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山:绿色生态胜地 壮瑶风情之都

南方日报

连山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绿色生态胜地 壮瑶风情之都

云涌连山城。 陈承奇 摄

远处青山如黛,近处芳草如茵——从二广高速驶入连山县城,立即让人心旷神怡。笔直干净的沥青路,独具民族特色的路灯,湛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作为我国唯一的一个壮族瑶族自治县,清远连山近年的变化可谓喜人。

依托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等因素,连山近年充分挖掘自身的生态和民族文化优势,认真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积极探索山区实现生态保护和生态发展双赢的路子,绿色生态、壮瑶风情独冠南粤,“七月香戏水节”“盘王节”已成广东旅游金字招牌。

连山县委书记吴耿淡介绍,连山确立了“4483”的发展思路,围绕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重大机遇,把连山打造成“中国氧吧之城、岭南避暑胜地、壮瑶风情之都”!

●文/图(除署名外) 南方日报记者 姚水波 通讯员 易亮

确立“4483”发展思路坚定生态旅游“富县”

作为生态发展区,坚持走生态发展道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对建设幸福连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6年,连山县委在连山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4483”发展思路,和建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强的美丽边城、小康连山”的奋斗目标,以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为抓手,让党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感到耳目一新、深受鼓舞。“4483”发展思路的核心就是绿色崛起、生态发展。

吴耿淡介绍,建设生态文明,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4483”发展思路,符合国家发展的战略大方向,符合清远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

所谓“4483”工作思路,具体阐述就是坚持“生态文明、经济发展、民族和谐、宜居宜游”4个发展定位,实行“生态立县、旅游富县、农业稳县、文化兴县”4大发展路径,实施“全域旅游、特色农业、生态建设提质增效、基础设施大投入、城乡面貌大变样、民生改善大提升、文化产业、创新驱动”等8大发展计划,建成“小而美、小而富、小而强”3大目标。

关于以发展生态旅游“富县”的思路,连山县委副书记、县长冯红云表示,通过两年的努力,把连山县创建成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并通过省验收授牌,2018年初步实现“旅游富县”的目标。

对于这个目标,连山县委在5月于全县范围内召开的“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动员大会”加以明确的“数据”阐述:“2018年,连山旅游业增加值对全县GDP综合贡献达15%以上,包括旅游从业人数占比20%以上,全县农民年纯收入20%以上来源于旅游收入。游客接待人次达到90万以上,其中过夜游客22万以上,使我县成为全省著名的旅游目的地。”

实际上,连山今后以建设生态旅游产业为全县经济增长总擎,是具有深厚的政策支持及自然条件优势的,吴耿淡曾如此豪言:“建设生态文明,走绿色发展道路,是连山走向新时代的必然选择。”

据了解,近年来,国家和广东省的生态公益林损失性补偿标准逐年提高,吴耿淡透露:“我县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后,中央财政的支持资金就有9000万元左右,中央和省、市正在考虑建立生态补偿与环境质量改善挂钩制度、地区间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清远已经纳入省级森林碳汇交易试点市。这些对于我们都是利好因素,可以充分加以利用。”这无疑是一大政策利好消息。

说到自然条件优势,连山县境内峰峦林立,溪涧纵横,既是“岭南屋脊”,又是湘江、西江、北江“三江源头”,森林覆盖率高达86.2%,居全省首位,生态环境优越,连续几年被评为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

“作为国家级生态功能区,连山地理位置独特,‘三省边城’,是全省、全国唯一的壮瑶民族聚居地,民族风情较为浓郁,发展生态旅游业得天独厚。我们要把生态旅游业作为富县产业来抓。”吴耿淡说道。

连山县举行“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万人签名誓师活动。

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

将发展带进全新业态

2016年11月,连山被列为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单,这是连山旅游业迎来的一个重大机遇,将全面带动旅游产业和全县各行业的快速繁荣发展。

对此,连山县委书记吴耿淡认为,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的重要性在于,它是贯彻落实连山县委“4483”发展思路的重要抓手,是全面推进连山旅游产业“向生态转型升级”的机遇,也是实现“旅游富县”的重要途径,建设“小康连山”的现实需要。

为何说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是实现“小康连山”的现实需求?吴耿淡解释,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它的就业门槛低,就业范围广,就业层次多,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可以吸纳很多农民、城镇居民加入其中,拓宽收入渠道。”

当前,绿色、生态、环保已经成为连山县普通老百姓的共识,当地群众积极拥护“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的创建工作。从连山近两年的政府引导投资、群众自发筹建的多个自然景区的发展来看,生态旅游产业为群众增收真实可见,例如雾山梯田景区、蒙洞乡村旅游景区等,当地村民通过自发筹资建设景点(如格桑花观光园、葵花观光园等),去年国庆,仅几天时间,蒙洞乡村旅游景区的门票收入达到20余万元。

然而景区的分散分布、规模较小、粗放经营、项目单调、配套不全、服务水平低等这些传统旅游产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也一直困扰着他们。“因此我们需要向全域旅游发展思路转变,我们要下定决心改变这种格局。”吴耿淡在5月的动员大会中说道。

吴耿淡表示,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主要着眼于“中国氧吧之城”“岭南避暑胜地”“壮瑶风情之都”三大品牌建设,着力培育旅游核心吸引力,充分挖掘和利用好民族元素和生态环境优势,为创建工作破好题、开好局。

连山县委为创建目标提出了四个新理念,即“全景”“全时”“全民”“全业”。这四个理念,实际上就是对全域旅游的一个具体而通俗的解读:“全景”就是连山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谋划,使整个连山既宜居又宜游,处处皆风景,处处可旅游。“全时”就是一年四季皆可游。“全民”就是全体群众参与建设、共享成果。“全业”理念,就是以旅游业为优势主导产业,其他行业、产业协同并深度融合发展,建立一个全新的发展新业态。

为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连山县委带动各级部门,正在逐步加紧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一方面,我们正在引进高资质、有经验、有实力的专业策划机构,另一方面,我们也在统筹各部门成立专门小组,既要做好景区、景点与游览线路的发展规划,也要与产业、交通、环保、土地、城乡建设、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其他规划协同。”吴耿淡表示。

连山壮族戏水节。

■专家观点

要充分利用好“生态牌”和“民族牌”

于5月上旬连山召开的关于“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的动员大会上,连山县委邀请了广州市增城区旅游发展中心主任史寿山博士,围绕如何创建全域旅游作了精彩的专题讲座。

史寿山博士现任广州市增城区旅游发展中心主任,主持增城区旅游发展中心日常工作,全面负责增城区旅游发展和行业管理的具体工作。其本人曾历任江门市乡村旅游发展顾问、河北博野县委县政府决策顾问、博罗县公庄镇政府乡村旅游高级顾问等,具有丰富的旅游项目策划和指导经验。

围绕连山应如何更好地建设发展“全域旅游”产业,记者在专题讲座后,对史寿山博士进行了简单的采访。

南方日报记者:在专题讲座上,我们注意到,您提出了两个概念,一个是“景点旅游发展模式”,另一个是“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请您简要地说明一下,这两者有何不同?

史寿山博士:好的。首先,有必要分析一下“景点旅游”经济模式,著名的旅游景点主要以封闭式的“门票经济”为收入来源,以及带动旅行社、旅游交通、周边酒店、购物店等配套产业链的发展。“景点旅游”的缺点是,节假日人满为患,服务质量下降,安全隐患多,一般景点内外脱节,带动性不强,附加值不高,因而,“景点旅游”属性是传统旅游、小旅游,它并不适合旅游产业的升级和扩大规模发展。

“全域旅游”的经济模式,可以从八个方面来概括其优势,一是它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将平凡的旅游资源变成热度旅游资源,可以将旅游要素链不断纵横延伸。二是在“全域旅游”的框架下,游客可以感受到区域内处处像花园,每个地方都是景点、每个元素都是看点,干净、整洁、平安、有序,休闲旅游,覆盖面广,容量大,整体营销效益高。三是“全域旅游”是宜居、宜业、宜游,开放式的,且可无门槛免费进入。四是公共设施、配套设施全面、人性化。五是区域旅游经济算总账,不收“促销费”。六是多种相关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形成大旅游体系。七是大众旅游、共享旅游时代已经到来,主客共享,建设旅游目的地环境,旅游成为居民时尚生活方式。八是“全域旅游”带动性强,附加值高,旅游业成为地方支柱产业,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全域旅游,一业旺百业,成为消费经济的新引擎,适应小康社会新的生活方式的新要求。

南方日报记者:连山县为何要发展“全域旅游”?连山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史寿山博士:刚才已经提到,过去式的“景点旅游”带动性不强,附加值不高,过去连山在“景点旅游”模式上已经做过一些探索,效果并不显著。在大众旅游、共享旅游时代中,连山应当充分利用好“后发”机遇,走“全域旅游”模式。

那么,连山发展“全域旅游”有哪些优势呢?从整体上来看,连山具有很多国家级名片,如“国家唯一的壮族瑶族自治县”“千年古邑”“天然氧吧之城”“鸡鸣三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等,这些都是连山在全国、全省范围内可高度辨识的标志。其次,连山的灵魂,是这里有着多姿多彩的、历史悠久、且别具一格的壮族、瑶族传统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节庆活动众多。每年举办多项少数民族的文化节庆活动,三月初三开耕节,四月初八壮族牛王诞,七月初七戏水节,十月十六盘王节等;“装古事”、抢花炮、追天灯、舞龟鹿鹤、舞龙灯等。此外,连山古农耕活动及文化保留得比较完整。

可以说,在资源上,连山有着最突出的生态优势,在文化上,则有着知名度很高的壮族、瑶族文化优势。而不足的地方就是,这些突出优势,在宣传上还需要加大力度,旅游交通、配套基础设施等硬件也还没有同步地跟上。

南方日报记者:连山应当如何发展“全域旅游”产业?对此您有哪些建议?

史寿山博士:发展旅游的规律简单地来说,那就是“引进来、留下来、多消费”,这在哪里都一样。发展旅游的全过程,要懂得“从低到高,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主导方要千方百计整出奇招花样,总之就是要“折腾”。发展“全域旅游”,政府部门要做到“游主律,多规合一,市场主体,企业运作,产业融合,全民参与。”

应当注意的是,“全域旅游”做的是精品旅游,而不是传统的粗放,如强调“唯一性”,即差异化、品牌化,切忌同质化。“全域旅游”要做“真·旅游”,强调返璞归真,追求大自然,让游客从心灵层次上体验健康、自然的生态生活。“全域旅游”还要懂得讲故事,讲故事可为旅游产业塑造灵魂,强调其文化魅力,有格调、有情调。“全域旅游”要做智慧旅游,当今旅游强调互联网+旅游,旅游+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特别强调旅游宣传推广,要“敢吹、会吹、经得住吹”。

我认为连山要发展“全域旅游”,除了应当遵循以上这些基本的原则外,我给连山的建议还有这十个方面:第一,应在全县范围内做一次“全域旅游资源大普查”,先搞清楚自家的“家底”,找出特色、找准突破口。第二,做好普查后,则要拟制出一个“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这个规划应当是10-20年以内的,给出发展定位、方向、目标,以及核心产品的规划。第三,县委县政府要出台政策性文件,要明确“将旅游业培育为县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要有做大全域旅游产业的决心。第四,编制县年度旅游产业发展重点工作方案,这个方案应以重点项目、龙头项目、品牌企业引进和培育为重点。第五,县委要组织对各级领导班子,抓紧对干部们予以“全域旅游全方位认知”的培训,务实干部们都是这方面的专家。第六,开动各种宣传机器,加大全区域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正面宣传。第七,要使国土规划、财政、公安、农业、林业、水利、交通、文化、体育、旅游等多个部门协调一致,围绕旅游融合发展共同策力。第八,鼓励规范、科学地成立多种多样的民间团体协会,例如旅游协会、自驾游协会、骑行运动协会、徒步旅行协会、摄影家协会、志愿者协会等。第九,每年以一个镇街为单位,举办一次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每年固定办好旅游、文化、美食等节庆活动。第十,善用先进典型作示范,以点带面,例如,抓示范镇、示范村、示范景区、示范酒店、精品农家乐等。培育一批乡村旅游的致富带头人,扶持一批企业经营主体。

最后,是创建“国”字旅游品牌,争取上级方方面面的政策支持,走中高端兼顾大众旅游市场的发展路线。

【记者】姚水波

编辑 刘晓维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