牛皮坚,做马鞭。”花生或者豆子真香,买子姜,但子姜很辣,买黄腊。然而黄腊味苦,那就买一头猪牯(野公猪)。猪牯真肥硕,换取牛皮吧。却烦恼牛皮坚固,遂用来当马鞭。“马鞭利也喇,喇起狗婆狗仔到来食牛屁!”好家伙!这马鞭虎虎生威啊!如刀枪锋利哗喇。真没想到啊,狼狗吃不到羊仔,反倒被马鞭打死了。狼狗啊,你能吃到羊仔吗?仅吃到牛屁罢了。

“羊仔尾尾”选取了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衔接,令人啼笑皆非,诙谐俏皮调侃的同时,讽刺了封建社会的童养媳婚姻陋俗。 “羊仔尾尾”游戏的过程,边唱边圈。唱词“婢、豆、姜、腊、牯、皮、鞭、屁”八个韵尾的变化,使得游戏抑扬顿挫,高潮迭起。扮演狼狗角色的孩子凶猛地扑向“羊仔”, “母羊”则奋力保护。“狼狗”企图绕过“母羊”去抓纵队最末尾的“羊仔”,按游戏规则,任何一只“羊仔”,只要被“狼狗”的手指触到,就算是被“吃”掉了,立即要退出游戏,直到只剩下“母羊”时为止。当只有“母羊”与“狼狗”时,可能是“狼狗”逃走,也可能是“母羊”逃走,只要一方退出,游戏便算结束。

星子地区的“羊仔尾尾”实则就是一场“狼逮羔羊”的游戏。在星子地区出生、长大的人,都曾参加过这种游戏。传统儿童游戏“羊仔尾尾”流传时间久远,是一种颇具地域性特征的民俗事象。

首先,富含了解地域生态文化意义的信息。事实上,当地的“狼狗”远不只是吃羊,更主要的是它在时间宽松、猎物丰裕的时候,往往只喝血,不吃肉,它这种贪婪的本性往往使村民遭受巨大的损失。因此,乡民们对“狼狗”这一野生动物的态度是既夸大它的能耐,又厌恶它的贪婪。乡民们对母羊与羊仔的态度(尤其是后者),一方面承认它们的弱小与幼稚,另一方面又对它们带来的预期利益充满希望。因此,现实生活中出现“狼狗抓羊”的现象时,乡民们的反应就是赶走狼狗,保护小羊。

其次,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与动物、动物之间关系的模拟。

一是从“狼狗”这一角色身份看,看到“羊仔尾尾,洞洞企企”已然形成了“狼吃羊”的侵略行为,两种动物从“无关系”到“对立关系”的变化以及过渡,“狼狗”为自己的侵犯行为找到了合适的逻辑与借口。

二是从“羊”这一角色身份看,歌词中无意让“佬仔、孙婢、豆仔、子姜、黄腊、猪牯、牛皮、马鞭”等陌生的对象道出了自己的身世与命运,说白了就是人世间对“羊”命运归宿的怜悯。

三是从乡民的角度看,既希望“羊”最好明白并认可它们的命运,同时厌恶“狼狗”对他们自己利益的侵犯,乡民才是上面两种动物逻辑的幕后设置者。对于“羊”来说,人与“狼狗”没有什么区别,因为人与“狼狗”都认为羊的命运是注定的,而人与“狼狗”之间是竞争关系。因此,这种“狼狗”与“羊”的对话,实在是通过对羊的身世与命运的宣讲,再现羊、“狼狗”与人三者之间的利害关系,然而游戏中让“狼狗”合并两种角色与身份于一体的设计,既把“人与羊”之间的对立关系淡化,又把“人与狼狗”之间的矛盾关系隐匿起来,这种关系的简化象征性地隐含了人类文化的合理性,强化了文化与自然的对立关系。因此,“羊仔尾尾”中的歌唱及游戏的全过程,既反应出人、狼狗、羊三者之间的实在关系,也在最抽象的层面上隐喻性地表现出文明与野蛮、文化与自然之间的对立关系。

最后,诠释“适者生存”、“竞争意识”、“弱者出局”的社会规则。“羊仔尾尾”作为文化的象征与隐喻的游戏,是星子地区儿童阶段社会化进程中的一种文化的、社会的娱乐,儿童参与游戏的经验,会从中认识到“适者生存”、“竞争意识”、“弱者出局”的人类社会规则,并培养其信任感、自主性、角色认同与群体内的亲密性。

口述:黄传得

整理:黄世康

编辑:林伟杰

连州发布精选

新鲜!东陂镇66人演讲竞选“村官”!

清远市副市长点赞连州腐竹:色泽金黄,口感芳香!

曾经脏乱差,如今美如画。连州这个村实现蜕变靠的是……

连州发布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