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18岁高中生3年拍6部微电影,还进了陈凯歌剧组学摄影

南方都市报

金程宽。南都记者 霍健斌 摄

金程宽是深圳实验承翰学校12年级学生,对影视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虽然只有18岁,却在3年时间里拍摄了6部微电影。去年冬天,他进入知名导演陈凯歌的剧组,跑到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北方参与新片拍摄。不久前,好消息传来,经过一轮轮的过关斩将,加州艺术学院(电影专业排名前5,奖学金$10000/年)、爱荷华大学(美国公立排名第2 4位)、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全美排名第79位)、塔尔萨大学(奖学金$5000/年,全美排名第86位)等4所院校,同时录取了金程宽。今年9月,他将赴美国读大学。

回顾过去的十年,金程宽说自己在电影中成长,未来也许兴趣会变,但遇到喜欢的事儿就要去努力试一下,因为总不能从18岁开始,就把未来50年都定下来了。妈妈陈蔚鼓励他,“出去求学,要靠自己努力,如果头破血流,回到妈妈这里还有一碗饭吃。”

一年看了300多部电影

金程宽上小学时,父亲买了一部单反相机,搁在家里没人用。他拿着这部相机出门东转西转,拍些有趣的画面。对色彩、构图等视觉表现形式,他越琢磨越有兴趣,逐渐开始关注到电影。

有些爱好,慢慢地就坚持下来了,过后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这种行为,可以叫“专注”吧。阅片的高峰期是在初中,5点放学回到家开始写作业,写完晚上9点看电影,然后10点多就睡觉,跟同龄人相比,生活很简单。那时候,金程宽基本每天一部电影的速度,一年之内,看了300多部。

越了解一样东西,越能发掘其中的趣味。一部电影的情节发展、叙事手段、摄影机位、灯光、蒙太奇、服饰、外景,小的方面有导演特色、演员八卦、剧本分镜、拍摄花絮、票房,大的方面还有时事背景、政治立场、影史地位等,这些方面都可以去了解,而不仅是看完一场电影,朋友圈里发一张电影票根的照片就完事了。

从疯狂看电影到动手拍电影

从疯狂看电影,到动手拍电影,转变发生在高中时代。妈妈闺蜜的儿子在美国读电影专业,假期回来经常组织电影沙龙。一伙年轻人从不同的角度来评论电影,让金程宽意识到,导演如同一位作家或者艺术家,通过影片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情感。

高一那年暑假,他开始尝试微电影的拍摄。金程宽高中三年共拍摄六部微电影,他的评价是“糟糕的比较多”。这些被他评价为“糟糕”的拍摄作品,磨练了他的拍摄技巧,也带来了两部带着明显的个人风格的作品:在纽约参加夏校时拍摄项目的作品《choose》,以及北京电影学院举办的七天微电影拍摄活动中的作品《out of control》。

两部微电影的创作团队都是高中生,拍摄道具只是一部单反数码相机。金程宽是创作团队的主力,身兼导演、摄像、剪辑三职。

在纽约,带队老师给了他们一个月时间,自己确定主题,创作一个六分钟的微电影。金程宽设计了一个与毒品有关的故事。但他本人并没有任何关于毒品的经历。男主角是来自西班牙的高中生,带着懒洋洋的姿态,金程宽评价他演得很好,意料之外的贴合人物特点。而片中“扮演”毒品的暗红色小药丸,是金程宽从家里带去的“保济丸”。

大冬天跟着陈凯歌剧组学拍摄

去年冬天,他进入知名导演陈凯歌的剧组,跑到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北方参与新片拍摄。大剧组分工明晰,每个人都好似一颗螺丝钉,支撑着这部复杂的机器有序运转,制造出一个个超越现实的画面。以旁观者出现的金程宽,在二十多天的时间里,初步了解到电影摄制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金程宽还用文字表达他对电影的理解与热爱,“宽宽”是他的微信公众号,昆汀式的暴力美学,科恩兄弟貌似温和的黑色幽默,贾樟柯对现实的关照和思考,都让他深深着迷。采访中他多次提起贾樟柯的影片《天注定》,说这是他看过的最好的中国电影,没有之一。金程宽说,如果可以,希望自己也能拍一部这样的电影。而好的电影,都是出发于人,归于人。

把兴趣做到极致,就是成功

妈妈陈蔚说,小时候让他看英文电影,还把中文字幕遮住,希望锻炼他的英语听力,没想到却在孩子心里种下一颗电影的种子。对于他学电影,父母也曾焦虑、纠结,因为家里帮不到孩子,“我跟他说,你18岁了,出去求学,要靠自己去努力,如果头破血流,回到妈妈这里还有一碗饭吃”。

陈蔚也曾因为儿子的学业而焦虑,“从小学到初中,文体活动表现得都很突出,给老师做活动策划也获得了认可。我安慰自己,学业只要他努力了,就不强求了,毕竟其他方面都挺好的,也别妄自菲薄。”

父母教给金程宽做人的底线和原则,情商高不是偷奸耍滑很功利,而是保持善良的本性。陈蔚告诉儿子,第一要自食其力,不能让自己饿死;第二要有能力让自己快乐,如果不快乐,得通过体育、音乐、绘画去排解自己;第三,如果还有余力,让周围的人因为跟你在一起而感到快乐和温暖。

外公也特别支持外孙的选择,说“人要有兴趣才能学好,才能钻进去,最后把兴趣做到极致,就是成功了”。这样的家庭氛围影响着金程宽,采访结束时,他跟记者说,“总不能从十八岁开始,就把未来50年都定下来了。还是要去尝试一下,喜欢一件事,就克服所有困难去做,如果还是克服不了,想放弃也还来得及,对不对?”

庖丁解牛

真挚的热爱比痛苦的坚持让人走得更远

金程宽是个很有教养的孩子,采访还没结束,老师要下班了,随口嘱咐他一句,记得把教室门关上,送记者下楼。结果他不仅送记者下楼,还坚持送到了地下车库,直到看着我们找到了停车位。

老师和同学也评价说,他是个特别棒的孩子,有礼貌,能自律,做事专注。可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却因为成绩的问题,让妈妈陈蔚没少焦虑。但金程宽是幸运的,兴趣爱好被家人小心呵护。父母没有去“学而思”抢学位,孩子也不曾被奥数折磨得痛哭流涕。人生是场长跑,个人命运被时代裹挟,胜出者无非就是在可选项目中,竭尽所能地去做最优。每个人都渴望着向更高一层流动,恐惧着被甩出圈外。但遗憾的是,做精英的永远是那2%—5%的人。打心眼儿里的喜欢比痛苦的坚持更能让人远离精神分裂。

人物标签

金程宽

深圳实验承翰学校12年级学生

年龄、星座18岁、双子座

主要经历

金程宽虽然只有18岁,却在3年时间里拍摄了6部微电影。去年冬天,他进入知名导演陈凯歌的剧组,跑到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北方参与新片拍摄。今年,他被美国顶尖的电影学院录取。

牛语

总不能从18岁开始,就把未来50年都定下来了。还是要去尝试一下!

牛人的日常

07:00

起床上课

16:00

放学

课间打打球,看看电影,听听音乐,看看书。

周末就去练壁球、学国画、看场电影,再跟同学去唱歌吃喝。

有时候也会出去约拍和街拍。

【统筹】柯晓明

【记者】朱倩

编辑 李注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