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经济学|中国父母撮合的婚姻,多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幸福

南方+ 记者

父母给孩子撮合婚姻真的实现了子女的幸福吗?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联合两位学者在去年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近日再度引发网友热议。该研究表明,父母撮合的婚姻会产生对他们更有利的结果,同时却牺牲了子女的婚姻幸福。

父母撮合婚姻可能会影响子女最佳配偶选择

世界银行发展经济学研究首席经济学家徐立新联合了新加坡管理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黄法莉、美国马里兰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金哲两位学者,公布了一项研究,题为《爱、钱与父母利益:父母撮合的婚姻要紧吗?》。该研究报告称,“父母给子女找对象与婚姻不和谐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该研究以男方家庭作为观察切入点并指出,父母撮合的婚姻可能会影响子女的最佳配偶选择,原因就在于,父母会把养老放在爱情前面。由于缺乏有力的社会保障,中国父母担心自己的养老问题,因此更倾向于儿子找的妻子能提供物质保障,或者性格温顺、愿做家务、可以提高家庭的生产率,从而对他们的养老产生更有利的结果。与此同时,这样的选择是以子女的婚姻幸福为代价的。

这项研究以1991年中国7个省市的6334对夫妻作为样本。研究人员告诉南都记者,尽管数据是二十多年前的,但同样适用于今天的情况。“如果我们根据新的数据重新做这个研究的话,就会有一个不同的处理办法,但是我们觉得结论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该研究人员说。

撮合带来婚后双方收入更低、婚姻和谐度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论文里面区分了城镇和农村的不同情况。研究指出,由于城镇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女性工作的机会更多,因此城镇地区的父母更倾向于儿子寻找收入水平更高的配偶,从而为家庭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而在农村地区,由于养老保障水平更低,女性的就业机会更少,因此父母倾向于给儿子寻找性格温顺的、勤快做家务的、生育更多孩子的(尤其是男孩)、能提高家庭生产劳动率的妻子,从而为他们的“养老之忧”产生更优的结果。但与此同时,研究数据表明,父母撮合的婚姻带来了婚后双方的收入更低、婚姻和谐度的下降的结果。

5月11日,南都记者联系上了这篇研究的作者之一、新加坡管理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黄法莉。黄法莉对南都记者指出,“父母总是认为自己的选择是对孩子好的,但在婚姻大事上,父母对子女配偶的想法更多从自己的偏好出发,所以尽管他们没意识到他们的偏向性对子女的婚姻产生不利,却无法避免做出与子女的择偶最佳选择有偏差的结果。”

对话

年轻人一定要腾出时间来结交朋友,找对象

南都:你们当初是怎么想到这个研究的题目和方向的?

黄法莉:在我看来,大家对这篇论文的结论其实早已有了常识性的认知,只不过一直没有人用具体的数据去证明它。2010年,我在美国经济学会亚斯兰达会议上做一篇论文的报告,会上徐立新教授对我的研究方法很感兴趣,当时他和金哲教授准备开始做这篇论文,正苦于不知道如何下手。刚好,他们擅长理论,我擅长处理数据,于是就找到了我,邀请我加入他们。

南都:以经济学的角度切入婚恋议题,这项研究收到了怎样的反馈?

黄法莉:很多人表示感兴趣。因为这是一个新的视角,一般对婚姻的研究都是从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切入的,很少有人会用数据探讨家庭介入婚姻的对经济、生活组织的影响。论文发表以后,很多人给我们发邮件、打电话,跟我们讨论,大家都觉得这篇论文很有意思。后来以色列的一家报纸也专门为这篇论文刊发了评论,因为以色列人也是主要通过父母来被介绍婚姻的,他们认为这个研究对他们很有参考价值。

婚姻的幸福很难量化它

南都:婚姻幸福与否是个相对感性的指标,在研究中你们是如何界定婚姻的幸福的?

黄法莉:关于婚姻的幸福,不仅是经济学,整个社会科学的体系都很难量化它。在西方的学术研究中,学者衡量婚姻幸福的其中一个标准是离婚率,但我们这篇论文用到的样本中,离婚率是很低的,所以无法引用这个衡量来标准。但我们很幸运,在研究引用的这个样本数据库中,研究者恰好设置了一个“婚姻中遇到矛盾双方是怎么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在婚姻中遇到矛盾的时候,如果双方通过协商去解决分歧,这代表双方的和谐度较高,反之,如果出现只有一方说了算的情况,这说明婚姻的和谐、幸福感是较低的。于是,我们就用了这个衡量标准。

南都:研究的样本数据是1991年的,是否同样适用于今天中国的情况呢?

黄法莉:是的。任何的数据和样本都是处于某个时间段的,但经济学的研究希望通过对某个时间的数据的分析,得出一些更推而广之的见解和结论。当然,二十多年前的时候,中国社会的离婚率较低,那时社会的经济水平、养老保障、婚姻市场也都跟现在不一样,但这个结论依然是适用于现在的。我们当时区分了城镇和农村的两种情况,现在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提高了,所以如果用新的数据,研究结论中关于城镇父母的情况可能更多一些。

南都:研究的样本是中国人,它的结论适用于其它国家和地区吗?

黄法莉:当然适用。在历史上,即使是西欧国家、美国,在它们没有工业化之前,人们的婚姻也通常是奉父母之命,很少有完全自主婚姻的情况。按照经济学的理论,经济高度发展以后,人力资本占关键的角色时,自主婚姻才占了主流,因为这个时候人对物质的考虑更少了。而由于中国的工业化起步比较晚,所以父母介入婚姻的情况相对会较多。这个研究提到的现象可以说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

父母应该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

南都:你怎么看父母担心后代赡养自己的问题?

黄法莉:养老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问题,还是精神和社会层面的。即便是现在,发达国家的养老机制较为完善,它们一样避不开赡养父母的问题。而一些关系到家庭利益的核心东西,是天下父母都要考虑的。

南都:对于父母而言,给子女介绍婚姻对象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黄法莉:父母应该有意识地、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给孩子介绍对象的时候要看两人的匹配度,考虑双方婚后是否会更融洽,而不是只考虑对方的性格、能力、条件这些方面,要有意识地矫正自己的偏见。

结婚不能由别人来代理

南都:对于适婚年龄的年轻人来说,这个研究有什么是值得参考的?

黄法莉:现在年轻人的工作越来越忙,导致很多人觉得约会、恋爱都是浪费时间,然后一直推迟找对象。但从这个研究来看,婚姻是人生一笔很大的投资,所以建议年轻人一定要腾出时间来结交朋友,找到适合自己的对象。如果自己不去寻找,而是通过父母,他们找到的更多是基于他们的偏好,而不完全是适合自己的。结婚是人生的一项很重要的选择,一定要重视,不能由别人来代理。

【记者】嵇石 

【实习生】梁耀丹

【来源】南方都市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编辑 陈峥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