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座匝道桥+5座隧道!广州大道快捷化改造一期投入15亿

羊城晚报

5月12日,广州市环保局对广州大道快捷化改造一期(洛溪桥南~广州南站)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环评公示。建设地点在广州市番禺区,现状是G105国道,北起洛溪桥南,南至汉溪大道,全长7.2公里。项目总投资15.1089亿。其中环保投资超过1.14亿,占总投资的7.60%。工程施工工期为24个月,预计6大节点2019年完成改造,实现开通。

将建2匝道桥5隧道4人行天桥

据了解,项目主要分节点进行改造,共7个节点,分别为洛溪如意一马路节点、大石朝阳路节点、南大干线节点、南浦大道节点、市广路节点、旧G105国道节点、汉溪大道节点。

不过,根据穗建前期纪〔2016〕307号文,如意一马路节点暂缓实施,因此本次环评内容为项目后6个节点,实施范围长度5.24公里。项目总投资15.1089亿。其中环保投资超过1.14亿,占总投资的7.60%。

全线共设置匝道桥2座、隧道5座、新建人行天桥4座,同步新建或改造20处公交车站。环评显示,大石朝阳路节点、南大干线节点、南浦大道节点各新建隧道一座;市广路节点,新建一条北往东的左转隧道A,以及东往南的左转隧道B;旧G105国道节点新建北往东左转匝道;汉溪大道节点新建北往西左转匝道。节点改造同时,对现有路基进行部分路段拓宽。

新建或改造的20处公交车站中,三处为新建,其中两处在旧105节点,另外一处新增南往北方向105新地广场站。另外6处原位改造,北移或南移的有11处。

据悉,该项目将尽可能不拆迁,减少实施难度,例如利用商铺之间3-8米的距离、空地、绿化地等来改造。环评显示,该项目红线范围内,需要拆迁建筑物约7205.52㎡,记者查阅环评报告,发现拆迁面积均在南大干线节点。

人、机动车、自行车分离提速

广州大道地处广州中心城区,是广州市最繁忙的一条交通干道,具有特殊地位。这条广州大动脉由北向南,穿越白云区、天河区、海珠区、番禺区,往北,可由华快、机场高速对接白云国际机场,往南可经洛溪大桥对接番禺区广州南站。据悉,对其进行快捷化改造,是便捷连接机场-南站,乃至支撑有关发展平台的需要。

环评指出,目前,广州大道从洛溪大桥到汉溪大道经常因过街行人及掉头车辆等原因,导致交通堵塞,部分机动驾驶员违反禁鸣喇叭的规定,车一塞就会产生严重的噪声污染,从噪声检测结果来看,沿线声环境质量超标现状严重。

由此,项目设计原则之一,根据G105国道在路网中的地位,路基按60米宽控制,立交部分用主辅分隔,根据车流量大小采用双向六车道(主)+双向四车道(辅),下穿隧道或跨线桥采用双向六车道。

项目改造后还将设有专门的自行车道。届时,将实现行人和机动车分离、自行车等非机动车与行人分离,三者之间的安全性将得到加强,减少互相干扰,提高机动车的行车速度。

目前,洛溪大桥到汉溪大道段也因灯控路口多、车流量大,在高峰期造成塞车,进而导致机动车尾气不易扩散。环评显示,目前5处十字灯控交叉口,导致道路交通中断,影响通行能力,需解决不连续的问题。

沿线2468户安装通风隔音窗

因为项目位于城市建成区,沿线居住区、商业区密集,对该路段的交通依赖程度高。根据环评,施工期间,将采取部分车道通车、部分车道封闭施工的施工组织方案,即旧路继续通车,同时修建新路基、路面和新旧路结合部,完成后再将交通改到新路上,再施工旧路部分。

据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随着车流量的增加,从近期到远期,机动车噪声影响范围将逐渐增加。因工程部分节点改造成隧道,有利于降低响应路段交通噪声对两侧居民楼的影响。除此以外,环评显示,将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确保敏感点的声环境质量不因本项目的建设而受到明显不良影响。

具体措施包括路面采用改性沥青低噪音路面;在道路临近居民住宅处安装限速摄像头;在道路两侧区域进行新建建筑物规划时,距路边50米范围内的区域尽量不建住宅、学校、医院等;对一些居民的窗户安装机械通风隔声窗等。根据统计,沿线2468 户需要安装通风隔音窗,共需资金6843.6万元。

环评同时指出,会采取绿化等措施,减缓机动车尾气影响。其中立交桥下绿化带将采取散植灌木及荫生灌木带,形成较丰富的天际线;桥底两侧由于阳光充足,设计种植一些稍耐荫及开花、色叶的植物来弥补色彩上的不足;而立交桥两侧绿化带设计以大乔木+小乔木+灌木+地被的自然式风格进行搭配,还兼顾吸尘、吸噪音等作用。

【记者】甘韵仪

编辑 邓红英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