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课堂:如何辨别真假茯苓
前几天我们跟大家介绍了茯苓、茯苓皮和茯神,它们分别是健脾渗湿,利水消肿,宁心安神的能手。而另外有一种中药,同样带着“茯苓”两个字,同样具有利湿的作用,老百姓也是经常拿它来煲汤,它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土茯苓”。
提起土茯苓,大家不一定认识,但说到“龟苓膏”,则大多数人尝过,平常我们体内有湿毒或者热毒,皮肤长湿疹,或者脸上长痤疮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去吃一碗龟苓膏解毒除湿,滋阴降火。正宗的龟苓膏,来源于广西梧州,是历史悠久的传统药膳,早在清朝,已经是专供皇帝食用的名贵药膳,后来再流传到民间,成为一道民间小食。龟苓膏里面的苓,用的就是土茯苓,再加上龟板、甘草、金银花等其它清热解毒、滋阴泻火的药材共同熬制而成,具有清热解毒、滋阴养颜、祛湿保健的功效,特别受两广地区百姓的欢迎。
中医认为,土茯苓味甘、淡,性平,归肝、胃经,同样具有利湿作用,但它利的“湿”跟茯苓有所不同,主要有利湿解毒的作用,适用于湿毒引起的湿疹、梅毒等皮肤病,或者湿热下注引起的热淋涩痛,妇女带下病等。除了龟苓膏,平常我们还可用土茯苓煲汤,配上赤小豆、绵茵陈等药材,成为一道祛湿汤水,特别适合湿气常发的南方地区。
土茯苓虽然名字跟茯苓很相似,但是它的来源跟茯苓完全不同,前几天我们介绍的茯苓,来源于多孔菌科植物的菌核,属于菌类药材,而土茯苓则是来源于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根茎,两者的来源相差很远,大家千万不要乱把土茯苓跟茯苓扯上关系,闹出土茯苓是茯苓其中一个品种的笑话了。
一连几天,我们为大家介绍了茯苓、茯苓皮、茯神、土茯苓,最后再给大家简单总结一下。茯苓、茯苓皮、茯神来源于同一种植物,包裹着松根生长的茯苓,我们称之为茯神。功效上,茯苓具有健脾利水渗湿,利尿消肿作用,既利水又健脾;茯苓皮则偏向于利水消肿,健脾作用较弱;茯神则突出宁心安神的功效,也有一定的健脾利水作用。而土茯苓,则是另外一种植物,与茯苓无关,具有利湿解毒的作用。
今日推荐——土茯苓炒薏米煲龙骨
材料:干品土茯苓60g(鲜土茯苓200克),炒薏米50g,陈皮一瓣,蜜枣2个,猪脊骨250g。
制法:猪脊骨斩件焯水,再向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煮沸,纳入上述材料,慢火煮1小时,调味即可。
栏目特约养生专家、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教授
专家点评:土茯苓味甘淡,性平,具有清热除湿,泄浊解毒的功效。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清热排脓等功效,炒过的薏仁能减少其寒性,现代药理学研究表示薏米有一定的防癌抗癌作用。陈皮理气化痰,蜜枣清心安神。本汤膳适合湿热体质,大便粘,小便黄、容易长疮疔人群食用。
禁忌:阳虚体质不推荐。
本期当值药师:
向俊,广东省中医院临床中药师,中药学硕士。擅长:中药药物咨询,包括常用中药煎煮服用方法、配伍禁忌、合理用药咨询,常用中药饮片鉴别,常用毒性中药研究,中成药用药咨询等。
“每日一膳”栏目由南方日报携手广东省中医院联合推出,根据时令,每天为读者奉上一道或汤、或菜、或茶的养生膳食。在评论处写下需求和意见,专家团队可为你定制养生膳食。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