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自贸君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故事的还得从泰国乌隆说起
……
从泰国乌隆国际机场出发,沿着泰国二号公路往老挝方向开车25公里后,转入2255县道,再行5公里,路边有一家工厂。
工厂大门一侧供奉着一尊四面佛笑迎来客,办公楼前的八棵海檬树的果实压弯了枝头——这是广东省农垦集团公司(下称“广东农垦”)旗下的广垦橡胶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广垦橡胶”),一家正在融入当地并带来共赢的广东企业。
广垦橡胶(湄公河)有限公司工厂大门
随着经济实力和产业的发展,经历数十年“竞赛式”的招商引资后,广东乃至全国大规模对外投资正在迅速铺开。“一带一路”倡议推出后,沿线国家成为首选地。从融入到共赢、共享,每一家中国企业都在探索。
广垦橡胶泰华项目涉及“一带一路”核心内容“五通”中的“四通”,助广垦集团成为全球最大全产业链橡胶企业,根本性地解决中国天然橡胶战略资源全球话语权缺失的问题,还帮助当地近万人就业,建起了学校,铺平了坑洼不平的道路。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刚刚结束,自贸君这就带各位看官走进广垦橡胶位于泰国曼谷、柬埔寨金边的橡胶加工厂、农场,为大家讲述这家企业派出的一群年轻人在泰国“创业”的故事。
交过学费,“倍感折腾”
广垦橡胶“出走”海外之路始于入股投资海外加工厂。
2004年,广垦橡胶经过前期调研,选择与马来西亚合兴树胶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泰国沙墩府关嘉隆县一家工厂,并设立泰国广垦橡胶(沙墩)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800万美元,投资总额2945万美元,投资双方各占50%,并于2005年4月投产。
“当时只派出来几个人,就是看看如何在海外办企业。”曾参与广垦橡胶多个海外项目建设的泰华树胶(大众)有限公司董事总裁林胜荣说,那时广垦集团虽然已成立有50多年了,但对外面的世界还是了解不多。
起初,广东农垦派出的是以林胜荣等在国内有一定经验和职位的人员打先锋,他们在海外站稳脚跟后,又带领一批年轻大学生在海外共同打拼。现任广垦橡胶泰总公司总经理的李新雷就是在大学毕业后被派往泰国广垦橡胶(沙墩)有限公司的一员。“在沙墩府合资办厂,我们当时就是抱着去学习的态度。”李新雷说。
广垦橡胶(湄公河)有限公司工厂内泰国工人正在对产品进行检查和包装
既然是学习,免不了“交学费”!李新雷回忆,刚开始由于对当地的法律没有研究透彻,公司开除了一名违反公司规定的员工。该员工起诉公司,且多次到异地起诉。虽然最终法院判决公司胜诉,但多次应诉也让原本就忙得不可开交的公司管理层“倍感折腾”。这一事例让李新雷等人认识到,在泰国开公司,公司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必须征得当地的劳动部门的认可,同时还要备案,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我们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碰了不少壁,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在沙墩的另外一次经历则让李新雷意识到,公司若要长远发展,其一举一动都应充分融入当地民众生活当中。那是前期开工时,由于工厂散发出异味,当地人三番五次上门找麻烦,李新雷出面协调时把自己定位为当地人的“邻居”,这一定位暖了邻居的心,加上公司加紧投入100多万元把事情处理得让人满意,这一问题至今未再提起,“他们看到我们是真心诚意地解决问题”。
成为泰国“标杆工厂”
“沙墩的项目让我们入门了。”林胜荣说,虽然经过沙墩项目的运营,他们大致知道在国外开工厂的一些情况,但对在海外建工厂的相关程序依然一无所知,“需要找哪些部门,准备哪些材料,如何环评、如何报批等我们都不清楚”。这无疑制约了广垦集团“走出去”的步伐。
2007年,广东农垦又在泰国建成了第二个项目——广垦橡胶(董里)有限公司,这一次是与泰国本地企业合作。“拉着当地人合伙,了解当地人怎么管理工厂。”林胜荣说。
两个海外项目的建成投产,进一步激发了广东农垦的投资信心。接下来,2007年下半年,广东农垦在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州,首批租赁管理了当地胶园1万亩,与当地合作新种橡胶15万亩。
与此同时,通过时任泰王国驻华大使馆农业公使衔参赞徐木兰的牵线,广垦橡胶方面接触到了BOI(泰王国投资促进委员会),这对广垦橡胶来说意义重大,“我们知道了如果申请到了BOI的项目,企业可以得到更大力度的税收减免”。
于是,林胜荣等人便多次跟当地BOI、建设、环保等相关部门交流,学习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办事流程,为的就是有一天能够自己投资、自己在海外建厂。
这一天很快就来到了。
2010年6月29日—7月1日,广东农垦派团考察泰国东北部乌隆府、廊开府橡胶产业。
由于前期在泰国多年的“摸爬滚打”积累了不少经验,考察组一致认为自主投资、自主建设的机会已经成熟。于是,公司同年底便在乌隆府乌隆直辖县那卡片区大屯村7组6号买了约600亩地。林胜荣说:“买地、设计、施工、建设、买设备、招工人……所有活全部我们自己做好。”
广垦国际(柬埔寨)有限公司橡胶种植基地整齐的橡胶树
18个月后,广东农垦首个自主投资、自主建设的橡胶加工企业——广垦橡胶(湄公河)有限公司落户泰国乌隆府,并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盈利,成为泰国当地的“标杆工厂”、最大的外企。
之所以是“标杆工厂”,不仅仅是因为公司自身实现了盈利,更在于它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公司成立之前,这里全是一片荒地,公司成立后,由于人员的流动,拉动了当地的消费。”公司总经理罗庭指着公司外面一排排小商铺说。
公司同时还带动了当地200多人的稳定就业。泰国人泵(“泵”为人名)是公司附近一个小村的村民,此前在1300多公里以外的沙墩府工作。2012年4月,当得知广垦橡胶(湄公河)有限公司要招人后,她毫不犹豫地选择回来应聘。
如今,她已是公司市场部副经理,每月收入1.7万泰铢,供三个小孩和自己的生活开支。虽然有些紧巴,但她依然很开心。“离家近,能照顾年老的父母,领导对我也很好。”泵告诉记者。
柬埔寨工人在广垦国际(柬埔寨)有限公司橡胶种植基地劳作
同样开心的还有乌隆府的阿沃,她从黎府皇家大学会计专业毕业后,先后在医院和制衣厂工作过。2011年起,她在广垦橡胶(湄公河)有限公司工作,六年时间里她由主办会计做起,先后做过财务部经理助理、总经理助理、采购部总监助理。伴随着这一系列职务晋升的是工资成倍的增长。“这里给了我很多发挥的空间。”阿沃说。
据广东农垦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集团40多个项目派出中方员工超160人,大多是各个企业的骨干,而海外的总员工有将近10000人,绝大部分的员工是当地人。
中国人建起免费学校
广垦橡胶在海外的投资给当地带来的变化不仅仅是拉动经济和带动就业。
从柬埔寨金边市区沿着湄公河往东北方向,行车约4小时到桔井省,在森波县过一次渡轮后,再沿着10米宽的砂石路走30公里,便可见到一片一望无际的橡胶园,郁郁葱葱、长势喜人。“今年雨水好,管理也到位,所以长势特别好。(橡胶树)树围最大的有50厘米,高七八米,有几百公顷明年就可以开割了。”广垦国际(柬埔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志强显得很高兴。
这是广垦国际(柬埔寨)有限公司其中一个种植基地——春丰公司。
广垦国际(柬埔寨)有限公司于2012年10月进入柬埔寨,4年时间内成立了5个公司,土地面积为3万公顷,完成橡胶种植4300公顷,其中春丰公司3300公顷,相当于国内一个大中型农场的总面积。公司还配套建设路网、住房、学校等设施,累计投资5000多万美元。
“进来的砂石路,诊所、学校全是我们出资建的。目前,公司已经为当地社会免费修路130多公里,方便了橡胶园区及周边民众的出行。”曾志强说,这里太偏,可以说是位于桔井省的原始森林中,原来手机接收不到任何信号,现在使用的信号塔都是公司出资建好的。
曾志强口中的“学校”同样位于橡胶园内,2015年,公司为当地工人子弟和周边居民孩子举办的文化知识学习班正式开班。两年来,学生们来来去去,最多时有四五十人,最少时也有十几人。
广垦国际(柬埔寨)有限公司春丰橡胶种植基地的“胶林学校”孩子在学习
“胶林学校”的学生几乎都是胶工的孩子,Chog是该学习班里一年级的学生,他的父母在500多公里外的家乡,Chog跟随爷爷奶奶在春丰公司生活。Chog的奶奶是公司的清洁工,想到孙子能有地方学习文化知识,她感到特别开心。“在柬埔寨,如果想学中文、英文,必须要交学费。穷人家根本没有能力负担,而在‘胶林学校’这些全部免费,因此他们很感谢我们。”曾志强说。
从大学生到总经理
公司的成长也给国内员工带来变化。
罗庭2007年7月从华南热带农业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毕业后,便来到了广东农垦旗下广垦橡胶集团技术创新中心工作,于2010年底被派往广垦橡胶(湄公河)有限公司。他说:“工艺设备跟泰国本地的不同,语言不通,又无法交流,只好什么事都自己示范给员工看,有时都想哭。”
让罗庭感到更大压力是要承担员工的安全责任,一次一名员工不按规定操作,不小心夹到手受了轻伤。2012年一整年,工作压力大,身担责任大,真打过退堂鼓。“但转念一想,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于是,罗庭想办法学习语言,在实践中学习管理知识,如今他戏称自己是“泰国通”——“从司机到总经理,公司大部分工种都做过;与警察局、法院,泰国绝大多数部门都打过交道,对泰国比对国内还熟悉。”
对外语的掌握,与当地员工的顺畅交流,管理能力的提升,与当地政府官员的有效沟通……罗庭个人成长得很快,不到七年时间,他从一名技术人员做到了公司总经理。“现在如果有国内企业要来泰国投资,我完全能做顾问了。”罗庭笑称。
林胜荣从工程做起,目前已是广垦橡胶集团副总经理,他说:“来到海外之后,环境逼着我学习,特别是国际化视野的开拓,团队管理能力的提高。”
夫妻长期两地分居、长期无法陪伴儿女和老人……尽管个人得到了提升,但家庭问题一直困扰着这群在海外打拼的年轻人。李新雷在第二个孩子出生十天后就离开家里来到泰国投入工作,这让他至今都觉得愧对妻儿。
罗庭到泰国时,小孩还没出生,如今已七岁。“每年三十天假,除去回国时他上学的时间,陪伴在他身边的时间加起来都不到100天。”罗庭声音有些哽咽。
这一“千锤百炼”的过程也让林胜荣、罗庭等人有了大干一场的想法。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更加坚定了广垦集团海外发展战略的信心。
“我们一直寻求机会加快发展。”林胜荣说,2016年,一个机缘让广东农垦并购了泰国第三大橡胶企业泰华树胶(大众)有限公司,广垦橡胶以持有60%的股份,股权投资总额达到18亿元人民币。并购后,广垦橡胶的天然橡胶加工能力达到150万吨、控制的橡胶种植面积达200万亩,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全产业链经营企业。
“中泰合资也达到了我最初成立公司的初衷,就是‘泰+华’二字。”对于这次并购,泰华树胶(大众)有限公司荣誉主席林立盛非常看好。他认为,广垦集团跟泰华有着共同的国家化发展战略目标——成为全球橡胶企业前列,希望通过优劣势互补,将双方的优点强强联合起来。
据广垦橡胶提供的数据显示,2005年至今,广垦橡胶的橡胶种植、加工和贸易项目遍布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柬埔寨、老挝、缅甸、新加坡7个国家,在海外建成了完整的产业发展体系。目前,海外共有42个独立运营的橡胶种植、加工和贸易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