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世界级城市群要崛起,需要一对对具体的城市组合来破题。
昨天,佛山首档融媒评论节目——《观点佛山》聚焦广佛“超级城市”;
今天,《观点佛山》继续开讲,关注“香港+佛山”。
如果说,“广州+佛山”探索的是同城模式,那么“香港+佛山”有何特别之处?
本期主题:
《大湾区时代,“香港+佛山”为何特别让人期待?》
评论员:
《南方日报·佛山观察》主编 林焕辉
☞以下是第三期视频:
5月18日,香港特区政府路政署表示,全长12公里的港珠澳大桥香港接线已全线贯通。
今后,包括佛山在内的珠三角城市,与香港之间将增加一条崭新的便利渠道。
这不由让人联想起,一个月前,香港考察团在考察佛山留下的那句令人振奋的话:“香港+佛山”可以一起面向全球,相互配合,错位发展。
大湾区时代,“香港+佛山”,可以怎么加?“香港+佛山”,为何特别让人期待?
☞“香港+佛山”,有三个特别之处:
它代表了一个世界级城市群当年的崛起与成长。
如果要为珠三角这个世界级城市群拍一部前传,那么“香港+佛山”肯定是这部前传一个重量级的章节。
我们听过太多“香港+佛山”的经典故事:
上世纪80年代,顺德北滘人区鉴泉去香港探亲时,看到了一则广告语:“柔柔的风,甜甜的梦”;发现了一种东西,叫做风扇。裕华风扇厂就此诞生,并带动北滘成为中国风扇城。
同样的故事,还发生在大沥铝型材、盐步内衣、乐从家具身上。
可以说,佛山几乎每一个专业镇,都是“香港+佛山”的产物。而正是当年珠三角这些专业镇的草莽生长,才有了今天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新故事。
它代表了一个世界级城市群内部的重组与升级。
今年4月,香港特首梁振英前来佛山考察,说了一句话:“香港+佛山”可以一起面向全球,相互配合,错位发展。
特首的话之所以令人振奋,是因为揭示了一种趋势:“香港+佛山”,更多的“加法”正在发生。
比如“香港投资+佛山机遇”:2016年,佛山吸引外资过半来自港澳,香港依然是佛山最重要的外资输入地;
比如“香港人才+佛山装备”:2016年佛山引进了香港“视觉导航移动机器人”项目,是香港技术进入佛山装备的最新案例;
再比如“香港高教+佛山高教”:佛山当前提出打造“南方高等教育名城”,香港高教资源不可忽视;
此外还有“香港设计+佛山制造”、“香港金融+佛山资本”。
这是“香港+佛山”的一次资源重组,代表着珠三角城市内部一个新的协作分工体系正在形成。
它代表了一个世界级城市群未来的抱负与梦想。
“香港+佛山”,一旦获得新成功,将是珠三角转型一次特别的成功。
因为它转型的味道更浓,从乡村工业合作到创新驱动合作,再没有比“香港+佛山”的转变更剧烈的了;
因为它联动的跨度更大,一个在东岸,一个在西岸,东西岸协同的效应更明显;
因为它辐射的圈层更广,打通粤港澳、辐射粤桂黔,“香港+佛山”可以带动粤西乃至内陆。
携手走过30多年,“香港+佛山”不仅没有忘记彼此,反而从彼此身上完成一次再发现。
从香港身上,佛山看到了自己的蜕变与成长;
从佛山身上,香港看到了自己的底蕴与机遇。
而我们则可从“香港+佛山”身上,看见珠三角这个世界级城市群的前世、今生和某种未来。
衔接过去,打开未来。“香港+佛山”,怎么不令人特别期待?
融媒合作,观点为王
《观点佛山》,重磅推出!
附:往期节目视频及链接(点击蓝字回看)
评论员:南方日报佛山新闻部主任 何又华
评论员:《南方日报·佛山观察》主编 林焕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