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政校企合作开展7年,最受益的是谁?

南方日报

在刚结束的2017年佛山·三水政校企合作对接交流会暨职业教育活动周中,三水吸引了广东省63所职业院校、三水区71家主导产业企业参会,现场有6家企业与6所院校达成合作协议。

政校企合作对接交流会上6家企业与6所院校签订校企合作框架协议。

近年来,三水通过政校企三方合作平台,推动校企双方人才、技术和项目实现精准的供需对接,实现合作模式向深度化、多样化、高水平发展,为企业、园区、区域提供人才服务,助推三水实体经济发展。

◎育人引才,实现多方共赢

今年是三水区举办校企合作的第7个年头。三水区举办政校企合作对接交流会始于2010年,当时只有73家本区企业、13家周边中职院校参加。经过多年的发展,三水政校企合作对接交流会摆脱“小型沙龙”形式,升级为洽谈会,参会校企持续增加。其间,三水区也曾把举办地从三水移师至广州,平台升级使洽谈会规模进一步扩大,当年参会院校达171所、参会企业达151家。

这些年来为促进校企合作对接交流,三水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既有主动将全国各地的院校代表“请进来”,也有积极带领三水区企业大胆地“走出去”结识各路院校资源;既有规模壮观的大聚会,也有针对性强的地域、院校专场活动;促成合作的项目既有以就业输送为目的专场招聘会,也有订单式培养班、实习基地等。

三水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经过7年的努力,三水政校企合作对接交流会通过政府架起沟通的桥梁,引导学校、企业进行深度的精准合作,成功地为三水区企业与各地院校搭建起全方面、多层次的交流合作平台,如建立一批实习车间、实习基地等,一方面可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场地,提供一大批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又可为企业输送各类人才,充实三水区人力资源队伍,实现企业、院校、人才、区域多方共赢。

从实践效果来看,与简单的招聘会或劳务合作相比,通过政校企三方合作举办对接交流会促成校企合作,这种方式不仅能使校企双方在人才、技术和项目实现精准的供需对接,而且这种合作模式更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对于院校人才的长远培养和就业的无缝对接,对于企业解决用工需求和储备人才都是利好。

三水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更加主动引导企业和学校,从招聘这样一种浅层次合作,向开发利用这种深层次合作转变。希望通过政校企合作平台的建设,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助推三水实体经济发展。

◎政校企合作,学生最受益

今年,三水政校企合作对接交流会吸引了广东省63所职业院校参与,会上,来自各市的职业院校负责人四处向企业代表派发名片,寻找校企合作机会。经过多年的探索,三水政校企三方合作,已经从过去校企合作水平低、难度大,合作形式化、单一化向深度化、多样化转变。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是对接交流会的资深“会员”。近年来,通过政校企合作平台,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与众多行业龙头企业实现深层次合作,与一汽大众、长安福特、海尔集团、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德国KUKA集团、科勒陶瓷等200多家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设立企业冠名订单班20余个,建立30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

其中,该校与一汽大众、长安福特校企合作成效显著,从2011年至今,学院已有2000多名学生前往一汽大众实习,其中近500名学生在大众就业;以学校提供近2000平方米场地、长安福特投资建设1000万元的方式共建华南培训中心,通过协同创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共同打造产教融合高地。

“政校企合作,这种模式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社会服务与科研处处长黄佑军说,通过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模式,学生学到的技能更实用,也更贴合企业用工需求,学生毕业与就业可实现无缝对接,实现零距离就业,佛职院有80%以上的学生愿意留在与学校有合作关系的企业就业。

除此之外,许多院校通过政校企合作平台,成功引入了各种高端资源,大力发展产学研平台,不仅为企业服务,也为工业园区和社区开展人才服务。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位于三水工业园区腹地、佛山高新区核心,为园区举办职工入职考核认证、技能培训、开展成人大专订单班等,据统计,2016年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对企业及社会人员的培训人次共计达到41440人次。

◎校企两厢情愿,合作模式纵深化

三水今年的政校企合作对接交流会还组织对三水企业有合作兴趣的院校代表实地参观了佛山海尔电冰柜有限公司和佛山新昌协盛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不仅要让院校走进三水,更要让他们对三水的产业和企业有直观的认识,从而增强院校与三水企业合作的信心。

三水为促进校企合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图为企业代表与院校代表进行交流。

海尔冰柜作为校企合作交流会的“老朋友”,有丰富的校企合作经验,该公司注重人才发掘和培养,近年来通过与相关院校合作,为企业成功培养和引进一批优秀的技能人才,是三水区校企合作的标杆。

据介绍,该校固定合作院校分布24个省份,中专学校2089所,大专院校369所,本科院校79所;设有海尔订单班257所,实训室58所;每年合作实习生4.6万人。业内人士认为,过去校企合作是“剃头挑子一头热”,普遍存在中高职院校“一厢情愿”、企业“爱理不理”的情况,多数企业对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而现在随着校企合作深入开展,企业也看到了校企合作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好处,都积极参与到其中。

“这种模式太好了!”海尔集团华南地区人力资源经理张伟说,一方面,政校企合作对接交流会改变了传统校企合作一对一的对接模式,将大量的资源集中在一起,一次性为企业提供众多的校企合作机会,提高了校企对接、合作的成功率;另一方面,校企合作在课程设置上让学生提前融入企业用工需求,减少了岗前培训,不仅能为企业解决用工问题,与其他招聘渠道相比,校企合作输送的人才更符合企业用工标准,这种模式更为长期稳定,能减少企业用工成本。

实事上,通过政校企合作平台,不少三水本土的职业院校根据三水产业发展情况,瞄准产业、企业需求,对学校专业设置、设备采购和学生培养等进行长远规划,如三水理工(技工)学校针对三水饮料发展增设食品工程专业。业内人士认为,政校企合作平台的搭建,不仅为校企双方育人招才探索出了新的发展模式,也为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记者观察

◎政校企合作,为城市人口增长提供支撑

2015年,国务院决定将每年5月第二周设为“职业教育活动周”。今年是《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21周年,在这样一个重要历史节点上,三水把职业教育活动周与三水政校企合作对接交流会两项活动放在一起共同举办,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走过不平凡历程的职业教育,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三水职业教育改革工作经过5年发展,政校企三方合作开展对接交流会经过7年发展,校企合作从水平较低向高标准发展;从中高职院校“一厢情愿”、企业“爱理不理”,到校企“两厢情愿”;从校企合作形式化、单一化向纵深化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局面。

当下,三水正在打造百万人口中心区域城市、打造广佛创智之城,正处于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发展的重点是以创新智造为核心,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含量,使之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关键离不开“人”。处于飞速发展时期的三水,目前正在积极振兴实体经济,努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大力倡导创新驱动和智能制造。因此,三水迫切需要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和创新性人才作支撑。

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实力雄厚的人才团队,而各类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就是孕育技能人才的摇篮;校企的深度合作,可以为企业输送人才和技能血液,为院校提供成果转化空间,给毕业生提供用武之地;政校企合作搭建平台,不仅为企业化解用工问题,也为地方招才引智,推动人口在质和量上同步提升,为城市人口增长打开了一个窗口,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支撑点。


■相关

◎三水举办职业教育活动周系列活动

校企开放日激发学生职业兴趣

实训教学、职业体验、专业实践……5月15日,为期一周的三水职业教育活动周系列活动落下了帷幕。活动期间,三水三家中职学校向全区各初中学校学生开放,职业院校学生走入企业体验校企合作项目,通过中职学校开放日和企业开放日活动,向社会展示三水职业教育成果,让更多人了解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的影响力。

◎校企开放日培养职业意识

在中职学校开放日期间,白坭中学、河口中学、西南中学、三水中学附属初中等区内11所初中分批前往三水区工业中等专业学校、三水区理工(技工)学校和三江职业技术学校三所中职学校进行参观。前来参观的学生们通过观看了各学校的宣传片,快速全面了解学校的环境、硬件设施、师资配备、办学特色、教育教学成果等。

而在企业开放日,各中职学校组织低年级学生到企业参观,推介校企合作项目。同时,三水职业教育联盟协会以“工匠精神”为主题,举办系列讲座,展示三水职业教育发展成果。

活动期间,各中职学校还开展招生宣传活动,希望通过职业教育活动周系列活动让社会了解职业教育,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吸引更多应届初中毕业生报考中职学校。

据介绍,今年三水区工业中专开设8个专业计划招收新生565人,三水理工学校开设3个专业计划招生140人,技工学校开设4个专业计划招生200人;三江职业技术学校开设6个专业计划招生560人。

◎职业教育改革为地区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三水从2012年启动职业教育改革工作,经过5年的发展,三水职业教育已经与当地经济、产业发展紧密相关。

近年来,三水区政府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投入的力度,累计投入资金4亿多元,新建三水区理工学校、新建扩建了中职学校的实训场室,全区3所中职学校均建成为省级重点以上中职学校(技工学校),并获“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资格,三水区创建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

此外,5年来,省、市、区各级财政累计投入了5400多万元,用于中职学校实训中心建设,全区共建成了15个省、市财政支持的省级实训中心及区工业中专、华南地区先进的工业自动化实训中心。

三水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几年,三水积极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区工业中专实施专业部制改革,构建了“校部二级管理”的管理机构和运行机制,初步形成“一部一品”格局;区理工(技工)学校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共建成16个一体化教学场室,积极实施“7S”管理模式;佛山实验技工学校(三江职业技术学校)实施校企双制办学改革,与30多家企业联合设立30多个校企合作定向冠名班,试点探索校企共建生产车间及实体店,为企业解决用工问题,为园区和地方提供人才服务做出了很好的探索。

区教育局副局长罗嘉幸表示,希望通过举办职业教育活动周系列活动,宣传职业教育方针政策和职业教育发展成果,让更多人了解职教、体验职教、参与职教、共享职教改革发展成果,让职业教育受到尊重,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提高职业教育的影响力。

◎中职人才屡夺国赛大奖

近几年,三水区中职学校大力培养各类技术人才,主动服务产业升级,助力中国制造2025,各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屡创三水历史最好参赛成绩纪录,甚至代表广东竞逐国赛,刷新得奖纪录。

2011年—2016年,三水区中职学生共获省赛一等奖8项、二等奖51项、三等奖74项、优秀奖70项;获国赛二等奖5项、优秀奖1项。三水区工业中专学生代表广东省参加“用友新道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全国总决赛,以第一名的骄人成绩斩获全国一等奖。2015年,三水区理工学校打破三水参加国家级技能竞赛零的记录,并连续三年均获国赛资格,实现了三水中职学校的“国赛梦”。

在刚结束的2017年省赛中,三水区选手共获得省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5项、优秀奖4项。同时,三水区理工学校单片机及焊接技术等两个项目获得了国赛资格,在5月份代表广东省征战国赛。

其中,三水理工学校15机电3班的邓振满、陆智贤两位学生代表广东省参加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中职学生组)技能大赛焊接技术项目比赛,分别夺得了一枚银牌和一枚铜牌,再次创造了广东省在焊接技术赛项上的历史最好成绩!

三水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三水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是三水教育综合改革与发展大潮中的主要亮点之一,成绩史无前例,鼓舞人心!

接下来,三水将紧扣佛山市实施“中国制造2025”计划、成为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的龙头、打造面向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发展规划,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积极推动中职教育试点改革工作,不断提高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为佛山现代制造业提供有力的高技能人才支撑。

【记者】张秀兰

编辑 刘丹萍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