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感染=妇科病?你对这种常见皮肤病误会太深!

南方+ 记者

真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长,随着天气越来越热,加上广州地区潮湿,不少市民出现皮肤瘙痒等症状到医院就诊。但当被医生诊断为念珠菌性皮炎时,很多市民都产生疑惑:念珠菌不是发生在阴部上的菌吗?为什么会出现在皮肤上?在“5·25全国护肤日”之际,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所长王建琴主任医师指出,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及正常人的口腔、消化道、上呼吸道、阴道和皮肤上,所以念珠菌病可累及皮肤、粘膜及内脏器官,不仅仅发生在阴部,也不仅仅限于女性。

念珠菌与人体共生

王建琴介绍,念珠菌是一种真菌,属酵母菌目,研究已发现超过150种念珠菌,有9种可感染人类。念珠菌对人类是一种伺机型病原,喜爱酸性环境,常存于人体的口腔、皮肤、消化道、阴道等粘膜组织和脏器中,人体中最常见的为白色念珠菌。正常情况下,念珠菌与人体处于共生状态,并不致病,但在一定条件下可致病,称为条件致病菌,念珠菌也是真菌中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

乱服药物可能诱发感染

念珠菌病的易发病因素主要有四点。

首先是屏障破坏,表层皮肤作为人体天然的保护层,可以阻隔细菌、真菌等有害的微生物侵犯我们的身体,表层皮肤的发生破损会容易受到真菌感染。

第二是菌群失调,菌群失调是指机体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长期服用抗生素、消炎药容易引起菌群失调导致念珠菌病的发生。

第三是机体内环境变化,糖尿病患者、怀孕或口服避孕药会引起雌激素水平增高,阴道分泌物及阴道糖原的增加会促进念珠菌繁殖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最后是免疫功能不全,当患者有糖尿病、肿瘤、慢性消耗性疾病以及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均易发生感染。

胖小孩常见皮肤念珠菌病

王建琴指出,念珠菌病主要分成皮肤念珠菌病、粘膜念珠菌病和内脏念珠菌病这三大类。比较多发生的是皮肤念珠菌病和粘膜念珠菌病。在皮肤念珠菌病中,最常见的是念珠菌性间擦疹。念珠菌性间擦疹发生于间擦部位,例如胖小孩的脖子、腋窝、指间等,间擦部位会出现局部潮红、浸渍、糜烂、边缘覆有鳞屑,界限清楚。在粘膜念珠菌病中常见的是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和念珠菌性龟头包皮炎。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常发生在育龄妇女身上,主要症状为出现豆腐渣样白带,有臭味,外阴瘙痒,还可能伴有性交痛。念珠菌性龟头包皮炎常与性接触传染有关,主要症状为出现枕头或粟粒大的丘疱疹或小脓疱,表面附着较多白色乳酪状膜,瘙痒剧烈。

滥用激素类或引发真菌扩散

王建琴提醒,真菌感染容易互相传染,需要注意个人、家庭及集体卫生,不要共用浴巾、鞋袜、洗脚盆等。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换洗内裤并放于通风处晾干。而对于已经有念珠菌病的患者,则需要保持患部干燥清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注意通风透气,有汗、水、小便等要及时清洁擦干,特别是洗完手脚要擦干手指缝和脚趾缝里的水,同时尽量避免穿化纤、不透气的衣鞋。皮肤真菌感染的治疗以外用药为主,王建琴特别提醒大众,坚持用药非常重要,皮损完全消退后需要再用药1-2周巩固,同时提醒患者千万不要自己随便用药,尤其是纯激素类的药物,因为纯激素类的药物可能会引起真菌的扩散。

【实习生】刘映彤

【记者】严慧芳

【通讯员】陈永华


编辑 严慧芳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