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恺出猛招!超3000户居住区要配小学,超1万户要配中学

东江时报

仲恺红旗小学,一群小学2年级学生正在玩足球。

学位不足,大班额现象突出?仲恺高新区出猛招应对!近日,《仲恺高新区住宅小区配套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称《方案》),规定10000户以上的居住区,必须单独配建中学;3000户以上5000户以下的小区,必须配建小学。

现状

中心区学位不足

据介绍,仲恺高新区现有公办学校49所(其中完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初级中学4所,完小27所,教学点15所),民办学校19所(其中九年一贯制11所,8所完小)。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校学生55692人(其中小学生43940人,初中生11752人)。民办幼儿园56所,在园幼儿17210人。

“十二五”期间,仲恺高新区区委、区管委会大力实施“扩容”工程,投入5亿多元,新建扩建学校19所,扩增公办优质学位约2.8万个。随着该区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三旧”改造的大力推进,加上国家二孩政策的实施,城镇的适龄就学儿童人数显著增加,但城镇配套的中小学及幼儿园相对滞后,城区中心区(特别是陈江、惠环片区)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越来越凸显。

首先,城乡学校布局不合理。现有学校布局与城市建设和人口变化契合度不高。如陈江街道办是该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常驻人口20多万人,近几年众多楼盘已交付使用,但中心区公办小学仅3所,中心区学位不足,大班额现象突出。

此外,由于控规用地范围内学校建设责任主体不明确,在用地“招拍挂”时未同时公布教育设施配套规划条件,造成相关学校未能“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规划新建学校推进缓慢,中心区规划的学校用地(含民办)土地现状情况复杂,产权不清晰,短时间难于交地。

措施

教育配套与住宅项目同步设计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必须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城镇住宅小区配套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建立住宅小区配套学校和幼儿园建设、管理和使用的长效机制,满足适龄儿童入学需求。”仲恺高新区宣教文卫办副主任文玉英表示,该区将科学规划,强化教育规划建设,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就近接受公益性或普惠性学前教育以及免费义务教育。

该区通过新建城镇住宅小区、“三旧”改造配套建设中小学校及幼儿园等方式,规划建设住宅小区配套中小学校及幼儿园,解决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学校及幼儿园数量不足的问题。教育配套设施建设应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教育配套设施应与项目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验收,验收后无偿移交区管委会,区管委会及时接收并将其办成公办学校。完全小学和初中原则上不超过36个班,九年制学校原则上不超过54个班。

提前1年落实学位供给

此外,该区还要科学编制学校(幼儿园)布局规划,按照城镇化规划和常住人口规模制定《仲恺高新区中小学(幼儿园)布点专项规划(2016~2026年)》,充分发挥市政规划对教育资源配置的调控作用,根据学龄人口变化趋势、中小学建设标准,预留足够的义务教育学校用地,确保城镇学校建设用地。

构建“六三一”学位供需动态协调机制。即提前6年预测小一学位需求,提前3年规划学位建设,提前1年落实学位供给。实施“教育用地联审联批制度。新建配套学校建设方案,相关部门应征得区宣教文卫办公室同意。为充分调动社会各界人士投资建校的积极性,按政策减免建设学校所产生的相关税费。

仲恺中学的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 本组图片 记者周楠 摄

相关链接

(一)中小学规划和建设标准

1 10000户以上的居住区,必须单独配建中学;3000户以上5000户以下的小区,必须配建小学。完全小学和初中原则上不超过36个班,九年制学校原则上不超过54个班。

2 3000户以下的小区,新建住宅小区规模未达到配套建设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最低标准,周边教育设施不能够满足适龄儿童就学需要,须由区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统筹规划,以“百户指标”(“百户指标”为:小学22生,初中11生,城市居民按每户3人口径统计)测算生源数量,从小区开发用地及“三旧”改造项目中调配新建住宅小区教育用地,由管委会统一建设为小区配套的公办学校。

3 配套学校按照《中小学校设计规范》、《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规划和建设。

(二)幼儿园规划和建设标准

1 每4500人以上,预留一所6个班或以上规模的幼儿园建设用地。超出3000户以上的住宅小区应分设2所以上的幼儿园。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由居住区开发建设单位配套建设,并保证配套幼儿园建设与所在住宅小区开发建设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应归口教育部门统一管理,统筹用于举办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优先满足本小区居民适龄儿童就近入园。

2 对住宅小区开发总量不达4500人的零星开发的商品房项目、保障性住宅项目和旧城区改造项目,根据规划标准和区域居住人口测算生源数量,按照幼儿园服务半径要求,结合实际另行规划预留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用地。

3 没有达到配套标准要求的住宅小区,可采取单独选址、改建、扩建或扩大区域内其他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规模等形式配置幼儿园。

【记者】黄岸媚

编辑 谢志清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