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实践课如何寓教于乐?中山多校探索“研学教育”

南方日报

捉鱼、打油菜、摘蚕豆、捉泥鳅……这些“70后”“80后”才有的儿时经历,上周南头三鑫双语学校四年级的学生全部体验了一遍。在湖南省张家界金豆湾村,他们每日“闯关”,在游戏中体验农家生活和自然之乐。

几乎同一时间,小榄广源学校五六年级的学生前往香港,开展了为期三天的研学之旅。他们了解小榄镇同乡会发展历程,感受血浓于水同胞之情;参观马鞍山潮州会馆中学和培英中学,体验香港教学模式;走进香港中文大学,激发向上进取之心。

在中山,类似的校外实践课正在逐渐增多。5月19日,中山市教体局组织召开了“中小学研学旅行研讨活动”,全市德育教师齐聚中山市实验小学,探讨如何做好中小学研学旅行教育。

走出校门上演“孩子去哪儿”

拖着小皮箱,牵着小伙伴一起去研学旅行。5月13日,南头三鑫学校四年级学生来了一次集体远行,目的地是千里之外的张家界——“乡下人家”研学基地,一个名叫金豆湾的地方。他们要呆上七天六夜,从生火做饭开始,在体验最纯粹的农家生活的同时,学习各种知识。

这是一次难忘的旅行。第一天,他们要在当地找到自己的“家”安顿下来,然后给远方的母亲送上节日的祝福。恰逢母亲节,研学活动中便设计了“母亲节感恩,有爱大声说出来”活动。导师们以家庭为单位,将学生分成10个小组,每个孩子制作一张精美贺卡,还录制祝福语视频,在微信中祝福妈妈健康快乐,永远幸福。

温馨的热身活动后是更加有趣的环节——捉泥鳅。“池塘的水满了雨也停了,田边的稀泥里到处是泥鳅……”儿时的歌声响起,孩子们来到田头。很多人并未见过泥鳅,但爱玩的天性让他们迅速活动起来。撸起袖子、卷起裤腿、赤着脚、提着桶,全然不顾泥水四溅,在你来我往的相互配合中,将一条条泥鳅收归桶中。

几个小时的忙碌后,大家带着“战利品”回家。等待他们的不是热腾腾的饭菜,而是还未生好火的农家土灶——他们要自己做饭。尽管事先已有心理准备,但面对生火、做饭、炒菜,他们还是有些手足无措,幸好有热心的爷爷奶奶和叔叔阿姨帮忙。在他们的指导下,学生们分工合作,大家完成了晚餐,饭桌上还争先恐后地给长辈夹菜。

在兴奋和新奇中,第一天的研学很快过去。随后的几天里,学生们一路“闯关”,完成了各种任务。绘画、写生、做弹弓、打油菜、烤稻香鸡、挖土豆、包蒿子粑粑、看鸟窝……“这就是我们的研学旅行,每一个活动都有不一样的含义,学会合作、感恩,不怕吃苦,热爱生活……活动都是为了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该校老师说,整个研学活动十分顺利,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多校探索2.0版研学之旅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多年来,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中山市的中小学校每年都会开展校外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常被称为“春游”或“秋游”。而包括三乡镇平岚小学在内的多所学校还摸索总结了一套游学课程体系。

“我们学校有‘给森林娃100种经历,让他们在体验中成长’的森林磨练课程体系。”三乡平岚小学校长刘杰介绍,该校游学课程目标是唤醒自主、展示技艺、传播主张,帮助孩子开阔眼界、成长磨炼。每年都会围绕这一体系开展不同的活动,森林行走便是其中之一。5月11日,学校组织六年级学生在岐澳古道进行“毕业行走”。

和平岚小学一样,古镇古一小学的游学也做得有声有色。据该校德育主任余旭凤介绍,早在2012年4月,学校就利用“广东省千校扶千校”的契机,组织40名学生到茂名化州市第五小学开展帮扶体验活动。孩子们深入化州五小学生家中和他们一起吃住、一起生活、一起走进农田体验农活。去年暑假,学校又组织46名学生到井冈山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红色经典”主题研学活动。

各种校外实践让学生们发现了不一样的课堂,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学校也不断创新,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各种教育机会。

去年12月,教育部等11个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地将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在此背景下,中山市实验小学、古镇古一小学小榄镇广源学校、石岐区体育路学校、纪中雅居乐凯茵学校、南头三鑫双语学校等多所学校结合此前的游学课程,开始进行研学探索。

4月下旬,中山市实验小学举行了“小眼睛看大中山”,学校2000多名师生兵分多路前往开发区、港口、古镇研学,感受特色小镇的魅力。同月,古镇古一小学90多名学生前往北京研学,探访名胜名校。5月11日—14日,广源学校开设港籍学生香港研学旅行课程,让学生们前往香港进行为期三天的研学。

校长建议研学活动常态化

“研学是目的,旅行是载体。研学旅行是典型的体验式学习,是课堂学习最好的辅助手段。”中山市教体局德育科科长廖诚介绍,研学对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廖诚建议,将研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精心设计研学旅行的活动课程,形成课程体系。避免“只游不学”或“重游轻学”,做到寄学于游,游含于学。

“研学旅行不是口号,关键在出发。世界那么大,一起去看看!”在5月19日的中小学研学旅行首次研讨活动上,廖诚发出了这样的倡议。

当天参会的西区翠景东方小学校长杨则锋对研学活动的推广充满期待。他说,学校曾组织过学生前往家长开设的制衣厂、面包厂参观,学校希望每一个学生都有研学的经历,能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安排研学内容。“研学不仅仅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研学资源和帮助,而且要常规化、制度化。”他建议,政府和相关部门、社区要给研学提供资源,使其更加便利化、经常化。

“研学活动,尤其是到外地研学安全风险很大。明确安全主体责任、保障学生研学安全,需要全社会给予更多的支持,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会有更多的研学机会,学校和老师才可能少一点身心疲惫。”古一小学的德育主任余旭凤希望社会各界关注研学,在研学用车、门票、场地、资源的利用方面能给予支持。

南头三鑫学校校长邱海涛认为,要开展好研学活动,必须制订完善的活动方案、应急预案等,合理选择研学路线和研学基地。学校要有序地组织和安排研学活动,避免旅游高峰期出游,避开人群多的旅游景点。此外,还要选择成熟的、有资质的合作伙伴(研学旅行公司),确保研学活动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编辑 朱晓宇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