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乐平打造两大特色小镇,“产业人”的新机遇来了

南方日报

当传统以要素驱动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创新驱动力仍有待激发之时;在城乡二元结构对立仍未调和,工业与城镇的协调步伐也需统一的当下,佛山三水乐平既要抓住机遇也要直面挑战。

5月18日,乐平镇举办“旗”遇广府 畅享乐平——广府小镇揭幕暨文化嘉年华活动,在一系列传统历史文化、地道特色美食、产业发展成果展演背后,乐平镇同时向外界释放出属于自己的最强音,包括广府文化体验基地、儒家天下文化公园等项目的盛装启幕,将吹响乐平建设特色小镇的冲锋号。从即将启幕的广府小镇,到接下来要动工建设的创智小镇,乐平又将赋予自身怎样的时代角色?

“后专业镇时代”的新机遇

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南海、顺德、东莞等珠三角先发地区,镇域经济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产业和技术优势。依托各镇街特色产业所规划建设的专业镇,也成为了珠三角经济发展长期领跑全国的重要优势之一。从2004年左右才正式开启工业化进程的三水,错过了专业镇发展最黄金的机遇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过于偏重经济属性的专业镇,近年普遍遭遇发展瓶颈,从整体概念出发、强调个体属性的特色小镇,反而给三水带来了后发赶超的发展机遇。

机遇来了,乐平能否及时抓住,又应如何抓住?

从产业基础上看,佛山高新区三水园经过10余年的发展,已经从靠8000万元起家,启动开发面积只有约2平方公里的片区,发展成为已建成面积30平方公里、规划面积110平方公里,拥有24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精品工业园区。通过走出一条集约式“挑商选资”的发展路径,园区集聚起涵盖机器人、汽车及零部件、精密机械、模具制造等行业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占乐平全镇工业总产值比重已达47.4%,带动乐平2017年工业总产值冲刺1000亿元大关,2020年,智能制造产业产值迈向1000亿元的目标。

但从发展阶段来说,随着乐平镇步入工业化后期,产能过剩、产业链条短小、科技含量偏低等挑战相继出现,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迫在眉睫。与此同时,伴随着园区不断发展壮大,外来人口不断增加,乐平的城镇格局也逐步进入功能提升的新阶段。从2015年起,乐平镇提出“一路一河一基地”发展战略,围绕“广东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建设,依托乐平大道和乐平涌,着力打造金融、科技、生产、生活服务配套,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对产业、城市、人口的承载力。

“特色小镇围绕产业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圈,提升产业价值链,是对原来的专业镇发展模式、镇街主战场发展模式的继承和发展。”三水区委常委、乐平镇委书记何小玲表示,“特而强、聚而合、精而美、活而新”的特色小镇产业发展模式为乐平集约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找到了新的突破口。而优良的产业基础、充足的发展空间又为特色小镇发展带来了更富于想象的可能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智小镇”与“广府小镇”应运而生,前者规划以福田汽车项目为核心,旨在推进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发展,将乐平打造成为珠江西岸智能制造示范园区、创新创业人才聚集高地;后者以大旗头古村资源、乐平涌“一河两岸”为载体,融入广府文化,旨在进一步优化乐平城市主中心功能,两者共同承载起乐平镇产业腾飞、城市升值的发展梦想。

大旗头古村俯瞰图。

“双城”的“城产”融合探索

当产业正待振翅腾飞,城镇价值进入厚积薄发期,“创智小镇”和“广府小镇”需要面对的共同命题是:特色小镇的建设如何助力乐平镇更好地留住“产业人”,同时成为集聚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的价值洼地。

现实却是园区与城镇的“孤岛化效应”带来了无法忽视的隔离感:在园区内,一堵堵高墙和一道道铁栏将一个个厂企切割,从流水线走出来的产业工人、从办公室走出来的企业白领,更乐于留在宿舍或到外地游玩,比较少地会选择在周边休闲娱乐;在乐平城区,传统的墟市以及大排档成为当地居民主要的消费场所,人们更期盼搭上企业专车或者公交,到20公里开外的三水中心城区体验他们所渴望的城市化气息。

在城镇—工业和农村—农业截然分明的社会、经济二元大格局中,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间不能相互孤立,当前乐平仍需推动城镇与工业协调发展,隔离的空间又将如何打破?

浙江用实践证明,特色小镇至少可以从破解地方空间资源瓶颈,进一步提高生产力布局综合效益;促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优化政务生态和社会生态,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改善人居环境、推进新型城市化,满足现代都市人的生产生活追求等三方面着手,为乐平镇破局提供经验借鉴。

“‘创智小镇’与‘广府小镇’,一个强调工业,一个聚焦城市,但前者并不是单纯的开发区等产业集聚区建设升级版,后者也不是简单的中心镇等城市化载体打造升级版。”乐平镇镇长邓志东提到,正如特色小镇的内涵要求,乐平规划“创智小镇”与“广府小镇”,就是为了补齐园区、城镇的短板,一方面借“创智小镇”完善园区的交通、医疗、教育、休闲等配套,另一方面通过“广府小镇”建设提升城镇功能,加快科技、人才、2.5产业、民生等资源要素集聚。

“随着两个特色小镇建设走向深入,二者形成的优势互补效应将进一步放大。”广东财经大学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表示,“创智小镇”围绕汽车产业园聚焦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对高端人才、科技研发、生产性服务业等需求将趋于明显,而当前乐平镇正携手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就广府小镇规划设计、古村落保护利用研究中心、产业基金引入三大方面共商合作事宜,并成功引入广府文化体验基地项目进行运营,远期将规划建设乐平涌“一河两岸”生活服务带,为两个特色小镇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基础与空间。

特色小镇的发展大梦想

5月13日,第三届院士高峰年会——美丽文明村居调研组走进乐平镇,8位院士、专家等来到大旗头古村。“最强大脑”在乐平集结,积极为佛山推动古村活化升级、建设美丽乡村出谋划策,又纷纷为大旗头古村及其周边环境点赞。生态、文化与城镇水乳交融,院士和专家得以点评乐平广府小镇的特色环境和特色文化,但这并非梦想的全部。

在修缮一新的大旗头古村建威第大宅内,镇长邓志东向在场的院士、专家展示了乐平更宏大的发展蓝图。他表示,在广佛两地方圆400平方公里的范围,包括佛山的狮山、乐平,以及广州的花都、从化,中国南部的汽车产业集群已经成形。在北汽福田汽车项目的基础上,乐平将“创智小镇”的特色产业优势,充分嵌入到中国南部汽车产业集群的版图中。

交通区位优势让乐平镇的“共享经济”实现互动共赢,促使佛山国家高新区两核心园(南北园)达成战略合作关系。依托乐平大道—佛山一环的无缝对接,从乐平中心城区到位于南海狮山的一汽大众佛山工厂,两地距离只有不到10公里,近期两地将会强强联合,共同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核心区”,全力推动“佛山国家高新区”挺进全国经济开发区前20名。今年乐平镇投入7.7亿元,重点推进21项交通工程建设中,有17项已经开工,其中,乐平大道一期扩建工程主要对从佛山一环出口至中油大道实行拓宽改造,在建的佛清从高速穿越乐平东部而过,都将为乐平特色小镇建设以及加快融入佛山“一环创新圈”提供助燃剂。

以交通路网为纽带,乐平镇与三水中心城区、狮山城区直线距离均不足20公里,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与后两地相比,乐平镇的城镇功能配套明显不足,但近年乐平镇依托“一路一河一基地”发展战略,先后投入100亿元实施涵盖产业项目、基础配套、城市综合整治等100项工程,实施“中聚、东进、南优、西拓、北提”策略,全面优化城镇功能布局,打造广府小镇,进一步提升城镇承载力,这都为乐平镇融入佛山“1+2+5”城镇空间结构、追赶西南组团中心以及狮山副中心注入了发展动力。

何小玲表示,目前乐平已落户的210亿元产业投资项目中,今年1—4月已完成投资50亿元,有代表性的包括邦普、国显等项目,预计今年可以投产;公建项目方面,今年新增157个项目投资额约35亿元,目前已经投入1/3,将进一步完善乐平镇城市功能配套和人居环境。与此同时,乐平镇在今年前4个月已引进优质项目23个,投资总额达97.87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2.5产业项目占据了新引进项目总数的1/3。这些数据都表明,乐平的产业载体和城镇载体正在不断提升。

■特色小镇速览

◎创智小镇

规划建设面积约6.6平方公里,计划3-5年建成。将顺应“中国制造2025”发展趋势,紧抓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发展机遇,以汽车产业园为核心,以创新驱动为源动力,依托美丽乡村打造优美环境,着力推进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发展,打造珠江西岸智能制造示范园区、创新创业人才聚集高地、法治和谐绿色生态小镇。

◎广府小镇

建设面积约4平方公里,以“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为理念,计划用四年时间、分三期建设,打造大旗头广府文化体验基地、儒家天下文化公园、“一河两岸”生活服务经济带及两个美丽乡村,力争2020年将广府小镇打造成为承载历史文化的中国名村,具有“广府文化”特色的3A级旅游景区。

■声音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广东院士联谊会副会长吴硕贤:

古村建筑彰显绿色建筑理念,值得借鉴学习

在围绕大旗头古村打造“广府小镇”的过程中,当地政府探索利用高校资源进行规划设计,这是很好的做法,借助专家力量,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能够更好地保护我们古村落。

在大旗头古村,我们也可以发现很多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实现了通风、遮阳、防御性强的有机结合。我们可以借鉴中国传统建筑的智慧,尽量采取被动式的建筑设计方式,减少使用空调、采暖的能耗,又能够创造宜居环境。

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黄乃正:

古村活化既可修旧如旧也可传统与现代结合

在上海,当地政府将一些古建筑进行提升改造,在这些古建筑里加入了现代化设施,打造成游客区,吸引不少人气。这是古村活化可以探索的其中一条路径,可以借鉴佛山岭南新天地的做法,都市人可以在传统中体验现代生活。 另外也可以考虑修旧如旧,如针对大旗头古村,可以按照岭南民居的特点,为古屋注入传统元素,凸显自身文化特色。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唐希灿:

从景观保护、产业导入等激发古村活力

从大旗头古村的现状看,佛山古村的保育工作做得不错,对于古村的提升工作,佛山也做得挺好。对于古村缺乏活力的问题,最好要从景观保护、产业导入、文化提升入手,好好利用古村资源,继续保留发扬,努力解决“空心化”问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张楚汉:

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紧密结合才有真内涵

大旗头古村从明代一直发展延续到现在,还保存得那么好,并且政府也着手围绕这个古村落,打造广府文化浓厚的特色小镇,这种做法非常值得鼓励和发扬。佛山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自然风光要与历史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彰显特色,为美丽乡村真正注入内涵。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

美丽乡村需要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

在这次参观的大旗头古村落周边一带,可以看到绿树成荫、碧水环绕、环境一流。但与此同时,三水工业园区企业众多,难免会出现工业污染的情况。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无论是乐平镇还是三水区政府,都要落实好环保工作,在产业发展的同时保护好这一片青山绿水。从现在的情况看,佛山在发展和生态之间已经找到了很好的平衡点,但也有提升的空间。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所总规划师副研究员刘炜:

挖掘自身特色避免“千村一面”

在古村活化升级、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关键要重新给它赋予生命和活力,这样才会对群众有吸引力,还能因此创造一些就业。对于怎么解决“千村一面”的问题,关键是挖掘古村落与其他村落不一样的东西,挖掘它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每条村的发展历史都是不一样的,肯定会有很多不同的东西,所以还是要从内容入手,展现特色。

【撰文】林洛峰


编辑 李美萍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