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处于粤西乃至大西南地区陆路通往港澳和珠三角核心区的交通要冲,随着多条交通线路在建或在规划中,珠西乃至粤西即将迎来高铁时代,加上江门大道贯穿南北打造新时代的产城主轴,新会正迎来重构区域战略价值的历史转折点。
可以说,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是新会重振雄风的希望所在,更是江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门户担当”。未来,江门将以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为核心,构建一张关于珠西产城枢纽城市的宏大蓝图,形成以新江门站为核心枢纽,东南西北四门洞开的枢纽城市新格局。新会在其中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全力振兴实体经济,打造珠西枢纽新城,“新会制造”孕育千亿雄心,有望在粤澳产业合作中抢得先机,迎来新一轮大发展。
湾区经济召唤▶▷
新会银洲湖积极谋划
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
湾区经济是建设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显著标志。作为“珠西战略”策源地和主战场,全省面积最大、最具潜力的广东(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的先导区,全省第四个轨道交通枢纽站场在这里规划建设中,新会无疑是江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门户担当”。
4月28日,新会区委书记、区长文彦在该区2017年一季度经济分析会上说,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在国家层面得到强力推进,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
“新会作为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大广海湾经济区最有优势和潜力的区域,有望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中承担重要使命职责。”文彦说,特别是省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要“研究编制粤澳产业合作示范区规划,推动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建设”。这标志着新会区近年来推动粤澳产业合作的努力取得重大进展,粤澳产业合作示范区规划建设正式纳入省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新会银洲湖作为大广海湾经济区先导区,有望在粤澳产业合作中抢得先机,迎来新一轮大发展。
在今年江门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到,“加强江港澳合作,谋划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新会银洲湖是大广海湾经济区先导区,被各界寄予厚望,它被喻为大广海湾经济区开发热潮中的“引擎”,是江门承接“珠西战略”尤其是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的大平台、大载体。
粤港澳大湾区正式向“世界级”发起冲击,新会将扮演什么角色?新会未来产业重点将放在先进装备制造业、旅游休闲产业及创新产业上。目前,广州、深圳、香港等龙头城市产业外溢日益明显,新会利用土地优势,主动搭建平台,与龙头城市合作,承接外溢产业。
作为大广海湾经济区的先导区,银洲湖为何被寄予厚望?这里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包括圭峰会城、经济开发区、双水镇、崖门镇(含银湖湾)、三江镇、古井镇、沙堆镇等共约960平方公里土地,其中,可连片开发的土地近47平方公里,土地整体开发强度不到10%,是未来承接大项目的“宝地”;有产业优势,目前已形成一批有特色、有规模、有竞争力的产业园区,是新会经济产业的主要载体,是目前新会乃至江门临港经济集聚度最高、先进装备制造业增长速度最快的区域。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内主要的交通线路是珠三角环线高速,它将珠三角各个城市联系在一起;加上港珠澳大桥预计明年开通,深中通道开工建设,都将直接缩短粤港澳大湾区湾东与湾西的直线距离,江门新会将大受裨益。新会将主动与这些主要交通线路做好互联互通,突出珠西枢纽的地位。
实际上,新会的“门户担当”不止是珠西枢纽江门站的建设。未来,新会将倾力推进总投资超450亿元交通项目,打造“一大枢纽、三大路网”,建设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的同时,加快建设以深茂铁路、广佛江珠城轨等为主的轨道路网,以江罗高速、中开高速等为主的高速路网,以及以江门大道、新中一级公路等为主的快速路网的建设,主动对接港珠澳大桥,让银洲湖成为接受港澳都市圈辐射的第一腹地。
推进江门站建设▶▷
“新会制造”动车组由此走向世界
随着多条交通线路在建或在规划中,珠西乃至粤西即将迎来高铁时代,处于粤西乃至大西南地区陆路通往港澳和珠三角核心区的交通要冲,新会正迎来重构区域战略价值的历史转折点。
“建设江门站是省、市赋予新会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当前我区打造珠西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迫切需要。”文彦表示,“市委、市政府要求江门站到2018年6月,与深茂铁路江茂段同步建成投入使用,按照工程节点,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新会区正倾力推进江门站建设,该站建成后,将使江门成为广东第四个轨道交通枢纽型城市。
目前,江门站配套设施工程初步设计方案正进行深入研讨,建筑总面积约17.3万平方米,场地总面积约5.1万平方米;项目所在地的新会,围绕着珠西枢纽,正规划建设一个全新的枢纽新城。
连日来,多则与珠西枢纽江门站、轨道交通建设相关的新闻中,“新会”都成了关键词:“新会制造”动车将奔驰在新会—广州线,广佛江珠城际铁路预计年底开工建设,深茂铁路一期预计明年6月通车。与此同时,中开高速在新会范围已经开工建设的先行工程银洲湖特大桥正如火如荼推进,中开高速(中山段)年内也将动工建设,深中通道实体工程开始施工。此外,新会经济开发区范围内的产业转移工业园也传来捷报,被纳入省产业转移园管理,享受省产业转移政策,可以说,珠西枢纽江门站周边未来的产业发展也是充满生机。
位于新会的珠西枢纽江门站是未来多条城轨交会的站点,在这里穿行的城际动车组,很快将出现“新会制造”。“今年下半年,新会—广州的16列城际动车将全部换成‘新会制造’的动车。”中车广东公司总经理余江介绍,“公司的市场定位是:立足珠三角,依托粤港澳,面向国内外。今年将力争达到30亿元的产值,到2020年,将达到100亿元的产值,目送新会制造的动车组开往世界各地。”
新会—广州线将换上新动车,另一条新会通往广州的城轨——广佛江珠城际铁路也计划今年动工,这条线路在江门境内长约60公里,设鹤山东、滨江、蓬江、珠西枢纽江门站、三江共5个站,从站点设置来看,新会无疑是大赢家,坐拥珠西枢纽江门站,新会今后通过接入城际铁路,到广州、佛山、珠海等地更加方便,有利于新会区招商引资,对改善投资环境、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珠西枢纽江门站设有站点、事关新会人出行的深茂铁路也传来好消息:深茂铁路阳江至茂名段架梁任务完成过半,深茂铁路一期预计明年6月通车,届时,从珠西枢纽江门站出发,到广州的时间不到1小时,到茂名的时间在两小时以内,到深圳将仅需1小时。
此外,随着中开高速与深中通道的建设,通往珠江东岸的交通瓶颈也将进一步解除,对新会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近日,深中通道实体施工开启、中开高速(中山段)将于今年动工建设的好消息也传播开来,中开高速连接深中通道并建成通车后,从新会前往深圳的行车时间将只需1个小时左右,比原来缩短了近1个半小时。
全力振兴实体经济▶▷
“新会制造”孕育千亿雄心
摊开地图,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所在地——新会银洲湖就是广东(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的先导区和核心区,也是江门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力军,拥有8个国家级和2个省级产业基地。
细看银洲湖区域,新会汇聚了无限极、李锦记、中车广东、广东南奥、广润轨道、格兰达数控、富华铸锻、中集集团、中交四航、南洋船舶、海星游艇、亚太纸业等一大批知名制造企业。
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新会银洲湖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目前,银洲湖形成了“5+6”园区发展格局,包括了5个核心园区和6个扩展园区。“5个核心园区”是指新会经济开发区、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区、银洲湖纸业基地、崖门环保电镀基地、中小型船舶产业基地;“6个扩展园区”是指珠西化工集聚区、粤澳合作产业园、古井临港产业园、新会装备产业园大泽园区、司前园区和罗坑园区。
“有序推动大广海湾经济区银洲湖先导区建设,倾全区之力做大做强‘5+6’工业园区,完成6个扩展园区产业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推动新会装备产业园司前园区、大泽园区和珠西化工集聚区年内动工,谋划建设大广海湾粤澳产业合作区新会银洲湖示范区。”文彦说,新会将狠抓项目落地,强化工业立区,做强实体经济。
据统计,去年全区实现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产值233亿元、增加值55亿元,完成装备制造业投资超60亿元,“珠西战略”成效初显。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区累计完成投入超51亿元,银洲湖纸业基地造纸产能提升至253万吨,产值超亿元企业增加24家,引进超亿元立项项目38个,计划总投资157亿元。
今年,新会区正按计划推进的59个工业振兴项目,包括富华工程装备制造项目、亚太纸业二期、威立雅拆船等,项目总投资超870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超90亿元,将进一步夯实“新会制造”的基础。
毫无疑问,在江门重提“工业立市”战略的背景下,新会注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在日前审议通过的《江门制造2025》行动纲领中,“新会元素”被摆在了更突出的位置。
《江门制造2025》提出千亿产业建设工程、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工程、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工程等八大重点工程,计划到2025年培育形成5个年总产值10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6个年总产值500亿元以上的产业链和4个年总产值超1000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链。
不难发现,新会的大健康、新材料、轨道交通装备、中小型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产业与江门市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息息相关。如千亿级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建设,就以新会的广东中车、克诺尔等中外知名企业为龙头;千亿级汽车及其他运输设备产业和千亿级大健康产业的建设,新会中集、富华铸锻、无限极等企业也起到关键作用。
力争2017年装备制造业总产值达270亿元、增加值超60亿元;打好重点项目落地攻坚战,力争完成投资超150亿元,动工率超90%;推动骨干企业增资扩产,力争完成增资投入超35亿元,以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为抓手,新会正切实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实体经济有机结合,推动工业进一步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
珠西枢纽新城将崛起▶▷
强化产城融合 提升城乡品质
近十年来,新会主城区的人口扩大了10倍,但仍有大量人口未走出旧城区,使原来的城市支撑体系不堪负荷。同时,城市需要向外扩展,需要增加吸引力,增大教育、医疗、商业、服务、公园绿地的投入。新城区发展缓慢,旧城区得不到疏解,是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不过,随着珠西枢纽江门站的建设,珠西枢纽新城将崛起,这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围绕着珠西枢纽江门站所在地,新会规划建设一个全新的枢纽新城。新城规划范围188.38平方公里,包括会城、双水、三江睦州三大组团,重点规划范围为江门站周边区域19.6平方公里,建设包括枢纽新城综合医院(中医院)、万达广场、广雅教育城等配套工程。
新会打造珠西枢纽、推进产城融合等重大的策略已形成了共识。新会规划分局表示,枢纽新城作为全市的发展重要地段,将围绕轨道枢纽站点,尽快形成土地利用和站场建设良性互动的关系,加快完善学校、医院、市场、商业中心等各种配套设施。
依托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和珠西枢纽新城,新会将培育发展总部经济、金融保险、健康养老、文化体育、休闲度假等新型服务业态,提升餐饮、酒店、批发零售等传统商贸业。抓好高端三产项目建设,力促美吉特综合体、希尔顿逸林酒店建成开业,加快新会万达广场建设,推动珠西金融商务中心、综合交通枢纽TOD等项目动工。
目前,新会正全力完成珠西枢纽新城规划编制,以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珠西金融商务中心等项目为引领,推动一批标志性建筑和城市景观工程动工建设,重振门户枢纽功能。
按规划思路,新会将推动会城、大泽一体化建设,实行多规合一、交通对接、产业互补、公共服务共享,抓好会城、大泽一体化建设规划编制、资源储备、项目谋划等工作,完善圭峰山西入口配套设施。同时,加快蓬(江)江(海)新(会)片区开发,强化交通对接,积极引进品牌酒店、金融保险、娱乐购物和高端房地产等中高档商服项目,提升城市门户形象。
【撰文】杨兴乐 肖浩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