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是否知道,中国的第一部手机,也就是那个叫“大哥大”的东西,就诞生在在广州。据说,当时国家领导人就是用这部国产手机和广州七所打通了第一个电话。
在广州正掀起新一轮智能制造业大潮之际,我们记者说,他要请一位重磅级的老人来讲讲广州手机制造业曾经的辉煌,当然,也要聊聊上世纪90年代末,手机龙头企业南方高科为何“烟火易冷”,为何广州从此与中国移动通信终端之城的“王座”失之交臂。
广州从来不缺创新故事,但缺的是能把故事一直讲好并讲下去的龙头企业。他一直和小编强调,是时候总结和深思南方高科的得失了!
“麻烦你说话的时候大声一点。”拿起助听器,88岁的李进良打开了华为手机中的微信,仔细看着南都记者此前发的采访提纲。
▲今天的新闻主角就是他!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前身为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七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这位年近九旬的中国通信业泰斗,近年来被业界称为“中国通信业自主创新的呐喊者”。
这位曾经的湖南小伙,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电信组专业。60多年过去了,虽然双鬓斑白,但依然意气风发。网上关于他的新闻仍然到处都是,国内各大座谈会上也时常可以看到他的身影。
在讲述他的的“遗憾”前,我们先来看看
广州手机制造业的威水史
中国的第一部GSM手机,就是那个能勾起一代人回忆的大砖头手机,是由广州七所成功研发而成。
2002年,南方高科生产的“大眼睛的CDMA手机”。据2002年搜狐网报道,当年它作为国家CDMA手机定点生产企业之一,在CDMA的研发与生产上一直处于前列,在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成了国际一流的CDMA手机生产线,与韩国现代联手打造中国最大的CDMA手机生产基地,年产量达到1000万台,部分产品远销海外。
从2001年开始,南方高科邀请影视明星担任形象代言人的浪潮席卷了整个国产手机阵营。一些广告甚至还陪伴了一代人成长。在当年国内最高建筑的广州中信广场大楼前,经常可以看到国际影星章子怡拿着手机飞来飞去的广告画面。
广州手机业“烟火易冷”的故事
广州研制出中国第一部手机
李进良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前身为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七研究所,下简称“七所”)。
上世纪80年代末期,电子工业部开始组织研发TACS 1G模拟蜂窝系统。以七所为核心的研发团队在广州诞生,上世纪90年代初研发取得成功。
而在这期间,国外的2G已投入市场。
随后国家组织邮电部与电子工业部研发数字蜂窝GSM系统,七所分工研发手机。于是,中国的第一部GSM手机,就是那个能勾起一代人回忆的大砖头手机,成功地由七所研发而成。
为研发国字号手机,据李进良回忆,国家为此向世界银行贷款,购置了最先进的仪器设备来武装广州七所的研发中心。那个年代,能拿到世界银行贷款的钱实在难得。由此也可见,当时广州是肩负着发展中国移动终端产业的大任。
南方高科曾铸就4年辉煌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移动终端产业发展进入第二阶段。而七所开发的成果却转到了浙江,因为他们的研发人员都是七所过去的。随后,七所部分人才还去了康佳和创维。
既然人才都是广州出去的,为什么广州不成立国产手机制造企业呢?1999年,广州南方高科有限公司顺势成立。公司股东包括广州电子集团、中国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七研究所、广州金鹏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华虹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和广州市电信实业总公司。
2002年是南方高科最为辉煌的一年。这一年,它实现手机销售168万台,销售额突破20亿元,并首次进入中国电子信息企业百强,排名第53位。
但光芒转瞬即逝。根据赛迪顾问的统计数据,2003年,南方高科CDMA手机售出72万部,到了2004年,这一数字缩水至46万部,市场占有率也从2002年的10%直线下降到5%左右。2005年第一季度,南方高科CDMA手机销售不到1万部。2005年6月23日,南方高科迎来最沉痛的一天,企业发展之路也从此停下脚步。由于债务缠身,南方高科的手机生产线和仓库被法院查封。如此算来,南方高科的辉煌只持续了近4年时间。
贴牌泛滥企业渐入困境
据李进良介绍,南方高科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窘境,主要原因之一是它在技术上没有创新,市场占有率不高。
曾有媒体报道,南方高科手机销量中有50%是给别的厂贴牌生产的,由于贴牌泛滥,利润率大幅下滑。
“南方高科是提醒企业要坚持自主创新的‘警钟’。”说起曾经的南方高科,广州一家上市电子科技公司相关负责人认为,作为企业,眼光很重要,这和能否拥有自主创新技术是一脉相承的。这也是一个企业和一个城市能否深度发展的命根。早在2003年国产手机的鼎盛时代,部分厂商靠大量引进机型、贴牌代工赚到了“快钱”。但伴随国产手机份额大幅衰退,这种只重视短期收益,不顾长期规模效应的短视做法就开始显露出后遗症。
待人失误直接造成企业没落
李进良至今仍感到遗憾的,就是对人才的使用。
据他回忆,当时南方高科人才济济,却没利用好这些人才。比如他的学生汤锦基。
汤锦基是国家863计划技术专家,南方高科原副总裁、教授级高工,现任广州安凯公司(研发生产集成电路)副总裁。
“他是从七所出来的,当时他带了一批人过去南方高科。”李进良认为,汤锦基在移动终端产业方面是一个行家,懂技术,也曾负责南方高科的生产制造。
或许是因为高层意见不统一,后来,汤锦基被“边缘化”,“后来干脆就免职了,也没有通过董事会的讨论。”
回忆起这些人和事,李进良再一次感叹“很遗憾”。在他看来,南方高科本来有很好的人才储备,很多人都很能干,然而,因为待人失误也直接造成了后来南方高科的没落。
对话老人:广州手机业要重新崛起,3D手机或是一个突破口
南都:现在移动通信终端市场格局已成,广州还有机会么?
李进良:综观2016年,中国手机市场走过百花齐放、万家争鸣的盛况。可是风云突变,制造业遭遇寒冬,行业大洗牌,智能手机市场增速明显放缓,导致手机行业整合加剧,130多家手机厂商掉队出局,中小手机品牌惨淡退场,众多老牌巨头厂商疲态尽显。预计未来90%的玩家将消失殆尽。当产品规格差异化无法实现跨越式突破时,对于缺乏创新和策略保守的厂商而言,迷失和沉睡在过去功劳簿的旧梦中,只能在沉默中灭亡。
去年智能手机的销量已经呈现一个走下坡路的趋势,华为、中兴还是佼佼者,但是你看,酷派已经没落了。所以要再走上这条路,必须要有创新。
南都:感觉这条王者返征之路还蛮艰辛的,或者可以放弃这一产业,在移动通信市场另辟他路?
李进良:也不一定要放弃,Facebook以20亿美元收购Oculus,很小的一个企业,他做虚拟现实,就是VR,Facebook觉得这个很有前景,20亿美元就把这个班子收购了。还有就是前年谷歌做了一个VR叫Google Cardboard,有8840万台设备出货。VR这些东西都有个基础就是3D,现实世界是立体的,我们现在所呈现的方式一直以来都是平面的,如何逼真表达这个立体世界是关键。
我觉得现在我国所有的虚拟现实企业都没有把这个3D搞好。看人家谷歌做了个纸盒子VR之后,2015年和2016年中国一下子冒出200多个跟风做VR的企业,现在70%都垮掉了。但并不是意味着VR没有前途,还是有前途的。所以说广州要做就必须要有创新,我觉得3D手机就是一个突破口,Oculus几十个人走这条路,人家愿意拿20亿美元去收购,所以并不意味着现在弱势就不行,而是要有突出的创新。
画外音:88岁老人竟然有如此潮的思想,真是佩服啊……
▲李进良老人的著作、专利证书及相关报道。
【记者】任先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