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注意了!这种蘑菇中毒最多,千万不要采

东莞阳光网

广东地区每年四至七月气候温暖潮湿,是野生蘑菇生长旺盛的季节,但并不是所有的野生蘑菇都营养多多。据了解,广东地区的毒蘑菇超过100种,但至今还没有快速可靠的方法可鉴别蘑菇毒性,一不小心吃错就会中毒。近年来致中毒人数最多的有两种:白毒伞和铅绿褶菇。其中白毒伞毒性最强,只要食用约50克即可致命。

白毒伞 

毒性最强最多人中招

白毒伞又名鹅膏菌,菌体为白色,与一种名为鸡枞(又称三八菇、鸡肉菇)的食用蘑菇颇相似,常生长在山区、植物园等潮湿杂草丛生的地方,在广州白云山、萝岗、增城等山区,以及华南植物园、帽峰山、天鹿湖、火炉山等地都有发现。

白毒伞含有剧毒,只要食用约50克(一两)即可致命。2000年至2014年3月中毒致死的43人中,95%是因误食了致命的白毒伞。

铅绿褶菇 

引起中毒事件最多的品种之一

铅绿褶菇是常见的剧毒蘑菇,在广东省农村、山区分布较广,通常在夏秋季雨后的草坪、蕉林土地上群生或散生,与可食的高大环柄菇极相似,易被误采误食。

它所含有的毒素主要引起胃肠型症状,但也有些具有类似白毒伞的毒性,对肝等脏器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进食量大时也会致命,是近年广东省内引起毒蘑菇中毒事件最多的种类之一。

教你三招 远离毒菇

1.野生的蘑菇不要采食,自家花圃里长出的蘑菇也不要采食。

2. 慎买混杂的野生蘑菇,外出旅游不要在路边摊档购买散装的、混杂型野生蘑菇回家食用。如需购买请到当地正规的商店购买有预包装的单一食用菌“纯品”,如购买的是“杂品”,夹杂毒菇的几率会提高。

3.餐馆蘑菇“新品种”慎尝。为招揽顾客,有的餐馆会推出一些市场鲜见菇类“新品种”,如“野生牛肝菌片”“野生鹿花菌”等。这些“新奇”的菇类菜式也存在一定食用风险,建议不要品尝。

编辑 何康杰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