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谷物时代,教你做好主食粗细搭配

南方+ 记者

刚过去的一周是“全民营养周”,主题是“全谷物,营养+,开启营养健康谷物新时代”。“今年营养周的主题强调膳食多样化,尤其是主食中的全谷物,”广东省人民医院营养科马文君主任介绍,“具体包括全麦粉、糙米、燕麦、荞麦、高粱、薏米、小米、青稞、玉米、藜麦等。”

最好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

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建议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从指南中可以看到谷物,包括我们说的粗粮要求比例比较高,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营养科主任曾晶谈到,粗细搭配的主食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是提供人体所需能量的最经济和最重要的食物来源,也是提供B族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蛋白质的重要食物来源,在保障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维持人体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主食粗细搭配具体的要求:建议一般成年人每天摄入谷薯类250~400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

上班族晚餐可以多玩些花样

但考虑到现代人都市生活忙碌,吃什么、什么时候吃,不能完全由自己决定,因此马主任建议:早餐可以是主食+蛋白质,例如包子或馒头+牛奶或豆浆+水果;午餐很多人选择吃外卖、快餐,很难增加粗粮,但可以增加蔬菜和豆制品,以保证食物的多样化;晚上回家后,给晚餐主食加粗粮,晚餐品种可以多,但是量要控制。“但其实也不用太过于机械,工作忙,条件有限,可以灵活地午晚餐互补。”

在饮食方面上,欧美等发达国家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如推荐的“地中海饮食”、“降压饮食”,这类饮食富含蔬菜水果、单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控油少盐。虽然欧美、日本肥胖率比我们高,但是慢性疾病控制率也比我国高,即控制得比我们好。因为近年以来,欧美加大重视饮食中的全谷物,而日本向来重视饮食多样化,且日本营养师配比率也高。

广东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发动了省内76家医院联合参与“2017年全民营养周”宣教及义诊活动160余场,具体活动安排可关注微信公众号“粤营养越健康”。

新指南有新意

广东省人民医院营养科马文君主任分析了根据最近10年来的新研究证据而得出的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其中有很多对我们有意义的更新。

1、 建议吃鸡蛋不应扔掉蛋黄,因为蛋黄中除了并不可怕的200多毫克胆固醇,还含有多种有益健康的营养成分和保健成分。

2、 提倡吃一部分全谷杂粮,其数量应大致相当于主食的1/3到1/2。全谷杂粮有利于预防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肠癌等多种癌症。

3、 提出水果榨汁吃和直接吃完整新鲜水果的作用不同。水果榨汁损失绝大多数膳食纤维,失去良好的饱腹感,血糖上升快;而水果打浆吃损失绝大多数维生素C和大部分多酚类抗氧化物质,也影响其发挥保健作用。

4、 明确区分了“杂豆”(富含淀粉的豆类)和“大豆”(可以制豆油和豆腐的豆子)两类。将杂豆归类为杂粮主食,而大豆单独列一类。有关大豆和坚果,新版指南减少了推荐摄入量,从笼统的30-50克改为大豆25克和坚果10克。

5、 对日常饮水的推荐量从6杯提升到7-8杯,鼓励喝白开水和茶水,要求少喝甜饮料。

6、 明确提出控糖限酒,其中对添加糖的限制和2015年的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完全一致。

7、 2016年的新版膳食指南一共做了6类人群的指南,有孕期指南、备孕指南、婴幼儿指南、学龄儿童指南、老年人指南,素食者指南。对不同人的健康饮食指导更详细、更体贴。

8、 新版膳食指南设计了更漂亮的膳食宝塔、健康餐盘和膳食算盘等图像化的宣传工具,对食物按“份量”进行了定量,还在科普书中做了应用性的食谱,请营养学会的理事们撰写了大批相关营养科普文章。

【记者】李劼 实习生 陈序 

【通讯员】张丹娜 田乃伟


编辑 李劼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